后殖民主义视角下北美原住民“视觉主权”的发展

2018-07-18 17:52程梦雷田岱琳
智富时代 2018年5期
关键词:冰原纽特讯号

程梦雷 田岱琳

【摘 要】在欧洲殖民者的排挤之下,北美原住民的文化也被边缘化或误读。如今占据北美社会主流文化的白人导演试图将主流社会“先进”的文化和思想强加给原住民,削弱原住民对自己文化传统的传承。一些原住民导演试图通过打造本土电影,扭转白人电影文化的话语霸权,改变观众对其文化和身份的固有看法。《烟火讯号》(Smoke Signals)和《冰原快跑人》(Atanarjuat :The Fast Runner)这两部由原住民导演拍摄的影片就是争取“视觉主权”的代表之作。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视觉主权”

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催生了后殖民主义理论思潮,主要揭露帝国主义对第三世界实行文化霸权。之后霍米·巴巴提出的混杂概念拓展了该理论的文化视域,认为凡是受过殖民主义者压迫的民族产生的文学,都是后殖民文学。加拿大是前法、英殖民地。美国是前英属殖民地。两国的原住民都曾受到西方殖民者的压迫。在欧洲殖民者的排挤之下,原住民的文化也被边缘化或误读。

如今,在北美主流文化中,原住民形象是野蛮的、落后的和异教徒的。传统历史学家拒绝原住民文化, 削弱了它的地位。甚至还有许多白人认为对原住民文化的破坏是一种胜利。这种偏见尤其反映在好莱坞电影中的原住民形象上。由于白人导演制作的这些电影取得了一定的商业成功, 观众也对真正的原住民文化产生了偏见和误解。原住民作家和导演必须付出艰辛努力才能维护其文化传统,重建族群的文化身份。《烟火讯号》(Smoke Signals)和《冰原快跑人》(Atanarjuat :The Fast Runner)这两部电影就是争取“视觉主权”的代表之作。

一、不同之处:时代和关注点

两部影片反映了北美原住民文化的不同层面,存在显著差异。首先,影片情节不同。《烟火讯号》主要讲述两个年轻的印第安人在现代美国的生活。而《冰原快跑人》通过描述很久以前两个因纽特部落的兴衰呈现了更深刻的历史。影片在北极冰原实景拍摄,并采用因纽特语对白,完全依托原住民族群的环境和语言。

其次,两部电影关注点不同。尽管它们都挑战了主流电影中刻板的原住民印象,但侧重点明显不同。《烟火讯号》主要关注现代白人主导社会中印第安人面临的思想冲突,以及对自己文化身份的质疑。主角之一维克多踏上寻找父亲的旅程,既是在探讨自我文化认同,也是在寻求如何将新时代的年轻印第安人同旧时代传统进行融合的途径。影片唤起了观众对当今原住民生活中的分歧、冲突和挣扎的理解和同情。而《冰原快跑人》将视角投向了两个因纽特部落而不是一两个家庭的命运。它展示了原住民文化中的善良和邪恶精神的力量, 并认为部落成员的行为都受到这种精神力的影响。它描述了一个部落的史诗,并且表现出比《烟火讯号》更强烈的爱恨情仇。

二、相同之处:原住民视角、文化传统和问题

尽管存在上述差异,两部影片仍然存在许多相似之处。首先,它们都从北美原住民的视角出发,试图在主流社会中争取“视觉主权”,并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也挑战了只有白人才能制作出真实反映原住民生活的电影的偏见。《烟火讯号》获得了第1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冰原快跑人》更是获得了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悉尼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众多国际大奖。

其次,两部影片打破了白人电影中根深蒂固的北美原住民形象。《烟火讯号》的故事设定在现代美国。原住民和白人一样上学读书,他们开车而不是骑马, 脸上也没有涂上色彩,挑战了好莱坞电影中经常出现的原住民的形象。同样《冰原快跑人》显示, 因纽特部落在发展过程中展现出强烈的爱,盲目的嫉妒,仇恨,宽恕和耐心,这与世界上其他部落是一样的。

另外,两部影片都描述了原住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传统。例如,它们都展示了讲故事或精神力的神秘力量。例如, 在《烟火讯号》中, 托马斯通过和朋友分享传说来缓解痛苦。而在《冰原快跑人》中,人们的所有恶行都被视为邪恶精神力的影响。因纽特人相信精神力会极大影响人们的行为。有些观众可能认为这种信仰是迷信, 但它其实是一个族群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冰原快跑人》真实再现了因纽特人的生活。他们住在由石頭或冰制成的房子里;用抛光的骨头打猎;吃生海豹肉, 穿动物皮制成的衣服;并且把浮木和干海藻作为燃料。更重要的是, 这两部电影都以宽恕告终。比如《烟火讯号》中, 在托马斯和苏的帮助下, 维克多学会了接受父亲的不完美,并且把父亲的骨灰撒向大海。因为他原谅了他的父亲, 从而获得了精神上的解脱。电影结尾,托马斯朗读的诗《我们如何原谅我们的父亲》(How do we forgive our fathers)再次重申了这一主题。同样, 在《冰原快跑人》中, 部落成员最终原谅了那些在嫉妒和欲望驱使之下杀害他们首领和同伴的人。

此外,两部影片真实揭露了北美原住民所面临的问题。《烟火讯号》显示一些原住民有酗酒的恶习并陷入贫困。并且,片中两个年轻人总是在质疑自己的文化渊源和身份,例如,在一个场景中, 维克多企图向托马斯展示怎样成为一个真正的印第安人。他声称印第安人应该露出坚忍的微笑,解开编好的头发,并摆脱西装的束缚。在另一幕中,他们谈到了美国流行的牛仔文化,并且唱了一首关于约翰·韦恩的牙齿的歌。这也体现了现代社会中的年轻一代印第安人受到民族传统和流行文化的共同影响。《冰原快跑人》展现了人类的共同弱点。比如因纽特部落中也有谋杀和阴谋的场景上演,这表明原住民并非圣人,也并非天真无邪,他们一样会犯下严重的过错。

三、视觉主权:通过电影传递声音

由于西方白人主流电影已经营造了关于原住民的一些根深蒂固的形象,原住民导演仍然在努力通过电影媒介来争取视觉主权,扭转这些偏见。一些原住民知识分子坚持认为,应当由他们自己来讲述原住民的文化和知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北美原住民文化不同于白人文化,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他们的声音应当被主流社会尊重。

尽管北美原住民导演拍摄的这些电影目前仅仅占据较少份额的电影市场,但本文提到的两部电影充分挑战了白人电影中曲解的原住民形象,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知名度,为北美原住民文化拓展了阐释空间。

【参考文献】

1 傅俊, and 严又萍. "略论社会观念、族群意识与文学创作之间的互动性进步——加拿大原住民文学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2010):61-66.

2 洪敏秀. "伊蘇瑪影像:《冰原快跑人》的因紐特運動." 藝術學研究 5(2009):47-78.

3 阮秀莉. "文化詩學:口說故事、美國原住民口傳傳統和雅列希的《煙信》." 中外文學 35.2(2006):141-168.

4 生安锋. "后殖民主义、身份认同和少数人化——霍米·巴巴访谈录." 外国文学 6(2002):56-61.

5 王建平. "美国印第安人研究的现状." 美国研究 3(2010):127-141.

6 Raheja, Michelle H. "Reading Nanook's Smile: Visual Sovereignty, Indigenous Revisions of Ethnography, and "Atanarjuat (The Fast Runner)"." American Quarterly 59.4(2007):1159-1185.

7 Singer, Beverly R. "Wiping the War Paint off the Lens: Native American Film and Video." Library Journal 19.2(2001):199-201.

猜你喜欢
冰原纽特讯号
美味就可以多吃?
一起去大冰原
因纽特人为什么也要用冰箱
GB 10810.3和QB 2457标准中交通讯号识别的差异性分析
因纽特人的大冰箱
冰原奇观
Climate change and the Inuit
暗藏杀机的冰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