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呈瑜 范宁旖
【摘 要】爱情是永恒的母题,而大多数文学作品中的爱情都是以悲剧收尾。在路遥的小说《人生》中,高加林、刘巧珍和黄亚萍三个年轻人的爱情纠葛最终成为了悲剧。本文将从这三个青年不同的爱情观,高加林的“前途高于爱情”,刘巧珍的“依附式爱情”,黄亚萍的“爱情理想主义”来分析导致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例如性格、境遇变化、社会历史等原因。而了解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既有助于我们对整部小说的解读,且对我们现在的青年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人生》;爱情观;悲剧
路遥的《人生》发布于1982年,三十多年来依旧广受读者的喜爱,没有失去其独有的魅力,不仅是因为其特有的时代意义,在新的时代浪潮下,年轻人的奋斗与抉择,还是因为书中高、刘、黄三个人的爱情悲剧打动人心,也让许多读者产生共鸣与思考,分析《人生》中的爱情观与爱情悲剧,有利于我们深化认识小说的主题。
一、三人不同的爱情观
(一)高加林的爱情观
高加林出生在乡村,却想要离开农村,成为城市人,他有能力,有志向。在未考上大学的情况下,他靠自己的能力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却被大队书记儿子三星的顶替,从教师变成了农民,他难堪、惆怅与痛苦。
从县城卖馍回来的路上,巧珍向加林表白,加林被动地接受了,但很快就后悔了,“他甚至觉得他匆忙地和一个没文化的农村姑娘生这样的事,简直是一种堕落和消沉的表现;等于承认自己要一辈子甘心当农民了......要是和巧珍结合在一起,他无疑就要拴在土地上了。”高加林后悔是因为他认为如果和巧珍恋爱,就得当一辈子农民,而他不愿意。在加林看来,巧珍的爱只是在他落难时的安慰,对他的前途却没有助力,所以在后来也抛弃了巧珍。
之后加林去县城当宣传干事,亚萍强烈地追求他,并想让他跟她去南京工作时,“他反复考虑,觉得他不能为了巧珍的爱情,而贻误了自己生活道路上这个重要的转折——这也许是决定自己整个一生命运的转折!”他决定与巧珍分手,与亚萍在一起。
由此可见高加林的爱情观是“前途重于爱情”。
(二)刘巧珍的爱情观
刘巧珍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是她有着殷实的家底和“盖满川”的样貌,而且聪明、悟性高。她虽没能接受教育,可是她没有自暴自弃,她选择了有文化的高加林。
她对高加林的爱更多表现在对他的关心与依附上。高加林去城里卖馍失败,她会考虑他的心情,帮助他卖馍;在“卫生革命”后,她给予苦闷的加林以关心与支持;她想象和加林在一起后的生活是男主外女主内,加林是她的依靠。
同时巧珍对加林也有决断。在高加林去城里当了干事,抛弃了巧珍,她在爱情无可挽回的时候,敢于正视现实,果断放弃。而在高加林因举报而被撤职回村当农民后,巧珍会阻止想要前去羞辱他的姐姐和母亲,甚至希望村小学增加教师时,首先考虑高加林。在这一方面,巧珍的爱格局更大了。
(三)黄亚萍的爱情观
黄亚萍是接受现代教育的爱情理想主义者,她崇尚爱情平等与独立自主。“在她看来,追求个人幸福是一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我是我自己的,谁也没有权力干涉她的追求。”
然而,她同时也囿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中。她在高中时欣赏高加林的才华,毕业后由于家庭和身份的缘故与高加林联系不多,当加林成为了通讯部干事后,似乎他们的身份变得平等了,亚萍对加林的爱慕之情重燃,在一次次交流接触后,他们就恋爱了。而当加林被人举报失去工作时,亚萍甚至想要和他一起去农村成为一个农民,但这也只是亚萍的异想天开的冲动而已,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比脆弱。她的“理想主义的爱情”在现实面前终究是个理想罢了。
二、造成爱情悲剧的原因
(一)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
1.对爱情与人生追求的侧重不同
之前说到高加林的爱情观是个人前途高于爱情的,而刘巧珍的爱情观更多是对加林的依附。巧珍的家庭观念还是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她就在家里好好劳动,把娃娃抚养好。将来娃娃大了,有个工作的老子,在社会上也不受屈。再说,自己的男人在门外工作,她脸上也光彩”。而加林更加看重于他的个人前途,他可以为了个人前途而抛弃爱情,他想要往上爬,成为城市人。
2.文化水平的差异
高加林有文化,而巧珍却一个大字也不识,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导致他们没有一致的精神追求和共同语言。高加林可以和黄亚萍谈论文学,谈论世界形势,但是和巧珍的话题却只能是家里的母猪产了几个仔。这样的相处模式让高加林感到了情感上的空虚。“现实满足的不能实现,使人宁可沉溺于审美的境界之中,而不愿面对现实”。
(二)高加林与黄亚萍的爱情悲剧
1.性格因素
高加林自尊心很强。他去城里掏粪时被嘲讽的不服与决心,成为通讯部干事后被赞美的自豪与骄傲。
但他又很矛盾地自卑。他为了生计去縣城卖馍时害怕遇到熟人,遇见了高中同学只能酸酸地说了句:“你现在位置高了,咱区区老百实在不敢高攀”。一句话将加林的自卑展露无遗。
而后来加林被撤职回家时坚决地同亚萍提出了分手,既由于他自卑于和亚萍的身份差距,又自尊于应有的担当,所以也导致他的爱情悲剧。
2.复杂的社会因素
小说反映了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的社会面貌,先进的城市和落后的农村对比鲜明,农村的高加林恰巧生活在这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内心对农村厌倦,强烈渴望能到城市里去施展自己的才华但却受到环境和现实的制约,只能苦苦挣扎。
其实高加林和黄亚萍高中毕业不再联系,之后的分分合合,说白了就是他们之间身份阶级变化的体现,或者说是建立在加林是不是农民的基础上。是,他们身份就有差距;不是,成了通讯部干事,身份似乎平等了。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农村与城市的差异的问题导致了他们的爱情悲剧。
三、总结
总的来说,高加林和刘巧珍、黄亚萍俩人之间的爱情都是悲剧,究其原因不仅仅是他们迥异的三观和爱情观,也是由于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
但同时也正是高加林的爱情悲剧导致了他的人生悲剧。而作者路遥没有对其进行单纯的道德审判,而是从人物遭遇中去寻找矛盾的深层冲突点,让读者不仅仅局限于爱情的思考,而是延向更远的社会层面。
高加林的爱情悲剧即使在现代社会中依旧存在,例如传统的家庭生活与去大城市闯荡之间的矛盾等。而通过对小说爱情悲剧的探源,将有助于我们甚至现代“高加林”们正确地看待人生和爱情道路上所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孝阳.试析路遥《人生》中人物的爱情观[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70).
[2]周燕芬.路遥《人生》爱情内涵新解[J].名作欣赏,2010(12).
[3]陈为民.浅论路遥《人生》高加林的爱情悲剧[J].安徽文学,2008(6).
[4]刘好梅.浅析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重读路遥《人生》[J].电影评介,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