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玉曌
【摘 要】现阶段,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也获得了显著的提升,因而愈加关注精神层面的获得与享受。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得到了愈来愈多主体的关注,其开展水平深刻影响着文物历史文化以及审美价值的展现,同我国文化产事业的发展状况关联密切。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市场经济的时代大背景,探讨了现阶段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价值、存在问题以及优化创新策略,希望理论的研究,可以对实际工作的开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市场经济;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价值;優化创新策略
博物馆作为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缩影,其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着广大人民的精神享受与文化获得,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水平高低。特别是基于市场经济的时代大背景,博物馆作为文物保护与展示的主阵地,必须肩负起自身的社会职责,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精细化;规范化水平,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日趋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而如何实现这一目的,则是本文理论研究的重点所在。
一、市场经济下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探析
(一)传承传统中华文化
纵观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与变迁历史,无不彰显着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以及精神根基。而文物作为历史发展的遗留要素,其深刻彰显着不同时期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中华文化得以绵延不绝的重要物质载体。借助于对不同时期文物所内含历史文化的深入发掘、全面整合、合理分析以及有效利用,一方面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升广大人民的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助推我国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历史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撑,这对于现阶段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大有助益[1]。
(二)满足人们文化需求
基于市场经济的时代大背景,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获得了显著提升,因而渴望在精神文化层面获得更大的满足与体验。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国家层面也加大了对文化产事业的政策引导、制度建设以及资金投入力度,旨在助推全体国民文化素养的有效提升。而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展现载体,其内含着较高的文化底蕴以及审美价值,如果可以提升保护工作开展的精细化、规范化水平,那么可以引导更多的人民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有利于助推我国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
(三)推动社会良性发展
文物自身的性质决定其在展现不同时代发展变迁以及科学技术层面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价值。因而博物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工作,实际上是对文物所内含价值的深入发掘与有效应用,无论是文物中所体现的科学价值,还是其所彰显的人文内涵,都会对政治、经济、文化甚至于教育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2]。基于此,博物馆应当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科学性、有效性,为其价值的实现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重塑社会文化形象
现阶段,文化越来越成为我国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同政治、经济间有着不容分割的紧密联系,我们以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为例。一方面,博物馆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纪念品的销售,图书、影像资料的印刷或者是各类型文化活动的举报,从而获得相对应的经济收入,进而反馈于社会公益事业或者是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的整体进步,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文物保护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许多地区都有着大量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可以为市民提供休闲放松、文化获得的场所,并且彰显本地的地域特色与历史底蕴,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文物保护的社会效益。总而言之,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是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也是助推文化多元性、融合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博物馆文物保护现存问题
(一)政府重视力度不够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主体认识到了文物保护之于我国文化产事业发展的重要价值,国家层面也出台了《文物保护法》以及其他的法律法规、政策,但是受制于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逐利性特点,许多基层政府的文物保护工作凸显出过分追求短期利益的特点,很难系统、前瞻的为相应工作投入必要的物质支持,这就导致具体的保护工作开展流程、质量标准以及细节要求很难落到实处,造成大量文物遗产的损坏或者是遗弃。
(二)旅游市场开发过度
近些年来,伴随着广大市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也给我国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一背景下,在文物发掘与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了令人忧虑的旅游开发过度问题,即许多地方政府、博物馆以及其他社会主体为了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保护文物为旗号,对部分文物遗产进行了毁灭性的开发[3]。如此一来,就割裂了文物遗产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与经济效益,未能从长远的眼光来处理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与经济效益获得的关系。
(三)专业人才严重欠缺
基于文物保护工作开展所凸显出的内容繁杂、流程众多且专业要求高的特点,因而实际文物保护特别是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必须依托于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但就我国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实况来看,因其所提供的工资较低且人员保障不足,所以专业化的文物保护人才十分匮乏,普遍存在着中途转入或者是临岗实习的现象,相关主体自身的专业素养、技术能力、责任意识以及创新水平很难满足实际工作的开展需要,这也成为制约文物保护工作开展规模化、规范化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4]。
(四)公民保护意识薄弱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博物馆,了解我国不同阶段的历史发展,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而又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但是受制于其自身的文化素质以及道德素养,或者是未能正确认识自身在文物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价值,再加上政府以及其他主体宣传力度不够,许多公民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存在着损坏或者是随意拍照的现象,这就给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三、市场经济下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策略
上文中,我们具体分析了现阶段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存在问题。而基于市场经济的时代大背景,如何提升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则是下文理论研究的重点所在。
(一)依法规范文物流通市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作为我国最早的立法之一,在前期的文物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容替代的指导与规范作用。但现阶段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文物交易呈现出规模扩大化、价值集成化的显著特征,这就对文物保护法内容以及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近些年来,受制于市场经济的自发性、逐利性、盲目性特点,许多不法分子利用法律法规的空子,加大了非法挖掘与倒卖文物的犯罪力度[5]。再加上伴随着广大人民生活物质水平的提升,因而文物收藏成为社会的一股热潮,但是国家层面并未牢牢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就国内旧货市场、古玩市场进行更大力度的监管与规范,这就给“鬼市”的出现提供了基础,例如我们常见的上海城隍庙、天津沈阳道以及南京夫子庙,其中普遍存在着文物盗卖以及非法走私的现象。基于此,国家立法以及执法部门应当肩负起自身的社会职责,加大对文物这一要素的管理力度,建立起一套完善、科学且强有力的文物保护机制,以制度的形式明晰文物管理以及保护的具体流程、质量标准以及细节要求,并且明晰不同主体在这一过程中的权限与职责,从而将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责任落实到个人,避免陷入形式主义物质主义的泥潭,为实际工作的推进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增加文物保护财政投入
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而有关主体必须加大对这一工作开展的财政投入力度,为其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撑与保障,才能将工作开展的细节性要求落实到位。基于此,国家以及各地政府应当牢牢把握本地文化发展以及文物发掘的实际情况,制定满足本地文物保护工作开展需要的法律法规,然后由国家下拨或者是本地政府投入相应的文物保护经费,为人才的引进、设备的购置以及技术的落实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6]。这一目的的实现,要求政府相关人员打破原有工作开展模式的桎梏,全面认识文物保护之于国家文化产事业发展的重要价值,从而有效融合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避免陷入单向发展的怪圈。总而言之,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必然离不开强有力的物质支持与资金投入,因而有关主体必须摒弃原有的重视短期效益的错误理念,以系统、前瞻的思维分析本地文物保护以及文化发展工作的开展需要,助力相关工作的高质、高效、可持续推进。
(三)培养专业文物保护人员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也不例外。特别是基于這一工作开展所凸显出的内容繁杂、流程众多且专业要求高的特点,且文物自身所具有的不可再生性以及脆弱性特点,因而各地的博物馆必须把好文物保护工作的用人关,明确相应岗位的用人门槛以及工作标准,坚决落实持证上岗或者是考核用人的原则,避免出现任人唯亲或者是随意指派的不良现象,从源头处提升文物保护队伍的专业性[7]。在此基础上,应当加大对这一群体的理论培训与实践指导力度,可以借助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业培训活动,例如专业交流会、经验宣讲会或者是岗位技能大赛等,使其可以接触到该领域内的先进理念与前沿技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工作开展水平以及创新创造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实际工作的开展需要。特别是针对面临退休的老工作人员所具备的丰富文物保护经验,博物馆应当采用以老带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由经验丰富且基础扎实的师傅亲自传授自己的工作开展经验,从而为之后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培养充足的接班人。除此之外,在文物保护人员管理层面,应当落实岗位责任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一方面应当以制度的形式明晰不同主体的权限与职责,避免出现权责的重复和缺失;另一方面也应当科学评估并有效奖惩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开展情况,适当提升其岗位薪资以及保障水平,并且给予表现较好的文物保护工作者以一定的奖励,从而在博物馆内部营造起良好的竞争氛围,助力实际文物保护工作的高质、长效、可持续推进。
(四)加强对田野文物的保护
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无不彰显着田野文化的重要价值,因而也遗留下了许多凸显民族特色以及历史内涵的田野文物。现阶段,伴随着我国科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考古技术的优化升级,许多田野文物都可以作为出土的对象,进而研究其内涵的历史文化以及审美艺术价值。基于此,各地政府应当联合博物馆加大对本地田野文化的发掘与保护力度[8]。特别是针对一些碑刻古墓,或者是在其中出土的青铜、陶瓷等文物,都需要相关主体提升文物保护意识,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在此基础上,应当落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及与时俱进的工作开展原则,按照不同文物保护的具体要求开展工作,避免陷入一概而论式的工作开展模式,从而尽可能提升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精细化水平,使这些文物的经济效益与文化价值得以长久实现。
(五)合理充分利用文物资源
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其价值根本凸显在对文物这一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层面。因而在实际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相关主体应当遵循以保护为主,辅以合理利用的工作开展原则。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加大对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重视力度,以制度的形式明晰文物保护过程中不同主题的权限与职责,并且明确具体工作开展的流程、质量标准以及细节要求,从而避免出现无章可循的尴尬境地,为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与政策引导[9]。在此基础上,应当加大对文物资源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经济价值以及教育价值的开发力度,例如博物馆可以定期举办馆藏文物展示、文化交流会或者是专家讲文物等活动,或者是推出彰显本地文化特色的文物制品。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历史积淀,达到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寻求一个平衡,助力相关工作的可持续开展。
(六)充分整合社会各方资源
实践证明,现阶段之所以会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文物损坏或者是遗弃现象,一方面在于大自然的温度、气候、阳光等对文物自身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在于基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许多不法分子存在着故意损毁或者是偷盗牟利的现象。因而实际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绝不能局限于博物馆已有的人力、物力资源,而是应当有效整合当地政府、国家以及社会文化团体的力量,加大对于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全民保护文物的意识与能力,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具体来说,博物馆可以定期开展文物保护讲解活动,提升广大人民对于文物保护工作价值的认同度,使其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还可以举办文物宣讲进社区的活动,借助于宣传海报的张贴、多媒体的广告展示等方式,使人们提升对于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价值的认识力度。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大对损毁文物或者是偷盗牟利、不法走私等现象的惩治力度,并且辅以必要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公众以及媒体的社会监督效能,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起良好的文物保护以及不法监督氛围,从源头处打击不法行为,提升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社会效益[10]。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市场经济的时代大环境,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可以将更多的先进科学技术应用于文物保护之中,这极大地提升了保护工作开展的科学化水平。另一方面,受制于市场经济的自发性、逐利性,各种破坏或者是牟利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难度。基于此,有关主体应当从依法規范文物流通市场、增加文物保护财政投入、培养专业文物保护人员、加强对田野文物的保护、合理充分利用文物资源以及充分整合社会各方资源等层面入手,全面提升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助力我国文化产事业的持续、高质、可持续发展,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加高水平的文化教育与熏陶。
【参考文献】
[1]孙亚娣.地方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J].低碳世界,2018(05):359-360.
[2]黄飞.刍议博物馆文物保护及管理策略[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10):102-103.
[3]张晖.关于对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7,2(05):107-109.
[4]赵龙.试论信息化管理在博物馆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中的创新应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09):106-108.
[5]胡顺江.浅谈博物馆与民俗文物的保护和利用[J/OL].北方文学(下旬),2017(08):192.
[6]张艳君.浅谈中小型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以东莞市可园博物馆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7(16):210-211+213.
[7]赵国兴.鄂尔多斯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调查和预防性保护的几点建议[J].文物世界,2017(03):72-74.
[8]张春梅.关于地方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7(07):49.
[9]李广庆.浅析博物馆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护措施[J].赤子(上中旬),2017(03):163.
[10]解景媛.浅谈市场经济下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及工作重心[J].科技风,2016(1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