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沙沙
【摘 要】俄罗斯联邦自1991年起脱离苏联成为独立国家后,选择了走资本主义道路,开始全盘的西方化改革。它采用激进的休克式改革疗法对存量经济进行改革,进入了高收入水平国家行列。尽管俄罗斯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不应忽视的是俄罗斯国民人均收入的下滑、各类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其越来越趋向于能源依赖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在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冲击下经济严重的下滑甚至倒退。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借此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俄罗斯;资本主义;休克疗法;私有化
一、俄罗斯经济发展现状
(一)俄罗斯国民收入状况
根据俄官方统计资料,1991年俄国民生产总值为5094亿美元,而到1999年已经仅剩1960亿美元,而同一时期世界其他各国经济则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经济增长速度很高。中国这一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从 3795 亿美元增加到 10833 亿美元。从中俄人均 GDP 比较中也可以看出俄罗斯在经济改革初期经济糟糕的程度,1991 年俄罗斯刚刚成立时,俄人均 GDP 就已经达到 3400 多美元,而此时的中国,人均 GDP 还不到俄罗斯的十分之一,仅仅只有区区 330 美元。此后,中国人均国民收入持续增加,而相反,俄罗斯人均GDP 却出现连续数年的下滑。俄罗斯经济虽然在2004年起实现了恢复,但自我维持能力还是很低,这一点从其 2009 年经济危机中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
(二)俄罗斯经济结构分析
对于俄罗斯来讲,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的比例一直以来存在着严重的失衡。首先,前苏联时期,政府一直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长期以来苏联的农业都处于落后状态。俄罗斯独立以后,农业生产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遭到极大的破坏。苏俄粮食产量最高的年份是 1978 年,年粮食总产量为 12740 万吨,1990-1998 年俄罗斯粮食产量下降了 59%,1995 年俄罗斯粮食总产量降到 8120 万吨[1],是俄罗斯 13 年来的最低水平。2006 年俄罗斯粮食产量比 1990 年下降了 37%,粮食生产尚未恢复到改革前的水平。2001 年俄罗斯终于摆脱了连续十年的粮食进口,有了少量的可供出口的粮食。其次,苏联“重重轻轻”的产业政策虽然使得其产业结构发展非常不合理,但是也给俄罗斯奠定了良好的工业基础,为俄罗斯工业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先进技术。由于休克疗法的破坏,俄罗斯的轻工业部门经历了严重的衰退阶段。1991 年时,工业产值中轻工业占比还在 10%以上,但是到了 1995 年则仅剩 2%多一点,2004年以后轻工业的占比已经不足 1%。[2]重工业比例的扩大并不是正常的产业结构的合理优化,而是一种虚假的畸形高度化。总体来看,俄罗斯转轨以后工业内部结构的主要特点是,采矿业的异常发展,俄罗斯的能源原材料工业的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值的比重已经超过了 30%。虽然俄罗斯轻工业比重下降的趋势符合产业升级的一般规律,但是能源与原材料工业比例过高则表现出了明显的“逆工业化”现象。到 2002 年,服务业产值占比超过俄国民生产总值的 60%。最终,俄罗斯服务业产值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一直在 60%左右浮动。俄罗斯的这种服务业占比虚高而农业产值占比偏低的产业结构仍然部分反映了苏联时期农业和轻工业落后的状况,也说明俄罗斯目前的经济结构不合理。
二、俄罗斯经济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休克疗法的实施
俄罗斯在脱离苏联独立之前走的并不是激进式改革道路,而是与中国类似的渐进式改革道路。苏联时期,俄罗斯进行了多次渐进式改革,历史上曾出现的主要改革有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建立、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等,但是所有这些改革都存在体制僵化、违背市场规律的通病。正是这些改革的失败使俄罗斯的领导人们意识到要抛弃苏联传统经济理论,而去接纳西方所谓的正统经济学理论,并使得俄罗斯在经济改革中有些矫枉过正的倾向,因此也就有了俄罗斯全盘接纳西方开出的休克療法的改革。它使得原本习惯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俄罗斯工业企业无法迅速适应匆忙建立起来的尚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同时彼时民生凋敝,人民购买力严重下降,市场需求严重萎缩,企业又无法转产,最终造成俄罗斯国民生产总值的急剧下滑。
(二)私有化的推行
1991年12月19日,叶利钦发布总统令,批准《1992年国有及市有企业私有化纲要基本原则》,决定1992年1月2日起,实行大规模的私有化运动。私有化没有出现经济快速发展、效益迅速提高的景象,相反导致经济急剧衰落、陷入严重危机的境地。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生产衰落比大萧条时期的美国更严重,实际人均收入下降80%,国内生产总值下降55%以上。私有化没有出现人人拥有生产资料的社会公平现象,反而导致社会两极分化。私有化没有导致民主和自由,相反造成了金融工业集团的寡头统治。金融工业集团的出现使得资本迅速向少数人手中积聚,造成社会严重的两极分化,引起社会冲突的重要根源,威胁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安全。同时金融工业集团的扩张主要集中于银行、石油和与出口有关的、当前有利可图的行业,人为地造成了经济比例的失调,使得原先已经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更加畸形。
三、俄罗斯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借鉴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俄罗斯私有化的改革实践清楚地表明,以私有化为核心的资本主义化改革必然导致严重后果。俄罗斯改革是一面镜子,它从反面证明了我国改革的方向和方法的正确性。总结俄罗斯改革的教训,党中央应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继续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我党的战略制高点,从宏观上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奠定政治基础。国家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意识形态宣传在社会舆论中起着重要的价值观导向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中国改革所处的关键时期,舆论的导向更为关键。正确的意识形态工作,可以引导人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多样的社会思潮中坚定立场,维护主流,从而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党中央应继续加强对“四个自信”的理论论证,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使全国各族人民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坚定信念和行为准则,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每个中华民族成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定不移地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二)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动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能够实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但这只是共同致富的必经过程。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更应该完善要素的市场化配置,目标是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同时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注释:
[1]张丽君.俄罗斯粮食生产情况及对中国的启示[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7(04).
[2]郭洪福. 中俄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4.
【参考文献】
[1]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增订版)[M].上海:格致出版社,1999.
[2]景维民,黄秋菊.国家制度能力与经济结构调整——基于转型期的中俄比较研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
[3]胡鞍钢,徐枫. 国有企业改革路径及成效:中俄比较[J].青海社会科学,2012(06).
[4]林跃勤.均衡陷阱:转型国家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大挑战——个中俄比较的视角[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