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太浦河流域污染特征及污染控制对策

2018-07-18 11:29田爱军颜润润俞启升
环境与发展 2018年5期

田爱军 颜润润 俞启升

摘要:对太浦河流域水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各类污染源中,四类污染源对COD的贡献均在20%以上,氨氮、总磷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和生活。通过对太浦河断面生活、农业、工业污染源的治理,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优化等措施,提出了实施太浦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实现水体水质良好、生态功能完善的方案。

关键词:太浦河;污染源分析;污染特征;污染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X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8)05-0001-03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5.001

Abstract:The causes of water pollution in the Taipu River Basin were analyze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in the study area, the contribution of four kinds of pollution sources to COD were all more than 20%, and the pollution of ammonia and total phosphorus was mainly from agriculture and domestic pollution. Through the management of domestic, agriculture and industrial pollution sources of Taipu River and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scheme of Taipu River water environment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in order to achieve good water qualities and complete ecological functions was put forward.

Keywords: Taipu River; Analysis of water pollution sources;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Pollution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太浦河界标断面(31°1′4″N,120°52′27″E)为苏州吴江区与上海的跨界断面,为国控断面,也为太湖流域65个重点断面之一。近年来,界标断面水质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超标现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江苏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必须实现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本文通过调查太浦河污染源,分析污染源排放量-入河量-交界断面水质定性关系,确定影响江苏省太浦河水质的污染物来源,制定合理的污染控制措施,为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确保太浦河界标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域及研究方法

1.1 水文水系特征

吴江区地处太湖东畔,域内湖荡星罗棋布,河湖纵横交错,水资源丰富,是传统的江南水乡地区。境内共有大小湖荡300余个,大小河道2000余条,其中主要河道有太浦河、京杭运河(江南运河)、頔塘河、澜溪塘、新运河、麻溪(含清溪)、大浦港、瓜泾港、吴淞江、急水港等26条。

吴江区水系以太浦河为界分为浦南、浦北2大片,浦南属杭嘉湖水网区、浦北属淀泖水网区。京杭运河纵贯南北两片,起到了调节和承转境内水量的作用。浦北片主要来水为东太湖的出水,部分水流自苏州由运河、斜港和吴淞江北岸各口门注入,另有部分水流由太浦河经运河、窑港注入。东泄通道北有澄湖、白砚湖,南有八荡河、元荡进入淀山湖。浦南片来水以澜溪塘为干流,南受浙江义乌镇市河和横泾港来水,两河之源同出天目山区,会于平望莺蔸湖,一股由老运河南行至大坝港东泄,一股由雪湖入太浦河,一股由新运河行至太浦河,因此浦南片主要东泄河道为太浦河。

太浦河界标断面界标水质总体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3838-2002)中III类标水质标准,但溶解氧、总磷、氨氮仍存在超标现象,其中溶解氧超标率为10.00%、总磷超标率为6.43%、氨氮超标率为0.63%,主要发生在枯水期;太浦河自西向东水质先下降后回升,平望大桥到黎里大桥段相对较差;交汇河流水质略差于太浦河,区域湖泊水质差异较大,对太浦河水质有一定影响。研究区域水系详见图1。

1.2 研究方法

1.2.1 污染源现状调查与核算

工业污染源及污水处理厂资料主要来源于2015年环境统计数据、开发区统计数据,结合环保局对企业污染源监测数据,同时参考各镇上报的数据,进行污染源现状分析。

生活、农业污染源数据来源为2015年地区统计年鉴以及各相关部门资料[1]。污染物产排当量和入河系数参照《太湖流域主要入湖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编制技术规范》《全国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指南》及《江苏省太湖流域污染源调查报告》确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区域污染构成

研究区域化学需氧量入河量合计6377.52t/年,氨氮入河量合计557.36t/年,总磷入河量合计103.91t/年。研究区域各类污染源中,四类污染源对COD的贡献均在20%以上;氨氮、总磷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和生活,氨氮分别占32.29%、30.39%,总磷分别占66.75%、18.71%。規划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构成见表1,各类污染源所占份额见图2。

2.2 区域污染特征

2.2.1 工业污染特征

区域内直排企业废水排放总量为直排企业废水排放总量为2152 万t/年,COD 排放总量为1510.5t/年,氨氮排放量为99.5t/年,总磷排放量10.7t/年。直排入外环境的工业废水量占48.4%,直排工业废水对区内环境污染仍然具有重要贡献。统计的企业中,纺织业有103家,行业企业数目列居首位,纺织业废水排放量所占比重最高,占废水排放总量的86.3%。可见纺织业是本区域的主要污染源[2]。

存在的问题有:(1)区域内配套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仍有大量的工业企业未能接管。直排入外环境的工业废水量占45.1%。(2)工业企业废水回用率较低,投入力度远不够。50家重点直排企业中仅有6家有回用。(3)工业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的稳定性亟待加强。仍存在废水超标排放以及污水通过雨水管混排等现象。

2.2.2 生活污染特征

区域内人口总数约3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25万人,农村人口约7万人。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约65%~85%,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仅20%~30%。该区域生活污水处理率和管网建设仍然不足。如汾湖开发区西部污水处理厂虽已建成,相关配套的管网建设滞后。农村生活污水由于居住分散,建房标高不一,收集难度较大,造成收集处理率较低。同时,由于长效管理存在一定困难,已建设施闲置、管网破损、设备损坏的现象较为普遍,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2.3 农业污染特征

区域污染构成中农业面源比重较大,TP污染负荷最大,比重分别为66.75%。区域内播种面积约15万亩,旱田水田比例约为1:5,耕地平均化肥施用量(折纯)约为13.6kg/亩。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仍不足,有机肥利用率低。仍然存在化肥使用比例失调、农药产品结构不合理、杀虫剂用量过大、剂型不配套等问题。区域内水产养殖规模较大,现有养殖面积1.1万hm?,水产养殖尾水直排问题仍然存在,循环水养殖仍需进一步推广[2]。区域年末出栏肉猪约13万头、家禽约45万头,畜禽养殖业相对规模较小,分布较散,大多分布在种植业密集区。畜禽养殖点污水尚未得到有效处理,粪便综合利用率较低。生猪养殖场中,仅部分猪场进行干湿分离、沼气发酵外,大多为就近还田消纳。家禽养殖场中,除少数利用粪便制作有机肥外,其他禽场均为就近还田消纳。

2.2.4 河湖底泥污染特征

底泥淤积造成内源污染,同时降低水体自净能力,是影响水质改善的重要因素之一[3]。太浦河两岸支流与湖荡众多,底泥污染物的释放、行船搅动、暴雨冲刷等对河流水质产生一定影响。近年来陆续实施了黑臭河道治理工程,如汾湖厍星河等已进行综合整治,但区内湖荡及支浜纵多,清淤工作开展仍不足,部分河段也存在清淤不彻底的问题。

2.3 污染治理措施

2.3.1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优化

加快淘汰不符合国家及地方导向的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4]。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结构减排。严格执行《江苏省生态红线保护区域规划》对一级、二级管控区的要求。积极推动产业集聚集约。

2.3.2 强化工业污染源治理

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推行全过程清洁生产,中水回用,发展循环经济。抓紧工业点源的提标改造,加强中水回用工程建设,提高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率[5, 6]。推进清洁生产审核,促进循环经济建设。

2.3.3 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实施绿色农业工程,削减农药化肥施用量,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清理整顿围垦养殖[7]。

2.3.4 加强生活污染源整治

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提高收集管网维护水平[8, 9];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建立城镇垃圾分类处置体系,完善农村垃圾收运体系。

2.3.5 促进河湖生态系统恢复

组织开展河道清淤疏浚,加快水质改善,发挥景观、生态等综合功能。同时积极开展湿地重建或退化湿地恢复,遏制流域内湿地面积减少和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的趋势,促进生物多样性恢复。加强航运船舶污染物的处置和监管,最大程度降低对水生态的影响[10]。

2.3.6 提高环境监管及应急水平

加强江苏省太浦河沿线及周边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特别要加强对污染物超标排放工业企业的监督检查,对污染物排放超过核定总量的企业实施限产限排,对污染物超标排放的企业实行限期治理。本次界标断面为跨界断面,各级行政部门要各负其责,加强团结协作,加大上下游联合治污力度,行政区域交界断面交接责任机制的建立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进一步加强水污染监测建设,提升突发环境应急事件处置能力。

2.4 整治区域总量削减可达性分析

为达到90%水文保证率下的环境容量要求,目前需要削减氨氮50t/年、总磷18.6t/年;通过重点项目的建设实施,可削减氨氮103.85t/年、总磷19.61t/年,工程实施95%可基本满足总量削减需求,工程全部实施可确保稳定达标。通过预测,江苏省太浦河交界断面界标断面可以达Ⅲ类水质要求,但是离Ⅱ类水仍有一定差距。

3 结论

(1)研究区域各类污染源中,四类污染源对COD的贡献均在20%以上;氨氮、总磷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和生活。

(2)区域污染构成中农业面源比重较大,TP污染负荷最大,实施绿色农业工程,削减农药化肥施用量,控制畜禽养殖污染等措施可以有效削减农业污染排放量。

(3)纺织业是区域工业主导产业,废水排放量占总量的86%,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推行全过程清洁生产。

(4)區域生活污水处理率和管网建设仍然不足,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较低,需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1]田爱军,李冰,屈健等. 江苏省灌河流域污染特征及污染控制对策[J]. 湖泊科学, 2012, 24(4):535-540.

[2]邹美玲,王立本.济南市北沙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 (4):81-83.

[3]柳惠青.湖泊污染内源治理中的环保疏浚[J].水运工程,2000,322(11):21-27.

[4]陆桂华,张建华.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水资源保护,2014,30 (2):67-69.

[5]何松云,韦亚芬,杨海军.城市河流生态恢复的研究现状与问题[J].东北水利水电,2005,23(257):44-45.

[6]汪频.促州市水环境综合治理研究[J].水利发展研究,2005, (3):34—38.

[7]申小艾,陈克坚.深圳市新州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研究[J].江西化工,2005,(12):161—163.

[8]陈兴伟,周长春,刘梅冰.福州内河水环境综合治理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9):76—79.

[9]左其亭.基于人水和谐调控的水环境综合治理体系研究[J].人民珠江,2015,36 (3):1-4.

[10]张建春,彭补拙.河岸带研究及其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J].生态学报,2003,(1):56-63.

收稿日期:2018-05-04

作者简介: 田爱军(1978-),男,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科研、环境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