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坤 喻建华 王朝霞 黄朝炎
摘要:对玉米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进行了田间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阿维·氯苯酰和甲维盐对玉米黏虫的田间防治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适合推广使用;此外,通过测产发现,前期(大喇叭口期及之前)黏虫为害重的地块,若能选对药剂,及时展开防控措施,产量可恢复70%左右。
关键词:玉米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药剂筛选;田间测产;产量恢复
中图分类号:S435.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11-0039-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11.009
Abstract: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creen the field pesticides against Mythimna separata(Walk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abamectin·chlorantraniliprole and emamectin benzoate had good control efficiency on M. separata(Walker),with high security to popularize. Otherwise,by yield monitoring,if the right medicine was chosen and sprayed in time,the corn plants with hard damaged early could recover 70 percent of the production.
Key words: Mythimna separata(Walker); pesticides screening; yield monitoring; production recovery
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属鄂西北粮食产区偶发性害虫之一,一般每年4~5代,主要为害小麦、玉米和水稻[1]。近年来随着秸秆禁烧还田政策的实施,黏虫田间虫量逐年增加。2017年6月25日,老河口市洪山嘴镇红树木沟村玉米田突发黏虫大规模为害,面积近67 hm2,每667 m2最高虫量可达5 000头以上,多为4-6龄暴食期大龄幼虫,虫情十分严峻。经调查,2017年6月20日左右开始零星为害,部分农户已经连续喷施2~3次药剂,均未见效,2017年6月25日局地出现大暴发。
为此,本研究开展了玉米黏虫田间药剂筛选试验,旨在从市面常见的杀虫剂中筛选出1~2种对玉米黏虫防治效果(以下简称“防效”)较好、安全高效的生物/化学药剂,并检验黏虫重发区玉米黏虫虫情得到控制以后产量的恢复情况,以便指导生产。
1 材料与方法
经田间调查研究,选择玉米黏虫发生最严重的老河口市洪山嘴镇红树木沟村2组地块为试验田,玉米品种为蠡玉16,试验田面积5×667 m2,其中药剂试验田块面积为450 m2、测产地块面积为4.5×667 m2。
1.1 试验材料
1.1.1 参试药剂 参试药剂及具体信息见表1。
1.1.2 试验用具 金华电动喷雾器(15 L)5台、拉水车、玻璃量筒、卷尺、记录本、铅笔、电子秤、称量纸、镊子等。每种药剂单独1台喷雾器,避免药剂间产生干扰。
1.2 药剂筛选试验方法
1.2.1 试验处理 试验药剂均由老河口市立群植保专业服务合作社提供,产品标签规整、三证齐全,可靠性高,能够满足试验要求。阿维·氯苯酰、阿维·高氯、氰戊菊酯、甲维盐、唑啉·毒死蜱使用剂量分别为50、60、20、25、70 mL/667 m2(厂家推荐用量),以清水处理的作对照。
1.2.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其中清水处理的作对照),每处理3次重复,每个小区5×5 m2。共计18个小区,随机分布;采取茎叶喷雾,傍晚施药,喇叭口为施药重点部位;施药48 h后,每个小区取10株,调查活虫数和死虫数[2]。
1.3 产量恢复试验方法
1.3.1 取样方法 每个地块随机取3个样点,每个样点量10个行距,在10行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20 m双行,计数株数和穗数,并计算每667 m2的穗数;在每个测定样段内每隔5穗收取1个果穗,共计收获20穗作为样本测定穗粒数[3-5]。
1.3.2 产量计算 测算667 m2收获穗数:每个样点量10个行距计算平均行距,在10行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双行20 m,计算株数和收获穗数,计算每667 m2的收获株数和收获穗数。
测算平均穗粒数:在每个测定样段内每5穗收取1个果穗,共计收获20穗作为样本测定穗粒数,计算平均穗粒数。
理论产量(kg/667 m2)=667 m2穗数×穗粒数×百粒重×85%×10-5。
1.3.3 試验设计 试验共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防治区、未防治区、轻发生区,详情见表2。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剂筛选结果
2017年6月29日,施药2 d后调查试验结果。从表3可知,参试药剂中甲维盐、阿维·氯苯酰、唑啉·毒死蜱和阿维·高氯防效较高,均达到90%以上。但施药后阿维·氯苯酰、甲维盐总虫量与空白对照虫量相当,而阿维·高氯和氰戊菊酯等小区虫口数显著减少,幼虫出逃明显。因此,在本试验中,仅以防效来评判药剂对黏虫的防效有些片面,并不能反映真实防治效果,应将虫口变化情况考虑在内。
2.2 产量恢复结果
2017年6月29日根据药剂筛选结果,采用甲维盐(25 mL/667 m2)对产量恢复区实施全田喷药,防治玉米黏虫。2017年9月17日,田间测产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产量恢复试验中用甲维盐处理过的田块玉米黏虫得到有效控制,在株高和667 m2株数方面,处理区植株生长正常,与轻发生田块基本一致;黏虫为害较重且后续未进行防治的试验小区,在株高、667 m2株数以及产量等方面较其他两区均显著降低,空秆率也明显较高(达到52.4%),但轻发生田块百粒重和产量方面明显偏低,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结合上述试验,参试的阿维·氯苯酰、甲维盐的田间防效较好,能够迅速杀死玉米黏虫高龄幼虫,适用于黏虫重发区及时高效控制虫情蔓延,及时挽回经济损失。相较于产量恢复试验的两个对照区,甲维盐处理的前期严重受害的玉米的各项生长指标均达到或接近临近田块的平均水平,通过测定理论产量,甲维盐处理区产量(323.2 kg/667 m2)仍低于附近正常玉米的平均产量(450 kg/667 m2),产量恢复70%左右,但显著高于未采取防治措施的重发区田块(52.7 kg/667 m2,產量仅恢复了约10%)。
3 小结与讨论
在药剂选择方面,由于时间紧、灾情重,本试验采取了市场调研与走访农户相结合的方式,试验之前先将氯氰菊酯、阿维·氯氰菊酯等大量的市面上常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但农户反映效果不好的药剂先行排除,减少了工作量,同时节省了时间。此外,本试验中唑啉·毒死蜱在虫口数量和防效方面表现也比较好,但由于三唑磷本身对“水生生物有比较大的安全隐患”[6,7],结合老河口市河、湖、池塘等水产养殖的场所比较多的实际,予以排除。因此,在病虫害大发生时期,综合分析周边自然和人文环境信息,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制定出简便科学的试验方案,快速得到结果用于指导控制灾情,十分关键。
从测产结果来看,黏虫重发生玉米田块,根上部分未被完全吃光,若能尽快使用上述药剂对黏虫进行防控,并进行正常的肥水管理,后期株高、有效穗、穗粒数等方面影响不大,仍能挽回大部分产量。
此外,本试验未施药(轻)小区的测产结果与预期出入较大,百粒重和理论产量大幅偏低(仅为27.9 g和174.9 kg/667 m2),后期部分植株穗部开始发霉。初步分析,可能与7月下旬至8月上旬老河口市出现的持续性低温降雨天气有关,“灌浆期低温使叶片光合成能力下降,灌浆速度降低,子粒品质下降”[8],且“低温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减产率就越大”[9]。而处理区玉米本身播期较晚,虫害又使其生育期进一步推迟,使得玉米抽雄-灌浆期避开大部分低温,最终“因祸得福”。
参考文献:
[1] 张丽萍.黏虫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措施[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16):24-25.
[2] 张文英.农学实验与实习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3] 张翠萍,潘玉荣,郭文静,等.玉米如何进行测产[J].吉林农业,2007(11):14.
[4] 邢 君,田灵芝.小麦测产方法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8):94-95.
[5] 曹本光.农作物田间简易测产法[J].中国农垦,1985(12):32.
[6] 谭 斧.三唑磷·毒死蜱稻田应用的环境安全性评价[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3.
[7] 周常义,池信才,黄 成,等.三唑磷对四种水生生物的毒性及安全评价研究[J].台湾海峡,2003,22(3):319-324.
[8] 苏正淑,张 毅,郑 波.低温对玉米光合作用及叶面积和籽实产量的影响[J].辽宁农业科学,1990(5):22-24.
[9] 马莹莹,赵洪凯,龚文娟,等.低温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1992,5(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