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迪,何 靓
(1.西南大学 文学院,重庆 北碚 400700;2.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网络开放课程是一种从2012年在全球开始迅速流行的网络教学形式,随着现代科技和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开放课程将传统课堂的学习转化为碎片化的形式,无偿提供给全世界的学习者在线学习。[1]资源可共享、学习空间不受限、学习者身份不绑定……网络开放课程的这些特点让它在网络时代中成为了人们拓展知识、培养兴趣的良好途径。
值得肯定的是,网络开放课程为普通高校带来了更广泛更优质的学习资源,但是网络开放课程在我国高校中的实际利用效率并不理想,据统计,在我国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曾了解过网络开放课程,但是仍然有35%左右的学生未曾了解。一方面,这与网络开放课程在我国目前仍处于上升阶段有很大关系,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也证明了我国网络开放课程目前尚未全面普及,相关从业者仍需要继续推进这一教育形式。针对这一情况,研究者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对网络开放课程的实际利用现状进行逐一分析。
为了保证样本采集的广度,问卷形式采取网络问卷与纸质问卷结合的方式,同时,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可信度,纸质问卷的发放都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达州、重庆、成都、武汉地区的10所高校,在每所高校之中抽选了100名学生填写纸质问卷,并且安排专人进行负责,以确保问卷发放回收以及填写答案的质量。最终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共发放1000份,
回收问卷987份,有效问卷915份,有效回收率92.7%。对有效问卷进行分析,首先从接受调查对象的性别比例来看,男生452人,占样本总数的49.39%;女生463人,占样本总数的50.61%;其次从专业分布看,文科类专业学生517人,占样本总数的56.6%,理工类专业学生398人,占样本总数的43.4%。
学习一门课程,最重要的三要素为:授课者、学习者以及学习内容。因此,对于网络开放课程在普通高校中的应用现状的研究,我们将从课程学习者、授课者以及学习情况三个方面进行全面探究。
1. 课程学习者的主要年级
通过调查发现课程的学习者主要集中于大一到大三年级,其中最主要的是大一、大二年级。
图1 网络开放课程使用者年级分布比例
在回收的915份有效问卷中,我们分析发现,在使用网络开放课程的学生中,共有43.62%的课程使用者是大一年级,大二年级的学生占34.04%。大三年级的课程使用者占总数据的13.83%,而大四年级的课程使用者仅占总数据的8.51%。据调查了解,网络开放课程在大一、大二的学生中有这样高的一个使用率主要有两点:一方面,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刚从高中紧张单一的学习环境进入到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他们就有更多的兴趣去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另一方面,在大一至大三阶段,许多学校有额外的网络学分是针对网络开放课程的,这也会刺激学生去选择学习网络开放课程。[2]
2. 课程学习者的学习目的
从收集的有关课程使用目的来看,学习者在学习、选择一门课程时,兴趣是他们选择课程的最大的动机,占了总数据的74.47%。此外,为了以后工作做准备以及想要获取一流教育资源的人数也比较多,分别占了55.32%和40.43%。具体数据如下:
图2 网络开放课程使用者的学习目的
一方面,对于学习环境宽松的大学生而言,除去在学校进行的必要的专业科目学习,兴趣爱好才是推动他们学习一门新知识、新技能的动力,这也是在调查结果中占据比例最多的一个因素。另一方面,有近半数的人也想要通过门槛低且不收费或收费少的网络开放课程来获取更多的专业或实用技能以更好的走入社会。此外,还有40.43%的人是想要通过学习国内外一流高校的课程来接触到这些原本没有机会接触的高质的教育资源,以实现一个“名校梦”。
1. 课程的完成率
网络开放课程具有着“免费性”、“开放性”的特点,这使得它拥有非常高的入学率,但同时,通过调查发现,网络开放课程在普通高校中的完成率却普遍较低。从收集到的数据来看,在学习网络开放课程的学生中,能够全部完成所有课程的仅占10%,而完成率在一半及以下的高达51.67%,即有一半的学生不能完成他们所学习的课程。
图3 网络开放课程完成率
通过对网络开放课程中断的原因调查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一个人学习没有学习氛围,在我们的调查中,有54.26%的受访者选择了这一原因;二是有疑问都不能得到及时解答,这个原因占了总数据的45.74%;三是参与课程一段时间后发现课程不入预期的有趣或由于,占总数据的45.74%;四是参与过程中由其他时间要处理,没有时间学,这一部分占了46.75%。具体如下表:
图4 中断网络开放课程学习的原因
从上述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学习氛围、疑问解答是否及时都对学生坚持学习网络开放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从另外的角度来说,这也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方向。
2. 课程的学习方式
通过我们的调查和走访,我们发现在学习的方式上,绝大部分人都选择了个人学习。具体数据如下图所示:
图5 网络开放课程的学习方式选择
选择个人单独学习,首先可以自由、合理的安排时间,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网络开放课程碎片化的特点。如在等车时或在地铁上就可以通过手机观看一个或几个TED视频。其次,个人单独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和进度任意安排学习内容,举例来说,当一个人学习时,在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反复听,或者暂时搁置找老师咨询,但是在集体学习中,这样的做法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集体教学考虑的是普遍的学习情况。
此外,在调查中发现,依旧有21.21%的调查对象倾向于小组或交流学习。主要的原因有二:一是小组学习更有学习氛围,对于学习而言,个人独自学习缺乏学习氛围,如果学习者的自制力不强的话,课程的学习往往容易中断;二是由于在网络开放课程的学习中,学习者的疑惑很多时候自己无法及时解决,而通过小组或集体学习,可以就问题相互讨论、交流、请教,最终有利于学习效率和效果的提升。
3. 课程的学习效果
关于网络开放课程的学习效果的调查,研究者在设计的问卷调查中提到:“您学习网络开放课程之后觉得是否有所收获?” 根据反馈的结果,93.62%的学习者的答案是很有收获或有一些收获,仅有1.06%的学习者认为学习网络开放课程之后一点儿收获都没有。以下是得到的具体数据:
图6 网络开放课程的学习效果
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受访者都给出了有收获的回应,这不仅是证实了网络开放课程利大于弊,也证明了网络开放课程的进一步规范、提高是值得深入探讨、研究的,我们也应努力使网络开放课程更系统化、更具参考价值与权威性。
1. 授课者的组成模式
通过对国内部分高校的实地走访,研究者发现,目前国内的大部分网络开放课程的授课者的组成模式基本上都是由授课者和助教组成。授课者首先通过视频录像录下自己的讲课视频,再由助教将其分化成若干的小视频,发布在如中国大学MOOC这样的学习平台上的。在当前的模式下,授课者的工作在录制完视频的时候就已经结束,后期的其他工作基本上是由助教或平台开发者完成。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受访者对目前的授课组合并不满意:
图7 授课者组合模式的评价
通过调查发现,有82%的受访者都认为这种组合模式不合理,仅有18%的受访者认为目前网络开放课程的授课者组成模式是合理的。在目前我国网络开放课程发展所处的阶段中,由于资金、平台、学习资源等因素尚未完善,这样的情况出现只能说是相对正常且不可避免的。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学习需求的变化,这样的授课组合模式是不利于学习者的学习,因此也更需要在这个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
2. 课程的授课形式
在问卷调查中,研究者设计了一些涉及网络开放课程授课形式的问题,通过对回收的问卷调查的分析,大部分学习者认为,相较于国外,我国的网络开放课程的授课形式还是十分的单一。具体数据如下:
图8 网络开放课程的授课形式
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相对于国外的一些网络开放课程多样的授课形式,79.79%的学习者认为国内的授课形式还比较单一,这可能与我国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的传统授课模式和网络开放课程的发展水平有关。所以,采用何种方式将这些理论知识有效传授给在线学习者就是当前网络开放课程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3. 课程的授课内容
在调查中,可以发现,目前国内的网络课程的内容与生活实用性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具体调查数据如下:
图9 网络开放课程与生活实际的关联度
我国网络开放视频正处在起步阶段,关于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也正处在探索阶段,但这部分存在的问题对学习者来说影响也是十分大的。从柱状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有77.66%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国内的公开课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并不太紧密,认为联系很紧密的学习者仅有17.02%。课程的选择面少,与实际生活的关联度不大等因素在学习者对网络开放课程这一学习形式的选择和坚持上会有很大的影响,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网络开放课程在提升个人学识、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虽然我国的网络开放课程在普通高校中的价值和使用率很高的,但是网络开放课程的使用质量和效果却并不是很理想,在授课模式和内容呈现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去探究造成目前网络开放课程在普通高校中实效性低的现状的原因,并进一步制定出解决的方案,让网络开放课程真正的“物尽其用”。
造成网络开放课程在普通高校中的实效性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至国家推广力度以及宣传手段是否到位,小到授课内容是否满足学生需求、授课形式是否多样,这些都是造成网络开放课程在普通高校中的实效性低的原因。此外,反馈环节的缺乏或不完善也与网络开放课程在普通高校中的实效性低密切相关。通过深入分析回收的有效材料,研究者将从网络开放课程本身、授课者、学习者、学习环境四个方面切入,探讨网络开放课程在普通高校中实效性低的原因。
网络开放课在我国的程起步较晚,从宏观角度看,我国对网络开放课程的推广宣传未完全到位,因此导致了网络开放课程本身的影响力不大。当前,面对这一全新的学习方式,在资源开发和平台建设上,国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是在宣传、推广方面的力度仍是不够,这直接导致许多学生从未了解、接触过这一学习方式,也就谈不上能够从这些平台上获得学习资源。任何的网络资源都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介传播和推广才能发展起来,而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网络开放课程自然就更需要进行大量的宣传和推广。但是,根据调查,在参与问卷调查的对象中,只有35.38%的人了解且使用过网络开放课程,13.85%的人比较了解但没使用过,而听说过但不太了解的比率为47.69%,此外,仍有3.08%的人从没有听说过网络开放课程。在问卷中,第三题提到:您主要是通过哪种网络平台去了解或学习网络开放课程的?有47.69%的学生知道MOOC,58.46%的人知道一些门户网站,但仅有30.77%的人知道从各大学校的网站获取学习资源,这反映出学生只对少数知名的网络开放课程的平台了解,而对其他平台的了解仍然不够。从这两个调查数据反映出国内的高校在网络开放课程的推广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图10 高校开放课程知晓率
图11 高校开放课程平台使用率
而国外在网络开放课程的宣传和推广方面更为成熟。国外在推广网络开放课程时,多以学生的学习作为唯一导向,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进行全力宣传和推广。在国内,各大高校则是在精品课程的参评上投入了较大精力,忽略了其推广和利用,使得网络开放课程的实际作用并没有得到发挥。
从授课者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网络开放课程的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较为单一。
首先,我国网络开放课程的授课内容很少结合学生自身的需求设计内容,大多数的公开课均为专家学者擅长某领域遂录制成课,因而,我国的网络公开课主要是从授课者的角度进行考虑,较少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在问卷调查第五题中:您在网络开放课程的学习中, 是什么因素让您倾向于选择某一类型的课程呢?有76%的人希望能够丰富学识、提升自我,紧随其后的42.67%的学生希望课程内容或者是授课者、开设课程的学校吸引人。从中,我们便可以发现,学生在选择网络开放课程时更多的是基于感兴趣、能够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因而,丰富课程内容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较于国内,国外的开放课程涉及的知识面更广,这样一来,学生的选择面也就更多——在选择课程时,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这样的话,即使是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学生也能更加持久地去学习;同时,国外网络开放课程广泛而多样的课程内容也满足了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这就促使学生也能在课下主动去学习更多的东西。这样学生的知识认知体系就更完整,也更能对课程进行的深入学习与思考。此外,国外的网络开放课程中有很多既是严谨、专业的理论课程,又有跃度高的方法性课程,这些课程多样的课程形式不仅体现了国外开放课程在学术知识方面的权威严谨性,还体现了他们的课程善于通过理论联系与实际的联系,把抽象的知识转换为形象的案例,帮助学习者活学活用。当随处可见的生活案例在课程中增多,学生对课程的内容也就更易理解,学习的阻力减少,学生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也就更乐于学习,网络开放课程的实效性自然也就提高了。
图12 学习网络开放课程的目的
图13 网络开放课程授课内容及形式比例
其次,我国的网络公开课程大多是专家拿着讲课稿坐着面对面的讲课,较之于国外的讲课形式较为单一,通过统计调查,56%的人希望课程的讲义会有提纲性的内容穿插显示,有44%的学生希望在网络开放课程中授课者和学习者之间可以产生大量的互动,36%的人希望在授课的过程中所提到的例子会有声音或者画面的呈现。可见,学习者希望在网络开放课程中授课形式可以更加的多元,如此,他们才能更加对课程有浓厚的兴趣。
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网络开放课程较之传统课程在反馈环节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学生在学习网络开放课程时如有疑问往往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在问卷调查中,研究者调查了学习者在学习网络开放课程的过程中存有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结果显示:32%的人认为很快得到了解决,而有68%的人认为问题并没有解决或是解决问题的速度很慢。事实上,问题搁置的时间越久,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也就会逐渐减少,对课程的学习也就越容易中途放弃。因此,国内网络开放课程缺乏一个可以及时反馈问题的系统。
图14 网络开放课程中的问题解决率
不同于课堂教学,网络开放课程的学习形式对学生的约束力不高,往往依靠学生的自觉。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有48%的学生认为在网络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个人独自学习时,学习氛围不浓,容易懈怠。48%的学生有其他事需要处理而中断了学习,这表明学生在无人监管、缺乏激励的环境下难以坚持继续学习。学习环境对网络开放课程在普通高校中的实效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学生自制力的不足会直接降低网络开放课程实效性。网络开放课程的实效性不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学生自制力的缺乏。网络包罗万象,当今大学生一打开电脑想要学习网络开放课程时,往往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比如:逛淘宝、打游戏。据统计,在调查对象中,全部完成课程的学生只有9.33%。因而,网络开放课程的学习形式也是导致网络开放课程实际作用低的又一原因。
图15 网络开放课程的完成率
其二,缺乏激励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间接降低网络开放课程实效性。据图13显示,56%的同学希望在网络开放课程中能够组织线下老师指导,60%的同学希望能够帮助组织交流活动,这表明,先行的网络课程学习方式缺乏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授课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准确的说,缺乏的是能够激励学生维持学习的热情的学习伙伴和环境。因而,在学习中给予学生激励的环境,施以外部的影响能够激励学生继续学习。
图16 网络开放课程中希望的学习方式率
“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主体教育思想的延伸。[3]这也应该是网络教育的理论核心。哲学上“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在学习也应是如此。在学习中,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其学习才会更加有趣和轻松,进而才能实现长效学习。
要解决网络开放课程在普通高校中实效性低的问题,研究者在四川文理拟建立“BGO网络课程社团”,旨在通过社团“志同道合”的这一性质,聚集有兴趣的学习者,通过线下学生自主集中开课,集中讨论,相关专业指导教师可以集中解决学生疑难,学生通过讨论和解决问题,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课程的实效性。[4]具体我们采取了“四步走”策略:
第一步:本社团在校团委以及校社联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开展课余活动,BGO网络课程社的宗旨为:Be gone on 网络开放课程,自由高效学习。社团打造每周六常规活动“一周一课”,开放3门到5门网络开放课程,课程内容以同学们最需要,最喜欢的内容为主,例如:《哈佛大学幸福课》,《化妆品赏析与应用》,《现代礼仪》,《千古名月》,《六大名著导读》,每门课程采用小班教学讨论法,人数在10-20人,每门课程在学校的多媒体讨论教室上课,由学校配备一名线下指导教师参与教学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对自己所选课程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对不理解的课程内容能够在课堂上与在场的同学和线下教师积极探讨,最终得到解惑。同时符合社团的宗旨,“爱上”自己所选的网络开放课程,由被动的学习观看网络开放课程到主动的参与到网络开放课程的教学当中,老师由自己专业课的教学转变到与网络开放课程的老师产生联系,能够根据在场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符合实际且充满趣味的讲解。
第二步:四川文理学院的试点社团在试点学生与老师中获得认同,参与第一批网络开放课程学习的同学顺利结业,同时获得不错的成绩,一部分同学的学习方式也得到了转变——从社团组织网络开放课程学习到自我组织网络开放课程学习,通过多种校园宣传渠道寻找与自己一同学习同一门课程的同学,同时在学校联系相关的专业老师进行指导。这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在学校范围兴起,深受学生与老师的欢迎。以网络开放课程带动本校专业课程成长,本校专业课程逐渐向受欢迎的网络开放课程靠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第三步:通过在四川文理学院的试点成功,“BGO网络课程社”得到了全国普通高校的共同关注,共同学习这一社团的运行模式与教学方法,在各自的高校建立“BGO网络课程社”,并结合各高校自身特点,扩大社团规模,开放更多学生喜欢的课程,仍然采用小班化讨论法,同时增强了社团的自主性,某些课程可以选用已经在此课程结业的学生担当指导教师。“BGO网络课程社”在各个高校的兴起,不仅提升了全国学生对于网络开放课程的重视度,也解决了网络开放课程在全国高校的实效性问题。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许多学生由后进变成先进,考入重点高校的研究生并得到了其他学校的高度评价。
第四步:由国家教育部,团中央学校部主导建立“BGO网络开放课程”平台,全国大多数高校加入此平台,以其学校最受欢迎的专业教师打造精品网络开放课程,供全国其他高校免费使用,并且定期组织这些“网红”教师在全国其他高校为自己所授的网络开放课程做现场授课与讲座,这样一来,全国高校的网络开放课程资源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在传统教学实践中,影响学生是否喜欢一门课程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如:学习内容、优秀的教师、良好的课堂氛围等,而这些因素均指向满足学生的需求。传统课程中,了解学生的需求可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但在网络环境之下,这样的反馈通道是较少。因而,在网络开放课程中建设有效的反馈平台也是提高网络开放课程在普通高校中的实效性的又一举措。
首先,完善现有反馈平台。目前,较为成熟的网络开放课程如MOOC、网易公开课等已经建设有学生提问、讨论等学生反馈通道,但是其反馈功能仍不完善,为此,设计者提出了反馈设计平台构想以进一步细化完善。构想如下:网络开放课程互动反馈系统增加到11个子目标功能,包括平台公告、各抒己见、小组协作、作业发布、私人消息、论文习作、实时答疑、文件共享、学术研讨、个人空间和评价反馈。这11个子目标功能的目的在于收集教师的教授数据,学生的学习数据;开拓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共享教师的学习资料,学生的学习总结;评价教师的教学体系,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
其次,创新反馈平台,建设有效的反馈平台。分析现有的网络开放课程反馈模式,其均是在学习完本课之后进行提问、讨论,均是在学习的最后环节来进行对课程的反馈。但是,由于网络课程是事先录制好放在网上的,一切都是已定的,包括教师风格等,一旦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教师未回复,提出的建议没有进行相应的更改,学生对课程就会很快失去兴趣。那么为什么不能在课程之前也设计反馈平台呢?根据学生的需求,定制个性化服务,在网络开放课程的录制之前,通过反馈通道,了解学生的诉求,例如:教师的风格、平台页面设计、教学内容等,让学生主动选择,迎合其需求的课程更能使学生坚持学习,同时学习的效率也更高。同时,现有的反馈大多是对教学内容或者是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因而,研究者构想是否可以打破单一的反馈模式,提出了“三通道互评模式”的概念,“三通道互评”即是学生与老师的互相评价、学生与管理平台的互相评价、老师与管理平台的互相评价,不仅仅对教学内容评价,还可以实现对教师、平台的评价,从而从多个方面提高高校网络开放课程的实效性。[5]
网络课程和传统课程都具有自身的优势,如果能将二者合理结合,那么对教学或许能产生双倍的效果。高校中的选修课无疑是一个较好的结合点,将高校选修课和选修课结合既不会影响学校中既定的课程教学,又能获得更优质的学习资源,除此之外,也能对学生学习起一定的监督作用。
具体如何操作呢?路径有二:一是通过在本校选择相似的选修课程,将网络开放课程穿插其中;二是直接以网络开放课程中的精品课程为主要教学内容。两条路径的共同特点便是都有相应的教师进行指导。网络开放课程充分利用高校选修课可达到如下效果:首先学生找到了线下师生、生生交流的场所,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通过选修课的再次学习补充了线上学习“一遍过”带来的知识漏洞;最后线下教师身份逐渐转变,由选修课老师转变网络开放课程线下指导教师,能够掌握更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为学生学习网络开放课程提出合理建议。
在当下,实现高校网络开放课程实效性需要线上线下两手抓,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但也绝不是将线下教育资源网络化,再将线上教学资源现实化,而是将网络开放课程变得更加实际,将学生的所学所想变得更加丰富。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相信在未来的教育领域,网络开放课程将会引领教育方式的改革,甚至成为主要的教育方式。当然,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它有着传统课程所不具备的优点,也无可避免存在着一些缺点。因此,我们希望通过网络开放课程在普通高校的实效性研究,能够使网络开放课程的实际利用率得到提高,从而使网络开放课程更完善,传播更广,造福更多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