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斐
崔斐生于山东济南,一九九六年赴美留学,现工作居住于纽约。她的近期作品愈加抽象,似乎离华人文脉越来越远,那应该是在纽约的华裔艺术家的身不由己的非本性转化。身处老白男人的品味泛滥的纽约池塘之中,我们的女艺术家选择实现自我的手段必须更加深刻。
立体的传媒是时代的需要,否则宇宙就不会于空间之中飘移。如果宇宙大爆炸是一种假说,那么,汉字向更大太空中的爆扩就是有信心的艺术理论的假说。汉字就是一种独特的宇宙物质,它的奇变就是在三维和四维的自然进化里来实现的!毛笔的柔软从侧面证明了强硬作为汉字形体发展的必然阶段的到来,扁软千年,定需凸硬千年来平衡过来。键盘的拉丁化是书技迅速衰落的又一因素。于是,书权、书技、书艺就都不在了。
科技进步与文化传承的冲突是内在的,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到文字的发明、纸张的创造、电脑的出现,到汉字电影的诞生,每一种重大的科技与艺术创新,都会给一种古老文明的延续带来挑战。在全球化时代,一个民族的存在,更是体现在其独特的文化上,再具体讲,就是新世纪汉字文化之大力拓展。
崔斐的创作就如同立体化的诗歌。树刺本是植物自我保护的武器,也同时时它们对外在空间的占有;而树藤把握外在空间的手段则正好相反,它们运用的本体扩展的怀柔姿态。与石屎森林的纽约大城,她在曼哈顿的工作室里编写着四量斗千金的视觉戏剧。无法说清楚的视觉加触觉之复杂感受,那些既纤弱又坚韧的材质,正是女性艺术家的语言特质。
她的作品不仅追寻自身艺术属性的神话起源,而且通过泥土中和石头上的痕迹,通过树叶、藤枝以及新一代的种子的排列方式,讲诉了自己的故事。植物“曾经是有生命的,这是为什么它们所体现出的线条都是那么的有力度”。
崔斐的早期代表作《自然的手稿之一》有着犹如西安碑林博物馆中的拓片所散发出的那种黑色光泽,捕捉到了刀刻和刀痕的质感以及石头表面显露出的时间缓慢流逝的沧桑感。崔斐对这件作品的诠释强调了石头和墨的感觉,还有另外一个在她的艺术形式中同样崭新的元素:植物材料。她仔细观看后就会发现,原来每一个树枝、树刺都是独特的。
崔斐说,“所有的弯曲和转折都非常有意思,让我感觉很难一一把握。我觉得我不可能比自然做得更好,我只能从自然中借用”。她对每一根藤枝、每一粒种子、每一片树叶和每一根树刺都做了仔细的研究,“在我做雕塑用手塑造出每一个细节的时候尤其如此”。崔斐花了大量时间在自然中采集材料,那些被选择出的少量材料进入她的工作室后,又经过几次仔细的挑选后,被分类和储存起来(犹如药店或汽车配件商店的陈列一般),然后再被用到不同的作品中去。
艺术家自小就开始学习了书法,所以她懂得书法是什么和不是什么。她用植物为材料来装置作品,如二维的数字转印和三维的放大铸铜等,都基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达语言。重申自然对人类文化和生活的重要性。中国宇宙哲学。树叶、树刺、藤枝、寻找不变的存在规律,自然的书写方式,等待被解密的自然世界。
一行行的有序的植物书写,构成了一个自足的生态的文字系统。在纷繁的符码的丛林中,崔斐在自由的散步。
《自然的手稿之八》局部
《自然密码》装置 2013 尺寸可变 美国
《溯源之十七_雪》铸铜 244x183x40(厘米)2012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