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 尹东
我们观看一部影片时,最有价值的就是用自己的思想去解读电影的思想。当我们和一部影片“人影合一”时,我们就会在电影故事中看到自己内心深处的价值观被印证、被诠释,那种欣慰和感动是无与伦比的。
看电影,确确实实看的是自己的心。
比如,看《大鱼海棠》。
《大鱼海棠》是2016年最有冲击力的动画片之一。2017年12月3日,《大鱼海棠》获得了第15届布达佩斯国际动画电影节的最佳动画长片奖。
无论是艺术性还是思想性,我认为它都当之无愧。
《大鱼海棠》的故事很神奇:在海洋深处,生活着掌管人类世界万物运行规律的“其他人”。居住在“神之围楼”里的女孩椿,在十六岁生日那天化作一条海豚到人间巡礼,结果却被大海中的一张网困住,人类男孩鲲因为救她而落入深海死去。为了报恩,她需要在自己的世界里帮助鲲的灵魂——一条拇指大的小鱼,成长为比鲸更巨大的鱼重回大海。历经种种困难与阻碍,在湫的帮助下,鲲终于获得重生。但这一过程却不断违背“神”的世界规律而引发了种种灾难。椿、湫、鲲,都与彼此纠缠的命运斗争,终干各自得到了圆满。
看《大鱼海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梳理自己对“爱”的认识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最让我感慨的,就是和儿子对话——我们在对话中探讨了《大鱼海棠》中的爱。两代人,确实有较深的代沟。讨论影片的过程,也是我们努力填平这沟壑的过程。
这些对话,便是我的“另类剧评”。
15岁的儿子先我看了这部电影。然后,他“指点”我如何看《大鱼海棠》。儿子发表了三点意见:第一,动画音乐都美,好看。第二,剧情很狗血,典型的“三角恋”故事,湫是椿的“备胎”,湫不值得,这故事也虚假!第三,儿子特别提醒我,一定要看到最后,演职人员名单完后,还有一个小彩蛋。儿子嘱我千万千万要看完,不要提前离场。
儿子的叮嘱,我都牢记在心。所以,我看《大鱼海棠》的时候,就特别注意了湫这个角色,特别关注了影片深藏在最后的“大结局”。
抑或是成年人视角的原因,我的看法跟儿子不太一样。
下面是我跟儿子的交流。我把这交流,也赠予更多的年轻朋友们,也许,会对你们有所肩示。
我这样跟我的儿子说:
首先,儿子,我们要问,为什么导演要把湫最后成了灵婆接班人的情节放在影片结尾的结尾,“藏”得那么隐蔽,以至于让很多观众都错失了这个“大结局”?你想过这么安排的苦心吗?
妈妈是这么看的:这自然是导演的故意为之,刻意为之。他就是想表达这么一个观点——你越不刻意追求,你越能得到。其实,故事的结尾,湫是去“领死”的。为了帮助椿,他甘愿赌上自己的生命。最后,他在爱情上的奉献精神感动天地,他不仅没有死,相反,他获得了永生,成了真正的“神”。
记住,儿子,这是童话故事,或者,是神话传说,是编剧的一个“梦”。读童话,读神话,要把故事放在童话神话的语境中,去体会创作者的用心。这类文学作品,是不能简单地和生活类比的。可“比”的,是故事的内核。
《大鱼海棠》的导演是不是想表达这个意思呢:深挚纯粹的爱,超越了占有欲念的爱,是永恒的幸福,和永恒的存在。
关于“狗血”的评价,网络上跟你持一样观点的人也不少。妈妈的见解稍有不同。
用现代人的“备胎”一词来定义湫是比较野蛮的。你们最不满的就是“湫一直爱椿,但椿一句‘我从来都是把你当哥哥就把湫打发了”。但亲爱的儿子,这就是爱情的真相:喜欢不是爱。爱情是一种神秘的、不可理喻的情感。就像妈妈,高中时代,大学时代,爱妈妈的男同学挺多,但最后妈妈选择的是你爸爸。如果用世俗的观点来简单评价,不过就是在妈妈眼里“你爸爸比那些男同学更优秀”。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妈妈的选择跟优秀无关,跟“有没有爱情的缘分”有关。我想,湫爱椿而不得,并不是一件尴尬的事,他们没有夫妻缘分,只有兄妹缘分罢了。
所以,亲爱的儿子,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也成了“备胎”,不必太难过。在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一个女孩子是命中注定属于你的。其他的,不管是你喜欢的,或者喜欢你的,他们对于你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成为恋人,而是让你练习其他爱的方式。我们的成长,需要很多种爱的滋养,并不仅仅是男女恋人之爱。
湫的可爱之处在于:当他已经知道椿不可能如他爱她般爱他的时候,他依旧愿意为她付出全部。
湫的爱,和情欲无关,和占有无关,而仅仅和“爱”本身有关。这种“爱”的逻辑是:我爱这个女孩子,我就要让她幸福。我愿意为了她的幸福,而奉献出我自己。
注意,他的“奉献”,不是绝望之后的痛苦选择,而是心甘情愿,是欢欣喜悦的。
这种爱,叫作付出型人格的爱。愿意这么做的人很少,能做到的人更少。因为稀缺,所以珍贵。
《大鱼海棠》,讲的都是这样的爱。
鲲爱椿,尚在萌芽状态。那是一个人对一只海豚的爱。双目的凝视,不可知力量的牵引,那一条条江,一个个海域的追随……彼此还不知道,但爱情已经在生长。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在椿被渔网困住,性命攸关的时刻,鲲跳入了海中,在弟弟妹妹们的惊呼声中,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她。
爱情是不讲道理的。一旦发生,那就是天雷劈地火,你的一切都跟我有关。不讲逻辑,不计成本。世俗的功利,根本不在爱情的天平上。
所以,纪伯伦说:美,就是我一见到她,就甘愿为她奉献一切,甘愿不向她索取任何回報。
昨天妈妈看了文章导演的电影《陆壵知马俐》,其中赵奔和方灰灰的一见钟情,就是这种。爱情是人性中最神秘莫测的一环,不能拿到科学实验室去解剖做学理分析的。爱情是不讲理的。
鲲为椿奉献出了全部。所以,不,在这个地方不能用“所以”,如果椿仅仅是因为鲲的奉献才决定奉献自己的话,这个故事,就不够感人了。
我以为,椿要救鲲,不仅仅是因为要报恩,更为重要的是,鲲是椿的成人礼上第一个向椿展示了人类世界的美好,第一个开肩椿心之门的人。和鲲的相遇,才是椿这位少女真正的成人仪式。
救鲲,就是挽救自己的情窦初开,就是重新打开自己对美好未来的想象。对一个刚刚踏上情爱之旅的少女而言,往往第一眼爱上的,就是她的全世界。
鲲爱椿,无所保留;椿爱鲲,也无所保留;而湫爱椿,更无所保留……
《大鱼海棠》,就是这么一个让不能循环的爱最终循环起来的故事。
因为爱,鲲得以起死回生;因为爱,椿得以化身为人拥有梦想中的爱情;因为爱,湫成了神……
所有人,都因为爱,走上了自我救赎之路和自我成全之路。
特别是椿,在追爱护爱的过程中,救赎了对方的灵魂,也洞悉了世间的秩序。
网络评价她“为了一己之爱,而抛弃亲人族人”。那是没有看懂电影。故事中,椿渐渐学会了承担,学会自我修复,和修复世界。
在天崩地裂的一刻,她告诉鲲“我不能再陪你,我得回家,挽救我的族人”。她化为海棠树,堵住海天之门。她以余生化为风雨,伴随鲲的终生。
这是电影中一个重要的时刻——椿的生命在这个时刻,真正摆脱了小我之爱,向清明和完满的大爱走去。
而湫呢,虽然他的爱情没有椿的回应,但他心中的“爱”还在。他听从内心的呼唤,踏上帮助椿和鲲的旅程。他的自我奉献让他的爱不断升华,让他自己最终永恒。
这就是佛教中的“慈悲”和“渡人”。“慈”是离苦,“悲”是予乐。慈悲之人,必得圆满。渡人和自渡,从来相通。
《大鱼海棠》讲的这个故事,并不新颖。但绝不陈旧。爱,是永远的文学命题,永不过时。
网络上有一段影评深得我心——
电影告诉我们:爱,仍是人生唯一的救赎之路。
只有沿着这点人性的微光,我们才能从蒙昧与黑暗,痛苦与狭隘中,逐渐走出,抵达自由和幸福。
这不是廉价的敷衍,而是笃定的信仰。
它被人类历史证明过,也被个体经验验证过。
有情,希望在。有爱,意义存。
是的,虽然爱自有其命运,自有其轮回,自有其变数。也许,它会带来离别,也会遭遇悲苦。但,你只要跟随它,一直往深处走,救赎与成长,就会慢慢发生。
那时候,挫折人心,一如沙砾入蚌,也是一种对爱的磨砺。若干年以后,你就会发现,爱已将其包裹,成为珍珠,在人间岁月里,莹然闪烁。
儿子,这就是妈妈的第一个领悟:爱到深处是什么?爱到深处是奉献。
还有一个领悟,也想说给你听,亲爱的孩子。
我是懂湫的。懂湫为什么“深爱而不能爱还能为爱奉献”。什么是好的爱?好的爱不仅仅是愿意奉献,好的爱的最重要的特质就是:因为我爱你,所以你一定要活得更好;因为我懂你的爱,所以,我要活得更好。
大概五年前,妈妈曾经在全国上过一个很重要的课,课题叫《死法、活法、爱法、写法——向<泰坦尼克号>学写作文》。这堂课,讲到“爱法”时,我做了一个整合,请哥哥姐姐们比较《泰坦尼克号》和《唐山大地震》。在这两个故事中,两位女主角——露丝和元妮都在猝然而至的大灾难中失去了自己的爱人,但她们之后的人生命运完全不同。
露丝活得热烈幸福。101岁时,脚趾甲上还涂着红色指甲油,银发飘飘,美丽动人。《泰坦尼克号》的结尾,露丝安睡,镜头在她各个年龄段的美丽照片中缓缓掠过,意味深长。
元妮呢,32年里一直活在心灵的废墟中。唐山城如凤凰,早已涅粱重建,但是她无法重建自己的生活。在内疚和失去的痛苦中苦熬余生。
我问孩子们:你喜欢哪一个故事?我问女同学:你愿意做露丝还是元妮?我问男同学:假如你必须在灾难中为了愛人而死去,那么,你在九泉之下,你愿意你的爱人像露丝一样活,还是像元妮一样活?
儿子,此刻,妈妈问你,如果是你,你会如何选择?
妈妈的选择很清楚:我如果是女人,那我要做露丝!如果我是男人,我希望我的妻子在我死后,也像露丝一样活。
理由很简单。好的爱情,最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或者说,唯一的衡量标准,那就是让对方更富生命活力,更爱生活,更充满生命的力量和智慧。
《泰坦尼克号》讲的就是这样的“好爱情”。大难来临,杰克把生的可能留给了露丝,并且,一直,一直,哪怕在生离死别的最后时刻,还在鼓励,不,是哀求露丝:好好活下去,相信自己能够活下去,相信“你会摆脱困境的……你会活下去,你会生一大群孩子,看着他们长大成人,你会成为老太太,寿终正寝,死在家里暖和的床上”。
诀别的痛苦和寒冷饥饿的威胁让露丝已经不想活了,也几乎没有力气活了。但她终于战胜了自己,她必须活下去,且还要活得精彩活得灿烂。唯有这样,才能告慰大西洋底下的杰克,唯有这样,杰克奉献的价值才能呈现,这段爱情才能永生。
她做到了。
《泰坦尼克号》之所以成了经典,不仅仅因为拍摄的技巧,演员的演技,还因为它传达出来的价值观。
而《唐山大地震》呢?那是“好的爱情”吗?不,那是感人的爱情,感人的亲情,但绝不是“好的爱情”“好的亲情”。
过度的内疚和无法自我治疗“失去”的伤痕,终生都找不到“失去”意义的人,不是因为她还在爱别人。
网络上有评价《唐山大地震》:要说拍摄技术,中国也许只比西方差50年,但若谈价值观,也许中国比西方差500年。在人性上,冯小刚是后退的……
我看了《唐山大地震》也里外难受。这个评论,虽然有些苛刻,但我是理解的。
上这个课,后来被一些同行质疑——他们认为我亵渎了中国所谓的“贞操文化”。我懒得回应。我心里想:很简单,如果那元妮是你女儿,是你妹妹,你愿意她三十多年都活成这样吗?
亲爱的孩子,你刚刚进入青春期,你会慢慢地走进爱情。妈妈想告诉你,爱情有两种:
一种叫占有型人格的爱。这种爱的特质是:不能拥有,变爱为怨;不能拥有,变爱为害;不能拥有,同归于尽。这种爱的呈现方式,也包括那种“主动被占有”的爱,其外在表现就是“不能拥有,自暴自弃”。
你读过不少小说,比如《神雕侠侣》中李莫愁对陆展元的爱,尹志平对小龙女的爱,都是这样的爱。这类爱,具有毁灭性——毁灭他人和自我毁灭。
还有一种叫付出型人格的爱。这种爱的特质是:我爱你,就给你自由;我爱你,就要让你幸福;我爱你,可以与你无关……
妈妈的叮嘱是,不管爱得有多深,如果遭遇了“占有型人格”的爱,请赶快放手,放弃,甚至逃离。
付出型人格的爱,才更有可能成全自己,成全他人。
好的爱,骨子里全部都是接纳,共同建设,主动成长,会让爱者和被爱者成为最好的自己。
湫就是这样做的。因为爱椿,所以,他让椿去爱己所爱,去成就自己。椿回应了这样高贵的爱,在必须要做出选择的关键时刻,她也愿意奉献,并且在奉献中脱胎换骨。
杰克也是这样做的。因为爱露丝,所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露丝,把最美好最顽强的生命能量,传递给露丝。露丝回应了这样的爱。她的一生,酣畅淋漓,到了垂暮之年,依旧享受生活,相信爱情。
这些,才是真爱,才是深爱!
这就是妈妈今天要告诉你的第二个领悟:爱到深处是成全,是成长与自我成长。
爱情的原则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断地悦人,和,悦己。
《大鱼海棠》因为展示了这样的爱,所以,它成了一部“看点”很多的动画片:儿童,可以看传奇的故事,绚烂的动画;而成人,则看内核,看到从精神和血脉中延伸出来的爱的“灵性”和“神性”。
真正经历了《大鱼海棠》的观众,将更懂爱,更会爱。
这便是观影的魅力。
我们和一部好电影邂逅,就是和内心深处的那一个更好的“我”邂逅。我们观影时,既找到了自己,也提升了自己。
“爱”是人性永恒的话题,也是电影中永恒的话题。男女之爱如此,其他的爱更是如此。
下一期,我们将带你走入阿米尔·汗的另一部经典《地球上的星星》,去认识另外的一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