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渔村转型研究

2018-07-17 03:07林景坡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渔村厦门转型

林景坡

[提要] 厦门市是我国东南沿海天然良港,面临台湾海峡,背靠漳泉腹地。随着海上物流、海上贸易、旅游业等其他海洋行业及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全市海域的整体发展、维护海洋生态,并建设“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型、绿色环保型城市,厦门市政府做出让厦门渔业逐步退出的决策。而与此同时,面临政策性失海的渔民该何去何从,政府又该如何妥善安排呢。本文分析厦门市渔村转型的具体情况和遇到的困难,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厦门;渔村;转型

中图分类号:F326.4 文献标识码:A

一、厦门市海洋渔业历史陈述

厦门市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天然良港,面临台湾海峡,背靠漳泉腹地。丰富的水产资源,发达的海洋渔业,在厦门市的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厦门经济的发展最初起源于渔业,随着渔业的兴起,造船、渔具、运输等行业应运而生,商贾纷至沓来,从此奠定了渔业在厦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建国以来,厦门市长期执行“以捕捞为主”的方针,稳定的捕捞环境加上渔民的捕捞数量不受限制,使厦门的渔业快速发展,捕捞在渔业当中的比重高于海淡水养殖,且渔民的生活质量在温饱以上。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厦门经济特区诞生以来,厦门市整体的经济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使渔业更加突飞猛进,目前已形成了以养殖、捕捞、加工为主体,种苗、饲料、渔船渔机制造、市场和贸易等建设相配套的产业体系。渔船数量增多,并且大多配备定位仪、鱼探器、雷达、卫星导航仪、单边带电台等较为先进的导航和通讯设备。

根据《厦门渔业志》记载,从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前,厦门市捕捞业发展较快,1980年有渔船1,435艘,渔民12,730人,年捕捞量29,213.25吨,占渔业产量的80.52%;1985年有渔船3,427艘,渔民14,971人,年捕捞量33,634.7吨,占渔业产量的70.17%;1990年有渔船4,323艘,渔民14,762人,年捕捞量41,156吨,占渔业产量的61.13%。可见,改革开放后到1990年,虽除个别年份外,渔民与渔船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年捕捞量逐年上升,但占渔业产量的比重却在逐年下降,可见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从数据中也可知,到了90年代,渔民数量与往年相持平,甚至低于往年。

二、厦门市海洋渔业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后,特别在进入21世纪后,由于渔船所能捕捞到的渔业资源逐年锐减,导致许多渔业公司与渔业合作社面临破产。此外,随着海上物流、海上贸易、旅游业等其他海洋行业及第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全市海域的整体发展、维护海洋生态,并建设“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型、绿色环保型城市,厦门市政府做出了让厦门渔业逐步退出的决策,因此厦门海洋捕捞业从1996年至2005年外海渔业捕捞规模就逐年萎缩,并颁布了诸如收购渔船、改造海域、渔村拆迁、延长休渔期等政策,使当地渔民政策性失海,使失海状况更加严重。根据官方描述,2003年开始实施禁渔政策,2003~2008年为过渡期,厦门市政府大量收购渔船,而渔民数量由2003年的3,000多人于2008年减少到几乎为零,可见厦门市政府统一规划与开发海洋的决心。而与此同时,面临政策性失海的渔民该何去何从,政府又该如何妥善安排呢?

三、厦门市渔村转型情况

渔村转型成功最为典型的案例应属坐落于厦门岛南边的曾厝垵。曾经的曾厝垵渔村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曾厝垵文创村”,成为了前往厦门旅游业必去的景点、商业圈,街上行人游客熙熙攘攘,店铺星罗棋布。对于失海渔民现任哪些工作,我们进入作为居民区的后村,对当地村民进行采访,几乎所有村民都认为,失海渔民原有的房屋出租后所得收入早已足够,无需考虑工作。但对于曾厝垵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文创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禁渔后,厦门市政府对环岛路进行整治以促进旅游业发展,借助厦门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曾厝垵村民陆陆续续开始将房屋出租给外地人,并随着游客的增多,将沿街住房一楼改造成店面商铺,楼上则改造成旅馆,丰厚的租金使得原住渔民不必再靠打鱼为生。

四、厦门市渔村转型若干建议

根据采访,由于常年的失海,渔民的年龄段也已不尽相同,需要划分年龄段进行不同的政策扶持,许多老渔民已经到退休年龄,社区和政府对其进行补贴和安置,且这些老渔民大部分有子女赡养,生活无忧;而对于尚未达到退休年龄的失海渔民,社区会满足其各种就业优惠政策的申请,并建设了灵活的补贴机制。而文化程度不高是阻碍未退休渔民再就业的一大障碍,社区对其进行培训,目前许多渔民在社区物业担任保洁、安保等工作,并提供补贴与安置。除此之外,还有自主创业补贴,对集体来说,有金包银项目或发展用地项目扶持等政策,更有附加配套政策,如子女就业补助、特大病情救助、土地换社保等,为了防止返贫,对于未退休而失去劳动力的渔民子女则施行托底政策。对相关政策的汇总如下:

(一)促进就业优惠政策。如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工资性补贴,针对已成功就业的渔民,让他们拥有更完备的社会保障与福利;同时,对就业困难对象进行就业工资性补助,以便持续性就业。政府对于失海渔民的转型方案不仅是补助,更重视对渔民就业、创业技能的培训,让渔民能适应自我身份的转变,所谓“授之以渔”。同时,实现渔民的再就业或创业不仅能促进渔民的转型,还能促进厦门市城市化的大推进,为经济发展增添活力。提到五通未来的发展情况,社区工作者并未给出明确答复。但根据小组成员的走访调研,发现五通客运码头发展态势良好,位于五缘湾商务运营中心和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之间,交通便捷,是往来厦门、金门优良的通道,可以通过加强码头的建设,创造诸如海上救援人员、气候观察员等“专业对口”的岗位;著名的灯塔公园建设以灯塔为主题,融合五通古碼头人文背景,结合既有的山体地理特征,因地制宜,造林造园,极大地改善了周边环境景观,方便了社区百姓休闲和健身娱乐。组员还发现,五通准备筹建国家级海洋公园,更是为五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机遇。五通未来的发展还是要以第三产业为主导,加大文化宣传力度,打造具有五通特色的旅游、文创产业。

(二)培训鉴定优惠政策。如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帮助渔民实现职业技能的拓展,有助帮扶对象成功就业创业;又如自主创业补贴、创业带动就业奖励金与创业纳税补贴等,能有效激发渔民的创业热情,带动“一家一群”等政策的落实。对于落实情况,根据采访得知,五通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一直致力于渔民帮扶的服务工作。现如今,五通原住渔民已经搬迁至政府的安置房内,居委会根据每家每户的情况为其申请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或创业补助等,可以说各项政策正在落实过程中。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处理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方针。在政府方面,首先需要在政策上贴近民生,采取多样化的补贴政策、帮扶政策,多进行走访調研,了解民情,为渔民办实事,努力为渔民打造更为便利的转型渠道。还应致力于提高渔民的文化水平,更有助于就业技能培训政策的落实。在渔民方面,应积极响应政策,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政策扶助,努力适应新环境,提升自身文化水平,积极进行就业、创业。

五、总结

厦门市作为东南沿海城市,其渔业固然带有各沿海城市的共性,却也有自身的地域文化特性,特殊的海洋地理环境对特色闽南文化的影响早已深入骨髓,而渔民在长期捕鱼的实践过程中对厦门乃至整个福建海域的气候、潮汐、水文、海洋生物有天生的敏感度,对沿海的闽南文化贡献诸多,若这些失海渔民能将捕鱼的实践经验与科学理论相结合,做到“专业对口”,而不仅仅是作为普通的劳动力进行就业,不仅能充分挖掘渔民特长,做到人尽其才,更能延续、传播闽南文化,普及海洋知识。渔业的产业化,海洋资源开发的绿色化、系统化是我国每座沿海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协调好城市发展与渔民民生矛盾问题是每个城市的重要课题,而这需要对不同地区的渔村、不同的渔民群体采取不同的政策方案。

主要参考文献:

[1]厦门渔业志编委会.厦门渔业志[M].厦门:鹭江出版社,1995.2(1).

[2]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渔闽之厦社会实践队”.厦门渔民生活变迁现状研究[R].2014.9.

[3]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办理程序[EB/OL].2018.2.

[4]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湖里区就业困难对象就业工资性补贴[EB/OL].2018.2.

[5]厦门市人力资源部.厦门市职业技能培训及补贴申请办事指南[EB/OL].2018.2.

猜你喜欢
渔村厦门转型
厦门正新
小渔村的变迁
意大利五渔村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贫困渔村焕发新生机
“偶”遇厦门
转型
厦门猫街
食在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