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计核算到价值创造:互联网+背景下财务转型路径探究

2018-07-17 03:14:35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年9期
关键词:财务人员会计核算核算

吴 唯

一、财务转型的必要性

(一)互联网+时代的迅猛发展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近年来科技的进步给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企业ERP系统已经可以通过4G宽带和移动互联网应用装配到各类移动终端上,突破空间时间限制,操作更为便捷;移动互联网产生的更大量更多种的数据信息,覆盖面更广,并能够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如用户定位等;海量全面的数据促进了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企业若想要创造更多的价值,就必须要对已有的大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分析、优化,产生有用信息,使其能够成为未来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在这一点上大数据分析技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庞大的数据分析工作必须借助较之从前更为强大的运算能力,云计算技术因此产生了,云计算的概念是计算资源共享池,媒介是互联网,特点是动态化、易扩展、虚拟化。云计算服务器可以按照企业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的资源配置。上述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财务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加快了各项业务的工作效率,无疑是给财务工作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财务转型因此具备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二)国际领先的财务管理实践

在国际上,许多领先企业已经用自身管理经历表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应当为企业创造价值并且能够做到为企业创造价值。众所周知,现实工作中财务和业务原本就是不可分离的,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在熟悉自身业务的同时,能够将财务管理体系与业务流程体系紧密结合起来,参与企业经营决策,例如准确核算产品的损益状况,并运用到产品定价上,为企业发展提供帮助。财务管理的核心目的是为企业创造价值,需要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加工分析,总结经验,产生对企业有用的信息,运用到当下的企业各类业务中,帮助决策,以及预测和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努力实现战略可持续发展。

(三)传统会计核算的弊端

传统的会计核算仅仅局限于企业日常的诸如成本核算、费用核算等经济事项核算,该阶段占用大量人力资源和工作时间,且需要手工操作及判断,容易出现差错。在海量的核算业务处理过程中,大部分财务部门的会计人员仅仅扮演着价值记录者的角色,工作内容围绕着记账、算账、查账等低技术水平工作。只有少部分财务人员承担经营预算与经营分析的工作,导致对企业业务不熟悉,部门之间工作效率低下、业务绩效不高。一方面不利用企业的价值创造;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企业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传统的会计核算制度导致企业常常忽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这样的企业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已发生经济业务的事后核算,无法发挥参与企业的全面经营管理和预测的职能。会计工作必须严格遵循会计准则的要求,由于缺乏动态的事前规划和事中监督控制等机制,最终将导致业务行为与财务要求脱节。

二、财务转型的路径模式

财务转型应坚持以价值创造为中心,从“会计核算型”向“价值创造型”转变,工作重心应当从记账、算账、查账转移到财务预测、决策、控制、分析上来,应当从财务工作、手段、人员三个方面探索财务转型的路径模式。

(一)财务工作转型模式

1.核算向管理转型模式。不难知道,传统财务人员工作往往局限于核算财务信息、报送报表等密集型工作上,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价值创造型”财务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参与到企业决策管理中来,经营分析、预算管理、绩效考核等工作应当成为财务人员工作的重心,要求其全面参与到企业经营中,如此才能更好更多地创造企业价值。

2.被动向主动转型模式。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被动核算已经无法满足信息高速流通中企业发展的需求,主动管控才能为企业抢占先机,要求财务部门能够做成合理的财务预算,分解下达给各个职能部门,并对执行过程进行监控,在期末需进行考核,并将各部门经营管理行为统一到总体要求上来,既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也能确保整体利益最大化。

3.事后核算向全流程管控转型模式。事后核算明显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尚未发生的业务以及正在进行的业务均不属于事后核算的业务范围,这就大大增加了风险,这种管理模式使企业处于被动状态,是一种不全面的管理,较大的风险无疑是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价值创造”型要求企业加大对事前分析和事中管控的重视,实行全流程管控,尤其是对企业重大投资和其他重大事项的全流程管控,做到最大程度的节约成本,避免无效、低效支出。

(二)财务手段转型模式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财务人员提供了更为高效的财务手段,财务人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海量财务信息进行集中化、自动化处理和分析,相较于传统的财务手段,如今的财务人员可以利用更少的人手和时间,处理更多的数据信息,得到更为精准的结果,这就将企业的财务人员从繁重复杂、重复枯燥的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接触其他更高层次的企业业务,为企业各类业务创新提供了条件,这不仅有助于创造企业价值,也能够加快企业财务转型;同时获取的信息更准确、更全面,从成本角度来看,信息的处理效率更高,而投入却降低了,这无疑是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企业经营效益大大增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财务人员转型模式

“四大”财务机器人的出现为财务工作者敲响警钟,传统意义上的财务人员必将面临淘汰危机,财务机器人具有不间断工作且精准度高、投资回收期短且具有成本效应等诸多优点,在很多方面远优于传统工作者,这就意味着实现转型是财务人员个人发展的迫切要求。财务人员应在专业上做到专精,应当对国家的经济政策十分了解,密切关注当前的经济形势,随时为自己“充电”,及时巩固和更新自身的管理理论知识,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从核算层面上升到管理决策层面。企业应当以着力打造一支高、精、尖的财务管理核心团队为目标,严格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尤其需要考察其从事预算、分析等工作的能力。在确保财务人员能力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仍要确保其有足够的精力参与到企业重大问题的研究上来,如此才能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和价值创造水平。

三、财务转型的要求

为了适应财务工作环境变化、实现价值创造,财务转型对企业和个人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加快财务人员思想转变,提升职业道德与能力

1.财务人员思想转变是关键。企业需要加大对管理会计等理念的宣传,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基础作为支撑,加快财务人员思想转变。道德法律教育仍然是每个企业的必修课,良好的职业操守是一切进步与发展的基础,不忘初心,方能远航。要求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政治思想觉悟,增强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要将廉洁奉公,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敬业爱岗作为财务人员工作中的办事原则,真正做到从心里认同、从行动上自觉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

2.重点培养管理决策理念及技能,完善知识理论体系。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面对财务转型需求,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更要不断更新财务理念和方法,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要求。应当要具备更高层次的管理决策类的相关理论知识如风险管控等,同时要对其所在行业和企业经营特性有所了解与掌握,才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巩固提升专业技能,培养多元化人才

1.培养财务人员的表达沟通能力。在工作中往往要与企业内外方方面面的人接触,对于公司内部而言,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有助于企业人员之间的合作,能有效避免因沟通不畅导致的问题;从公司外部来看,有助于财务人员与客户、银行之间的交流,为企业创造良好外部发展环境。

2.培养财务人员的风险管控能力。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由于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存在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企业有遭受损失的风险,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具有一定的风险管控能力。培养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有利于防范和规避风险,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3.培养财务人员的管理技术技能。鼓励财务人员个人通过各类培训、考试如CGMA等提升自身的管理技术技能,只有掌握了专业的技能知识,结合对本行业的了解,才能对企业的各类业务、发展前景作出合理判断,为企业发展提供帮助。

4.培养财务人员的战略规划能力。一个企业想要持续发展下去,必然要有长远的战略规划,这就要求企业工作人员具有长远的眼光,以及战略发展思维。财务人员作为企业一份子,应当培养自身的战略规划能力,参与企业决策中去,协助企业管理层制订公司战略,规划企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国际领先的财务管理实践背景以及企业自身管理的需求下,企业应当尽可能实现由会计核算到价值创造的财务转型。

基金项目:

本文属安徽财经大学2018年度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从会计核算到价值创造:互联网+背景下财务人员转型路径探究》(项目编号:XSKY18109)阶段性研究成果,指导老师:张多蕾。

猜你喜欢
财务人员会计核算核算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6:54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经营者(2018年24期)2018-12-07 17:45:22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中国盐业(2018年13期)2018-10-26 01:13:04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中国商论(2016年34期)2017-01-15 14:24:05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当代贵州(2015年5期)2015-12-07 09:09:57
“营改增”后运费的会计核算解析
商业会计(2015年15期)2015-09-21 08: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