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科
(运城中农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山西运城 044000)
2017年,在一些桃产区,在经济下行与产量猛增、结构失调与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挤压效应下,出现了桃子滥市,一些桃农的桃卖到1元/千克甚至更低,“过山车”式的产业状况让桃农无所适从,以至于2017年冬到2018年夏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挖树潮”。
与此同时,中农乐在山西闻喜流转600亩地,创新合作模式,引进新优品种,进行三产融合,打造全国最大的电商桃基地(图1);在稷山南小宁村,流转土地300亩,建设晚熟桃示范园区(图2),形成以示范园区为主体的产业群体,带动农户生产销售,助推产业升级。
图1 千亩生态桃基地(农旅结合)
图2 不同栽培模式示范园
2018年4月26日,由中国园艺学会桃分会与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联合主办的2018中国设施桃产业论坛暨“果庄”杯全国设施桃大赛在山东莒县举行,会上中农乐产品获得四项大奖,受到参会专家的好评。
几家欢乐几家愁,同样的桃产业为何判若云泥?这一砍一种的背后,又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哪些思考?
近年来,许多地方果农看桃树管理比较简单,投资少、见效快、市场价位不错,便一轰而上建桃园,导致了当下多地都有连片千亩以上的大桃园。栽植品种单一或雷同,成熟上市期相对集中,而销售半径又没有得到及时拓展,加上挂果面积迅速扩张,局部阶段性、结构性过剩致使出现销售行情不断下滑的局面。
2017年6月,运城盐湖区、临猗县、永济市桃产区,一些早熟桃价格从开始的3.4元~3.6元/千克,“过山车”式地直线下滑到3.0元、2.6元/千克、2元/千克、1.6元/千克直到1.2元/千克,桃农无所适从,任凭收购商信口喊价,眼瞅着忙碌一年,血本无归。
2017年8月底9月初,万荣、稷山桃产区,同样遭遇了桃子卖不掉,桃农将其倾倒在沟边路旁的局面(图3),套袋的秦王、超越品种从开始的2.6元/千克直线下滑到了1.0元/千克,客商收购的标准越来越高,而价格越出越低,桃农宁可将桃子烂在枝头,因为售价还抵不了人工的采摘费。从“摇钱树”到“伤心树”,不少桃农放弃了桃园管理,任其自生自灭。
图3 桃滥市,被倒掉
2018年4月6日的一场霜冻又给许多桃农的希望雪上加霜,本打算今年再撑一年、再赌一把,再做最后一次挣扎,天公不作美,一些产区又掀起了一股挖树潮(图4)。
图4 因冻害,桃农伐树
2017年6月。笔者在永济一家桃子收购市场调研,一位收购客商道出原因:“不到成熟时节,大家争抢市场,提前收购,货到市场几乎没有商品价值是一方面,再就是桃农一味追求产量,不注重质量,生产出的‘萝卜桃’消费者不认可,而且又量大,价格只能一降再降!”
中农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肖龙分析认为,一是“小农困境”,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户均种植面积小,而且高度碎片化,加上近几年效益低,使桃子从主业变为副业,弃之可惜,食之无味,自然管理粗放;二是“生产者—贩销户—水果批发市场—批发部—小贩—消费者”的经营模式,导致整个链条追求的目标是好存放、耐运输,却忽视了市场“以口味论英雄”的根本导向。
在小规模、分散式经营的大背景下,新品种、新技术如何落地,这是一个矛盾体,目前一些桃产区似乎进入了“恶性循环”:效益越是低,市场越是低迷,越没有积极性。归根结底还是种桃效益,只要能赚钱,农民自然会更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扩大规模。
在千变万化的市场面前,如果我国的桃农还是用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的老套路,何以“咸鱼翻身”,大家不要再苦苦挣扎,要来一场“凤凰涅槃”,虽然注定异常艰辛,但走过黑暗定是黎明。
2015年,为顺应形势,中农乐举办了首届桃树研讨会,分析了桃产业发展状况,确立了桃树发展的品种战略和品质方向,并筹备成立了中农乐桃树研究所。研究所成立以后,与各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桃树品种资源收集、保存、研究、开发利用,同时进行了桃树栽培、果实保鲜、病虫防治等领域的研究推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在当前桃果产业调整中,果农还是盲目选择、盲目栽植,存在着只要换品种就能挣钱的错误思想,在产业调整中依然寻找不到方向和目标。2017年9月底,中农乐举行了第二届桃树发展战略论坛,围绕桃产业发展方向,从传统种植向科学种植转变,明确提出了优良品种是桃树增收的第一要素,好吃、高品质成为不二的核心竞争力,并推出了中农乐桃树研究所选育的三十多个优良品种,这些品种从每年的4月到11月错峰上市,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紧接着中农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山西风口桃花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联合有关科研单位、农技推广、农资、果品销售、电商企业、各大连锁超市、规模种植户创建了桃产业联盟,联合产业上中下游企业与科研单位在技术研发、生产管理、示范引导、市场开拓等方面强强合作。
2017年秋,中农乐开始在全国各地大力发展50亩以上的桃种植户,全力拓展新优桃品种的种植面积,让种植户赚钱。
也许有人要问,中农乐这样大面积发展,就不怕影响种植户的效益?
中农乐有自己的杀手锏!中农乐情报信息中心负责人刘乐坦言:我们通过技术托管,进行统一标准化管理,统一标准销售,50亩的规模解决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弊端,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延长了产品的供货期,统一的标准与规模化,让我们有了市场话语权。
据全国十佳农民、中农乐董事长杨良杰介绍,桃产业联盟在智能化、标准化、信息化上形成更紧密的联系,实行质量、价格、包装、品牌、销售的统一,已在设施桃销售上小试牛刀,抱团打入北上广及沿海地区,此后,我们的产品将亮相各大农业展会。
2018年3月,中农乐在千余亩的桃花源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又在闻喜县流转的600余亩土地开建电商桃基地,在稷山流转300亩土地建设晚熟桃优质高产高效基地。
菠萝滞销拿来喂猪,砂糖橘价格一落千丈,西红柿堆积如山……年复一年的滞销,农产品噩梦不断,而中农乐却在产业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与其他桃产区相比,这一砍一种背后,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带来什么样的思考?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义就是农业的转型升级。近年来,中农乐在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品牌营销上未雨绸缪,掌握了差异化发展的优势资源,通过市场效益吸引经营主体,为转型找到了内在动力,因此不管市场如何变,总能勇立潮头,引领创新。
在桃产业发展中的这一衰一盛,其根本原因在于科技与品牌,消费升级的时代,谁能抓住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的需求,拥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优势,谁就能占领市场高地和掌握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