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彦军 杨璐佳
巴勃罗·毕加索(1881-1937),西班牙大艺术家。他在艺术创作上以多产多变著称,善于运用多侧面的几何形平面表现人物,创造了一个平面的“立体主义”世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毕加索的艺术世界,并试着用大师的思维方式去创作吧!
一、走进巴勃罗·毕加索
巴勃罗·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南部海岸马拉加省的安达卢西恩城。他从小就喜欢画画,父亲是他的启蒙老师,当别的孩子在玩玻璃球的时候,他已经能画出很棒的画了,并显示出了超人的艺术天赋。乃至后来成为西方现代美术运动中名气最大的画家,被誉为“现代艺术的魔术师”。虽然他是立体主义画派的开山始祖,但他的风格总是不断创新,让人惊叹不已。他的作品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总计超35000件。
二、巴勃罗·毕加索的创作方式及作品
在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时期,他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他抛弃了西方传统绘画的造型法则,用极端变形和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畸形的社会和扭曲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画面形式:他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形态为展现的目标。
造型:他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画面由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组成。
视点:他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不从一个视点看事物,把从不同的视点所观察和理解的,形诸于画面,从而表现出时间的持续性。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
空间重构: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叠放,造成了三维空间错觉。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维空间的绘画特色。
《亚威农少女》,始作于1906年,至1907年完成,这幅画可谓是第一件立体主义的作品。在这幅画中毕加索破坏了许多规则,甚至可以说是所有的规则,无论是形象还是背景,都被分解为带角的几何块面。不仅是比例,就连人体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遭到了否定。因而这幅画,“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
《哭泣的女人》,刻画了一位极其悲伤的女人,悲凄的命运和感情由粗放的颜色和劲力的笔触反映出来。人物的眼睛、嘴唇、鼻子似乎杂乱无章,支离颠倒,具有常人难以理喻的特点。
三、孩子们和毕加索一起玩变脸
毕加索创作的作品总是那么奇怪,特别是对人物脸部的表现特别怪异。他喜欢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对象,并把不同角度的人物五官及身体分解拆开,按自己的想法重新打乱组合在画面中,让人们感觉到有无数张不同角度的脸和身体拼接在一起,给人们以梦幻般的变化。可以说他是个喜欢玩“变脸游戏”的绘画大师,也是一个想象高手。那么让我们也来玩玩大师的变脸游戏,在拼拼贴贴中,在随意颠倒组合中,表现出有自己创意想法的画面吧。
★材料准备:
废旧包装纸板、丙烯色、水粉色、油画笔、彩笔、记号笔、剪刀、胶棒、布头或碎纸片等。
★步骤:
1. 先用剪刀把包装纸板剪出所要人物脸的外形。
2. 再分别把人的五官根据需求也剪出来。
3. 用丙烯或水粉色把人的脸部造型分成几个部分并涂上不同的色块。
4. 再把剪好的五官涂上所需要的颜色。
5. 稍等片刻,所涂的颜色干后,把五官摆放合適位置。
6. 分别把五官涂上胶,粘贴到原摆放的位置,固定粘牢。
7. 最后用颜色和记号笔补充完善画面,这样一幅作品就大功告成了。
★更加多样的创意作品
儿童画画往往不受一个视点的限制,所画形象大多不准确,所以能画出比成人更为夸张,更富表现力的作品。其实,儿童画画也往往是画自己所想,不是画自己所见,和毕加索的“创造”非常相似。
小朋友,只要按照自己的心情,按自己的喜欢的方式,画出自己的特色,绘画就可以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