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曙艳
【摘 要】私募股权投资作为资本市场上的新锐之秀,正逐步成为助推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在对私募股权投资的基本内容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结合现实发展状况,深入剖析了其所面临的风险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私募股权;投资风险;策略选择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新常态时期,经济发展形势严峻,迫切需要对目前的经济发展结构进行调整,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现如今新的发展方向。私募股权投资作为融资市场上的新兴力量,为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对促进各项科研成果落地转化起着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创新风险。因此,大力推动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已成不可阻挡之势,从“两会”上对社会资本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明确支持,到之后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都充分展现了国家层面的扶持之意,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异军突起。但基于我国资本市场本身成熟度不足的现实,相关的配套制度措施不完善,使得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在快速发展的表象下,实际承担着较大风险,对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承受能力形成了较大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对私募股权投资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深入剖析,探寻相应的控制措施,推动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私募股权投资的基本内涵
私募股权投资,简单来说,即是利用非公开方式募集的资金来对非上市的企业进行权益性质的投资。其获利与否与被投资企业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利用上市、并购、回购等方式退出来获得收益。广义上的私募股权投资涵盖了企业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投资,包括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成长资本、夹层资金、并购资本等(杨振东,2016),而狭义上的私募股权投资则主要集中在创业投资的后期阶段,此时的被投资对象已有一定规模,并能够产生相对连续的现金流。
从目前私募股权投资在市场上的运作来看,其参与对象主要是资金提供者、资金管理者和资金需求者这三方。其中,在资金提供者这一群体中包含了大型的企业、机构投资者以及一些社會富裕阶层。但这些投资人一般只提供资金,并按照其出资比例来享有投资回报,由此便衍生出了这其中的另一群体,即负责人投资资金管理的中介机构私募股权基金,其组织形式一般有公司制、有限合伙制和信托制。而私募股权投资的投资对象一般是一些处于创业期或高成长阶段的企业,涉及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等。
二、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类型
1.投资项目的估值风险
对被投资项目进行估值,直接决定了投资方将拥有的被投资对象的股权比例(邓艳华和刘伟平,2015)。若评估值过高,则会增加投资方的投资成本,加大了投资风险,也在无形中给被投资企业的预期带来了压力。但若被投资企业价值被低估,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原有股东的股权价值,可能会造成原股东的不满。因此,对投资项目的价值进行准确适当地估算是私募股权投资的运作中的重要一环,如何才能对投资项目的价值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其不仅拥有大量价值难以估量的无形资产,而且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性也难以预测,这些都加大了项目估值的难度。同时,目前市场上并未有一个相对完善的评价系统,也没有专业的评估机构,只能靠投资方自己来对投资企业进行调查评估,这其中包含的风险也就难以被分散。
2.投资项目的经营风险
在私募股权投资参与的项目中,一般后期并不会参与被投企业的经营管理,尤其是当投资方在被投资企业拥有的股权比例较低时,能够对被投资企业经营决策产生的影响更小,这样被投资企业的发展如何大部分就靠其企业自身的管理团队了,使得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能够对项目经营风险所能发挥的控制能力有限。并且,从目前现实状况来看,投资机构对“募、投、管、退”4个环节中投资项目的投后管理工作足够的关注度,只有很少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会有专业的投后管理团队,这在一定程度上更放大了投资项目存在的经营风险。一旦项目经营出现一点问题,投资机构可能并不能迅速感知,这样就可能直接导致投资收益受损,甚至失败。
3.投资项目的退出风险
私募股权投资的退出是其重要的获利环节,目前比较多是通过IPO上市、股权回购和企业清算(张瑞君和刘雯婧,2017)。但基于我国不完善的风险资本市场体系和产权交易制度,交易完全的市场化也未实现,缺乏合理的定价机制,这些都制约了风险资本利用回购或清算方式的退出(方红艳和付军,2014)。同时,我国近年虽对IPO申请有所放开,新三板市场火热,但在IPO申请上的竞争仍然很激烈,使得通过IPO退出的渠道也有所不畅。
4.投资收益的税负风险
私募股权投资目前的发展势头正盛,但与其相关的税收政策却未跟上。对于不同组织形式的私募股权基金在税收负担上存在差异,其中公司型的私募股权基金,分给各类型投资人的投资收益是税后的利润,但若投资人为个人投资者时,其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就产生了重复征税的问题,加大了私募股权投资者的税务负担。而合伙型的基金由于其不是法人企业,故又无法享受创投企业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抵减应纳税所得额的优惠。同时,我国还未设有差别化的资本利得税率体系(吴文军,2015),这又对股权投资产生了一个不好的引导作用,使其倾向于追求短期投资利得,不利于发展长线投资。这些都表明目前在私募股权投资层面暂未形成一个明晰的征税体系,各类税务问题亟需解决,使得各私募股权投资者承受的税收负担过重,经营风险也随之加大。
三、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策略选择
1.加强对投资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
私募股权投资的从业人员作为整个项目运行的操作者,其能力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该项目的风险状况。在前期寻找项目,对项目进行尽职调查时,就需要投资人员能够利用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对被投企业进行合理的评估。因此,投资企业在在招聘业务人员时就要注意人员的筛选,引进专业人才,并且在从业过程中要加强培训。对于一些技术估值难度比较大的项目,可以借助外部专家的力量来提高估值的准确度。同时,私募机构也需要在借鉴现有评估指标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的业务积累,逐步总结出一套评估体系,让项目估值逐渐正规化、系统化。
2.建立专业的投后管理团队
随着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不断发展,投后管理工作重要程度越来越突出,毋庸置疑将成为未来该行业的核心竞争要素(张瑞君和任李丽,2017)。因此,专业化的投后管理团队也就成为了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持续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各私募机构都需要引进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专人专职来负责时刻监督被投资企业的情况,并且根据被投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来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阶段的问题,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目的。另外,国家有关部门也可以对私募机构的投后管理工作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帮助,以促进投后管理工作功效的发挥,切实让被投资企业受益。
3.优化退出机制,创建畅通的退出渠道
退出环节是私募股权投资重要的获利点,也是其能否顺利进入下一阶段投资循环的关键点。因此,有必要完善现有的产权交易市场,优化退出机制,保证退出渠道的畅通。国家在产权交易方面的政策限制可以适当放松,借用市场的力量来加以调节,提高交易市场的流通程度,减少退出障碍,争取创造一个上市交易、场外交易以及一般产权交易的多层次产权交易市场。
4.搭建全面统一的私募股权投资税收政策体系
首先要明确纳税主体,不论哪种形式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它都只是“投资管道”,投资所得的最终所有者才应该作为征收的对象(马亚红,2015)。其次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设定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并且直接将投资者作为优惠对象,公平税负,不论是公募还是私募,不论是公司型还是合伙型,其所应享受的税收待遇应保持一致。最后要加强对私募股权投资的税收征管,及时发现其在纳税申报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对其予以指导帮助,完善税务部门与私募股权投资的其他监管部门之间信息的交换渠道,鼓励各种经济主体向税务部门进行涉税信息的申报,避免偷税漏税发生。
参考文献:
[1]杨振东.私募股权投资(PE)风险控制策略探析[J].低碳世界,2016(35):257-258.
[2]鄧艳华,刘伟平. 中小企业引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若干思考[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1):19-24.
[3]张瑞君,刘雯婧. 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特征及其控制策略研究[J]. 财务与会计,2017(10):22-23.
[4]方红艳,付军. 我国风险投资及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方式选择及其动因[J]. 投资研究,2014,33(01):105-118.
[5]吴文军. 公司型股权基金税收政策问题和改进建议[J]. 中国财政,2015(03):47-49.
[6]马亚红. 完善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税收政策的探讨[J]. 财会研究,2015(11):40-43.
[7]张瑞君,任莉莉. 私募股权投资投后管理研究[J]. 财务与会计,2017(10):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