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新课标》指出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相结合。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从形式上看作文是文字的表达能力的体现,从内容看作文是认识能力的体现。作文中认识能力、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连句、连段、连篇,既是独立的又是统一的,因此作文教学不能只是在作文课堂上大讲特讲,那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只有在语文典范文本中讲作文能力渗透其中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叶圣陶曾精辟地阐述“语文是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古合而言之。”这就体现了语文教学中“语”和“文”的说法。语文教学中作文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典范文本;学生;作文
一、 用典范文本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学生要想写好作文,离不开生活中的细致观察。观察,是认识的基础是作文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小学生认识能力的关键。所以我们不仅在作文课中培养学生观察的方法,还要运用语文课本的优秀文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是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所以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典范文本既能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又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 由典范文本培养观察兴趣
布鲁诺说过:“使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感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语文作文教学中切忌杂乱无章,如果学生认为作文无章可循,全凭感觉,那么这样的教学是失败的。新课改对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就是说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只要学生有兴趣就会主动变成“我要学”。这就要求在典范文本中有的放矢,科学诱导,正确诱导。如教学叶圣陶先生《爬山虎的脚》这篇文章时。我首先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是叶圣陶老先生观察爬山虎时由远到近观察,由满墙的葉子到如蛟龙的爪子的脚。写叶子抓住了颜色有嫩红到嫩绿这一变化特点,更直接得说明作者不仅观察仔细,而且连续观察,长期观察才发现了爬山虎的脚的秘密的。课下要求学生去观察爬山虎,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再读课文,学生在文章的启发下就能发现爬山虎的脚。
(二) 由典范文本中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体现认识能力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写作素材,就是再著名的作家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不停。”可见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因此,教师要想法丰富学生的生活,就应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学习典范文本的写作方法就是教学生如何找素材。在语文典范文本中要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去认识事物的规律。如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要引导学生按作者的观察,作者围绕“可爱”两个字的思路进行,首先认识课文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杨梅,接着让学生有顺序地比较仔细地观察,重点观察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抓住杨梅的特点:形、色、味。从而了解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让人读了不仅觉得亲切而且增加了对杨梅的爱,正是这种爱促使作者细心观察杨梅。不仅观察了它的静态,而且留心它的发展变化,不仅用眼看,用手摸,而且亲自品尝。正因为如此,作者笔下的杨梅才会形态美、色彩美、滋味美。在让学生体会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像杨梅吮吸甘露的情景,想象杨梅果的形、色、味。通过作者这种观察方法,认真写作细腻的笔法,结合家乡的苹果、桃等的特征让学生们观察,通过这种方法训练学生们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 用典范文本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作文的表达能力是通过观察思维对客观事物产生认识和感受而体现出来的。要把认识表达清楚就要具备表达能力。小学生表达能力是指造句能力,来凝聚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通俗说作文表达能力就是如何写好一篇文章的能力,典范文本中要着眼于学生作文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 在典范文本中审题能力的培养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可以说,审好题,作文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语文典范文本中分析文章的题目就可以培养学生作文中的审题,教学过程中只要加以引导就会使学生掌握审题的方法。如文章《争画》中“争”;《难忘一课》中“难忘”;《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回忆”等课文中每个都有重点词、中心词,都能体现写作范围。只要在教学过程中掌握题目中的重点词,再分析文章是写人的还是记事的。再明确文章的写作重点通过解题帮助学生审题,找出重点字,分析文章的写作类别,明确写作中心,正确引导,也可以将体裁类型相同的文章放在一起。通过典范文本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帮助学生掌握审题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分析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只有掌握了方法,写文章就不至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了。
(二) 由典范文本培养学生连句、段、篇的能力
一篇好文章只要中心明确,内容具体、重点突出。围绕中心就可以组织材料,这就是所谓的写作过程。一篇文章可用材料很多的,写什么材料,重点写什么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经过作者的深加工,能突出中心的详写写好。如《十六年前的回忆》文章四件事“坚持斗争”,“被捕”,“法庭上的斗争”,“英勇就义”,这就突出了李大钊忠于人民忠于党,坚贞不屈的精神。而《灯光》就能突出郝副营长为祖国解放事业,为了孩子能在灯下学习英勇献身的动人故事。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将课文中的事件一一罗列出来,这些事都是学生所经历的看到的平凡的事,让学生感悟文章的材料就在身边。只要留心就会写文章。这样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去理解体会这些文章材料的选择,学生就会从中体会到文章的题材就是从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中选取的,稍加引导就会使他们平时在生活中、学习中留心身边的小事,并将有意义的事记录下来,在写作文时信手拈来。
总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优秀的范文,大都是出自名家之手,是习作的最好蓝本。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文章的美,引导学生品味、感悟其中的魅力,使他们受到熏陶和感染,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学习中得到培养。
作者简介:
秦小春,河南省焦作市,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北郭乡小司马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