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振东,胡惠良,许瑶,刘凯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介入科,江苏 张家港 215600)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呈现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这与我国居民对糖尿病预防知识的认知不足、日常饮食和运动习惯的改变以及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剧等皆有相关性[1]。糖尿病作为全球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早期虽然临床并发症并不显著,但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的加剧,导致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其中发生率和致残率较高的便是糖尿病足,严重者甚至必须截肢[2]。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本科室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开展了糖尿病足介入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1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7~68岁,纳入标准:①有明确糖尿病史,且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②入院就诊时患者主述下患肢发凉或发热、肢体麻木、间歇性跛行、夜间静息痛及针刺痛明显,查体可见小腿或足背、足趾、足底不同程度紫绀、溃疡、化脓并感染;③临床均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造影检查,均证实存在血管病变,符合临床糖尿病足诊断标准[3];④均被告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年龄>70岁高龄患者;②肝肾功能异常、心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倾向及合并严重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基础疾患者;③造影剂过敏、急性脑出血期或6个月内有心肌梗死、脑梗死病史患者;④下肢急性感染、拒绝接受介入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7例,平均年龄(60.83±4.21)岁,糖尿病平均病程(8.67±2.65)年,糖尿足病程4~16个月,平均病程(9.51±1.23)个月,平均吸烟史(14.73±3.50)年,平均BMI(25.91±1.52)kg/m2,Wagner分级:0级12例,1级10例,2级6例,3级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1.06±4.11)岁,糖尿病平均病程(8.93±2.60)年,糖尿足病程3~15个月,平均病程(9.73±1.17)个月 ,平均吸烟史(15.02±3.35)年 ,平均 BMI(25.54±1.50)kg/m2,Wagner分级:0级10例,1级11例,2级7例,3级2例。两组患者在以上一般资料差异上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具体包括,①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胰岛素强化及泵治疗以控制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分别在6~8mmol/L、8~10 mmol/L;另给予酚妥拉明、硝苯地平以控制血压<130/85 mmHg;静脉滴注前列地尔、银杏二帖内酯葡胺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凝、改善微循环、促进血管再通、修复受损内皮细胞;取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以选择合适抗生素进行感染治疗,同时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药物。②创面处理:充分暴露患肢并将其抬高,采用生理盐水及双氧水对创面进行多次冲洗,清除坏死组织直至显露新鲜肉芽组织,操作时注意避开主要血管;操作完成后取生理盐水、抗生素、胰岛素、654-2等混合滴于患处,同时外敷同步浸湿纱布。③物理治疗:为了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其神经感觉功能恢复及创面愈合、减轻疼痛,临床可采用北京安诺神经治疗仪进行治疗,每次15~30 min,2次/d。
观察组患者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介入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对其双侧腹股沟区域进行常规消毒,局麻后于Siemens DSA血管造影机透析下采用seldinger技术逆行穿刺健侧股动脉,置入5F或6F导管鞘,肝素化处理后分别将5F导管送至腹主动脉、股动脉及腘动脉行造影检查,仔细观察患侧肢骼总动脉、骼外动脉、骼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等病变情况,如病变范围、病变位置及病变程度等,观察造影剂流速,明确病变部位,测量病变长度和狭窄度。取直径4~6 mm适合球囊,于8~10 atm压力下行球囊扩张术,扩张时间≤60 s/次,行造影复查确认扩张效果,如效果不理想可连续扩张或于患肢髋关节或膝关节远处置放支架处理。球囊扩张术后对穿刺处常规沙袋加压48 h以上,同时给药尿激酶溶栓治疗48 h+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7 d+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7 d。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应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发展及变化情况,定时观察患肢皮肤颜色、皮肤温度、溃疡面积变化及液体渗出情况。
1.3观察指标①采用多普勒超声测量并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记录两组治疗后患侧踝动脉收缩压最高值、肱动脉收缩压最高值及经皮氧分压(TcPO2),计算踝肱指数(ABI),即ABI=患侧踝动脉收缩压最高值/肱动脉收缩压最高值。其中ABI正常参考值为1.0~1.4,如小于0.9提示下肢动脉明显狭窄,轻度缺血,小于0.5提示下肢动脉严重狭窄,中度缺血,小于0.3分提示下肢动脉堵塞、严重缺血且存在坏疽可能,另大于1.3则提示患者存在下肢动脉钙化;TcPO2正常参考值为40 mmHg以上,如小于30 mmHg提示周边血液供应不足,易发生溃疡或已发生溃疡,小于20 mmHg提示现有溃疡创面愈合困难。②临床疗效[4]: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溃疡颜色、深度变化及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测量溃疡面积,计算创面愈合比例,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其中以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患肢创面干燥,红肿消失,有新生肉芽组织长出,创面愈合程度>80%视为显效;以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患肢创面部分干燥,感染部位轻微红肿,炎性渗出物明显减少,创面愈合程度>40%但不足80%视为有效;以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未有变化或改善不明显,甚至恶化,患肢创面未见干燥,局部红肿明显,仍有大量炎性渗出物,创面愈合程度不足40%,已出现组织坏死,甚至需要截肢处理视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病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9.0版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治疗前后ABI、TcPO2检查结果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左、右侧ABI、TcPO2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ABI、TcPO2检查结果比较(x±s)Table 1 Comparison ofABI and TcPO2result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x±s)
2.2两组治疗后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左、右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96.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73.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在于机体胰岛细胞的功能异常,从而导致血液中胰岛素分泌出现异常,致使血糖无法及时分解;长期高血糖不仅会导致代谢功能异常,还会使其他正常器官、组织发生氧化应激反应并导致结构损伤[5-6]。其中糖尿病患者合并神经病变后,会引起末梢血管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下肢出现感染、溃疡等,并导致患者出现诸如静息痛、间歇性跛行甚至坏疽,严重者需要截肢甚至死亡[7]。目前临床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多采取药物保守治疗,虽然控制血糖、改善血液循环以及抗炎等治疗方案属于对症治疗[8],但是见效缓慢,颇受诟病。
表2 两组治疗后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比较(x±s)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ternal diameter and blood flow velocity of the dorsalis pedis art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x±s)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下肢动脉介入治疗作为临床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案,在临床各科室均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和认可,但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中却较为少见,其主要原因在于传统观点认为糖尿病患者下肢的血管病变位置多发生在股-腘动脉以下且多为弥漫性病变,使得介入治疗的难度增加[9-10]。但我们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主要变化并不是血管壁发生明显钙化,却主要是血管狭窄或继发性血栓[11],这为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提供了保障。因此我们在研究中期望借助介入治疗来帮助糖尿病患者打通直通足弓的血管通路来提高血管通畅率以及保障患肢的正常血液循环。结果本研究表1证实了观察组治疗后左、右侧ABI、TcPO2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借助介入治疗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下肢血氧供应。而表2结果中观察组治疗后左、右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通过介入治疗能够使得糖尿病足患者的下肢血管通畅率得以提升。朱蔚东[12]等在对120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后,其中60例介入治疗组给予介入治疗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而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显示介入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的73.3%上升到91.7%,同时介入治疗组的足部血流改善程度、足背动脉内径以及足背动脉血流速度等均优于对照组。而本研究表3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96.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73.33%。由此可见介入治疗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值得肯定。
综上所述,对符合相关临床指征的糖尿病足患者实施介入治疗,不仅能显著改善的血流参数指标,而且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