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中央
2017年全国两会,民进中央提交的《关于加快发展边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提案》,得到教育部的答复。答复中表示,教育部将进一步推动各地以县为单位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支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一是完善布局规划,增加普惠性资源供给。重点加强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幼儿园建设力度,每个乡镇至少举办1所中心园,大村独立建园,小村联合建园,人口分散的偏远地区设立巡回支教点,构建县乡村学前教育服务网络,确保民族地区适龄幼儿接受学前教育。二是加大投入。中央财政学前教育专项奖继续向中西部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倾斜,引导和激励地方加大投入力度,扩大普惠性资源,健全成本分担机制,确保幼儿园有效运转。三是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支持地方通过公费定向培养、上岗退费等方式,为边疆民族地区补充幼儿园教师,实施幼师国培计划,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当地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使边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在普及与提高方面取得长足发展。但由于受到自然、历史、文化和经济制约,边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仍存在亟待解决的特殊困难和问题。
一、边疆民族地区“空白园”问题突出,学前教育发展与内地差距显著
民进在云南省的专题调研中得知:教育是云南发展最大的短板之一,学前教育则是短板中的短板。截至2016年6月底,云南省仍有190个乡镇没有中心幼儿园,还有4536个村级行政区域中无任何学前教育机构。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已达到75%,而云南省昭通市的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28.19%。
二、边疆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严重滞后
有的边疆民族自治地区至今仍没有一所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一些边疆民族地区儿童无法受到国家通用语言教育。
三、幼儿教师数量奇缺,质量偏差,流动性大仍是制约边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
按照学前三年毛入园率2020年达到85%的计划目标,云南省尚缺65000余名幼儿园专任教师。由于职称、待遇处于行业低端,加之远离城市繁华区域等原因,边疆民族地区幼教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已有教师队伍也难以稳定。这种情况在一些边境地区尤为特殊和突出。在云南边境地区,幼儿教师的待遇低于本地公务员,也远远低于内地的教师。而在与云南毗邻的越南,边境一线教师的工资比其内地教师高40%,边境艰苦地区的教师工资更是比内地教师高70%,而且在边境工作的教师有每两年一次的晋升机会和每年一个月的免费培训机会。与越南对边境教师的待遇倾斜政策相比,我国边境幼儿教师的待遇亟待提高。
建议尽快制定边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特殊扶持政策,使之成为兴边、养边、富边、固边政策的重要保障。
一、在边疆民族地区建立学前三年全免费幼儿园
由中央财政补贴,随村(行政村)建园,做到全覆盖,保障幼儿就近入园。同时,建设好乡镇中心公办幼儿园、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大幅增加边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资源,实施三年全免费学前教育。既可帮助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儿童更早适应国家通用语言环境,为尽快适应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着力加强双语学前教育,构建多元一体的边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体系
国家应出台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在加大边疆民族地区幼儿园建设力度的同时,将双语教育作为新建园的准入门坎,确保不欠“新账”。鼓励现有双语幼儿园逐步办成多民族幼儿园,实行多民族幼儿混合编班、组合活动。同时,切实加大“双语通”幼师培养培训力度,统筹完善双语幼师补充机制,特岗教师应重点倾斜在边境开展双语教育的幼儿园。大力建设双语教学资源库和网络课程库,大力推进双语教育模式改革。编写双语幼教教师指导用书,立足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提炼和精选出富有当地民族传统和文化特色的儿童故事、民谣及幼儿游戏,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整合改编,建立文化认同和教育同一性,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学前教育,加强中华民族大家庭教育。加强双语学前教育质量评估和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强化双语学前教育管理,尽快改变边疆民族地区仍有相当数量的幼儿园至今尚未开展双语教育或双语教育能力薄弱的局面,努力还清“旧账”。
三、给予特殊优惠政策,改善边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待遇,提高其地位
要建立“越往偏远,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对在边疆民族地区长期从教的幼儿教师,在工资、福利、购房、进修培训、职称晋升、调动、退休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不仅应适度高于非边疆民族地区同行,而且还应适度高于邻国同行,以鼓励年轻优秀教师到边境地区工作。同时,要切实加大对在边疆民族地区长期从教的优秀幼儿教师及管理人员贡献的宣传鼓励力度,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