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湘黔:浅谈小学数学教育

2018-07-14 02:09王湘黔
读与写·上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多样化优化数学

王湘黔

摘要:本文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调动不同层次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互补性。突出过程性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得到倡导。

关键词:数学;多样化;优化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9-0164-01

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这无疑给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注入了兴奋剂。所谓小学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去发现算法,然后在课堂教学平台上由一些学生展示各自的算法,必要时教师补充算法,再通过班级集体和老师的力量对呈现的算法进行分析、比较和优化,使学生感悟算理,形成适合自己个性的算法,最后把获得的算法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小学数学算法的多样化更加关注不同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特点和学生已有的数学学习基础,并利用不同的算法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灌输,改变了以往小学算术教学过于强调计算技能培养的套路,突出过程性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得到倡导。

1.课堂上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发挥引导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因此如何引导学生饶有兴致地参与数学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讲解抽象的数学关系,提出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实践中,充分调动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模拟超市购物的场景,开展学生平时喜欢的体育活动,分析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从课本走进生活,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应用和价值,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讓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为学生提供数学实践的平台,扩展自由想象的思维空间。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学生或许相信你告诉他的,但他更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经历过的事,知识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获得的才是自己的。

摒弃灌输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平台。但是,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学习。

2.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图启发学生说,我先鼓励每一位学生试说,并且不作统一要求,让每个学生把自己所观察到的说出来,再同桌互相说,这样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教学内容。

例如:在一年级数学课本P17的“比大小”时,我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先观察并说说图中画的有什么?学生观察了一下,很快就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图上画有猴子和一些水果。”还有的说:“图上有3只猴子和4个梨、3个桃、2个香蕉。”对这些回答,我都给予肯定。然后我单独出示3个猴子和3个桃,我问:“谁多谁少?”学生齐声说:“一样多。”我问:“谁能把话说得完整一些?”学生答:“猴子和桃子一样多。”这时,我又出示3个猴子和2个香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说:“猴子多,香蕉少。”最后我出示3个猴子和4个梨,学生马上说:“猴子少,梨多。”这时,我问:“刚才你们说猴子多,现在又说猴子少,到底猴子是多还是少呢?猴子、香蕉、梨这三种水果比较,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最多?谁最少?这句话怎样说合适?请你们同桌讨论一下。”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讨论时各自都发表意见,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机会。然后,各组代表汇报:“猴子比香蕉多,香蕉比猴子少;猴子比梨少,梨比猴子多;梨最多,香蕉最少。”学生发言很热烈,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很高。

3.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而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同时也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形式。我从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事实,自始至终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入课题,创设操作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例如:在教学“7的组成”时,我先让学生拿出7根小棒,再让学生把这7根小棒分成两堆。师:“你有几种分法?你是怎样分的?”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很快学生就得出不同种分法,有的说:“我把7分成1和6;2和5;3和4;4和3;5和2;6和1。”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很快就得出了7的组成。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学生获得了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了智慧的火花,进行了发现和创造。

猜你喜欢
多样化优化数学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浅谈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
物理复习课堂中复习内容的设计*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