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德斌
摘要:在当代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不仅仅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有活力的创新教学以体现教育内涵为指导,在活动中让学生发现、思考和探索,从而找到学习的快乐,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9-0148-01
1.对学生探索意识的引导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共同发展往往离不开有关教学的数学活动。学生要想得到实质性能力的提高,就得通过对自己现有的知识和锻炼所得到的经验进行自主的构建,这样会收获到意料之外的成果。教师可以以一种亲切或者直白鼓励的话语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圆锥表面积时,教师让学生自制半径和高各不相同的圆锥,准备直尺和剪刀,在上课的时候让同学们亲自动手操作,把自制的圆锥剪开进行观察。学生剪开后得到了不一样的形状,这些对同学们的启发很大。其中,有一个同学提出了独特的剪法,他没有用尺子,是随便剪的,所以剪出一个不规则的图形。因此老师做一次示范做拼接,也就会得到和其他同学一样的结果了。老师给予了这位同学很大的表扬与鼓励,同学们也都受到了鼓舞,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2.灵活多变的教法,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的导入如同整台戏的序幕,仿佛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教师能巧妙地组织教材,精心地设计导入,诱发学习兴趣,就能增强课堂活力。学生智慧的火花就会被燃起,学生思维的闸门就会被开启,学生蕴藏的潜能就会被挖掘,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教学“分数的认识”时,课一开始教师先讲一个“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然后围绕“平均分”展开讨论,引出“分数”并板书。这样富有艺术性的导入,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可以说“课伊始,趣頓生”。爱新奇,好胜是小学生的特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时,如果把新概念细细讲解,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巧妙设计准备题搭桥铺路,让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促使知识正迁移,把前面练习的“求多几”的问题,改为“求少几”问题作为尝试题,通过启发学生比较,引导他们学习课本上的例题。然后激发他们试着解答,就能激发学生的情趣。 学习数学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实践,从中获得知识,可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让学生去实践,去动口数、动手量、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并掌握概念实践,变枯燥被动的学习为主积极主动的学习,达到激趣乐学。
3.拓宽信息来源,提供多样、生动的素材,入脑三分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习者被动地吸收,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是在其现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新的信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而原有的知识经验系统又会因新信息的进入发生改变。因此,只有在足够的信息背景下,学生才有“选择、加工”的空间; 只有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的信息,才能促使学生的建构。在数学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互联网这个知识信息库,运用小学生能够掌握的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信息来源,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丰富多彩,具有强烈时代感、真实感的素材,有效地提高了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成功地为学生的自主建构提供了可能。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课本只提供了三幅例图:天安门、奖杯和飞机。如果只依靠课本,感性材料的数量是绝对不够的,容易引起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片面理解。且课本中的图片并不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能目睹的,难以与学生已有经验产生联系。而运用现代现代信息技术,从网上寻找资料,则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我在互联网上下载了许多张图片,图片范围有窗花、植物、人体、动物、建筑物等等,都是学生日常生活或电视节目中常见的。学生可自由浏览、搜索、比较、分析。他们根据学习目标先观察杂乱无章的图片,再观察电脑从诸多图形中搜索出来的轴对称图形。这样,通过对大量轴对称图形的观察和分析,学生深刻地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从而准确地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4.数学课堂应有创新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江泽民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曾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我认为这一评价非常中肯、切中时弊。那么我们的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怎样失去的呢?根本原因在教育本身,负担太重——考试频繁、资料繁多、死记硬背、作业机械重复,磨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数学现象的好奇心,题海战术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参加数学活动几乎是一种被动的行为。
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于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