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策略的研究

2018-07-14 02:05甘洪波
师道·教研 2018年7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教材数学

甘洪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等学习,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动机激发理论认为,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小组讨论就是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促使每个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尽力作出自己最大努力,积极主动地学习、探讨知识。在进行小组合作的实验过程中,我们把小组讨论作为合作的主要手段,并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激趣教学技能成了学科专业知识之外对教师的又一重要要求。那么如何实践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

一、巧设情景,数趣妙生

小组讨论创设了一个有利的数学课堂教学环境,改变旧的、单一的数学教学模式和课型结构,形成相应的创新式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创新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数学是对客观世界的定量刻画和抽象概括,我们的学生往往关注的是大量繁杂的公式,陷入了习题的苦海,而很少有能从这些枯燥的内容里获得对客观事物和生活的观察与认识,以及对理性精神的认同、强化与提升。将数学讨论活动引入数学课堂,是焕发数学活力的有效方法。初中生正值好动好玩的年龄,如果能让活动为教学服务,寓教于乐,寄学于玩,将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讨论活动1:在讲授《确定位置》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游戏规则如下:首先指定某个学号,然后让拥有该学号的游戏者根据规定的不同运算法则找到相应位置的同学,并过去握握手,看谁找得又快又准。比如指定学号a,指定运算法则“学号a的朋友是(a2,a3)”,那么学號2的朋友是坐在(4,8)位置的同学。

此游戏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营造了欢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又能有效地让学生获得了数学认知:通过规定不同的运算法则,巩固和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各种有理数算法;通过找相应位置上的朋友,向学生渗透了本节课的新知识——坐标法确定位置。而重复游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强化练习、巩固新知的过程,一举三得。

二、援疑质理,点燃数趣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儿童有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个性心理随着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展开,不断发生碰撞与相容。学生只有在不断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才能学会树立信心,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怎样完成任务,取得成就,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实现自我,同时也获得别人的注意和欣赏。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空间,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数学课堂上,我们需要不同的声音、独特的见解。可是初中生主观能动性还较差,所掌握的知识非常有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还较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给予适当的提示,善于引导。

讨论活动2:在《线段的比》的第2课时中有一道例题:如果=,那么=成立吗?因为学生刚学完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事先看书预习过,所以很自然地先入为主,模仿了教材的设法。设法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方法,如果只是照本宣科,按照教材设置将解题过程讲一遍,学生一定印象不深,而且对于无端端地引入一个参数的做法觉得很突兀,并没有真正接受消化。为什么要引入一个参数呢?好处在哪里?哪些题还能使用设法?如果能将这些问题一一弄明白,学生对设法的理解就透彻了,记忆也更强,应用更灵活。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依照学生的回答板书了设法的解题过程:

由==k,得a=kb,c=kd

因此===k+1,===k+1

所以=。

然后,让学生思考:这道题还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方法?有哪位同学愿意上来挑战一下教材的做法呢?中学生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争强好胜,一听要挑战权威教材,立即来了兴致,要么挠头冥想,要么三两个脑袋凑在一起讨论对策,很快就有学生冲上讲台演示了他的做法:

∵=,且=+1,=+1

∴=。

逆用分式加法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小学内容,并且解题过程简短。两种做法摆在一起一定更认可第二种方法。果不出所料,课堂上立即响起了很多反驳的声音:“我们的方法比课本的好。”我立即抓住这个契机,适时引导,再度发问:“你们凭什么觉得你们的方法好?如果真好,为什么教材不使用你们的方法呢?难道编写教材的人水平还不如你们吗?”学生们更来精神了,他们从未想过自己的做法能与编写教材的教研人员相提并论。于是,课堂又陷入一片沉思。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我出了两道练习题:①如果=,那么=成立吗?②如果==,那么=成立吗?通过对比练习,学生发现这些题用设法都能解决,而逆用分式法却很难解决。这时,学生就豁然开朗了:原来与一些技巧性较强的方法相比,引入比值的方法可以说是一种通法,常用且好用,在比例问题上很“万能”,所以教材专门突出了这种做法。

通过不断的质疑、释疑,与学生一起踏上数学探索之旅,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不是囫囵吞枣地追随教材和老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设奇导趣,非凡体验

好奇心是人们与学习有着密切关系的一种天然本性。它是学生渴望获得新知识的起点,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萌发阶段。在新课导入阶段常常设奇导趣,激发学生好奇心,往往收到明显效果。

讨论活动3: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谁能用一张厚度是0.1毫米的纸对折出30层楼的高度?学生面面相觑,一脸疑惑。假设每层楼平均高度为3米,30层楼有90米高,0.1毫米变成90米,简直天方夜谭。我又故弄玄虚地说道:“一张纸实现30层楼的高度其实很简单哦。”由于迫切想知道答案,学生很快进入了上课状态。教师教的热情和学生学的热情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最后通过乘方计算,学生发现只要将一张纸对折20次后就能达到90米的高度,不禁惊呼:太不可思议了。通过这个生动的事例,学生既掌握了乘方计算,又培养了数感,初步感受幂运算的增长速度。轻松完成数学教学的三个目标。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于一体,一些专门的数学软件还能产生逼真形象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能力。

讨论活动4:在七年级数学《截一个几何体》中,我们需要探究一個问题: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图形(截面)可能是什么图形?最多能截出几边形?由于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新生,抽象思维还很薄弱,单凭空间想象是很难得到正确结论的。备课时参考了一些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到市场上购买萝卜等瓜果,并带上水果刀,在课堂上亲手切一切,通过动手、观察、比较、探索等一系列活动,最终得到几何体与切面边数的关系。这个方法设计得好,可是实际操作起来却很费劲。最后,我决定用超级画板制作了一幅3D立体动态图(如下图所示)。

此方法利用了几何画板的强大几何功能,通过拖动不同的点可以改变视角、改变截面的位置,让学生全方位观察切割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轻松完成从空间抽象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

四、拓展视野,趣动课堂

一堂课只有40分钟,在这短短的40分钟里,能够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已经很不容易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往往难以兼顾。而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与辅助,积极开辟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让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更多精彩不容错过。第二课堂形式多样,如模型制作、学墙报、小论文等,这些课外活动将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化知识,增长见识,丰富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讨论活动5:在讲授《确定位置》一课时,学生学习了很多确定位置的不同方法,为了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地应用这些方法,我布置了一道课后作业:用确定位置的方法设计一条茂名旅游路线,为即将到来的假期提供一个好去处。平时数学作业不是计算就是证明,相比之下这样的作业显得既新鲜又有意思,因此学生都兴致盎然地行动起来,并且作业质量远远超出我的预想。很多学生上网查找了大量的资料,不但用各种方法描述了景点位置,还附上了当地的历史、民俗、小吃、名人等简介,并别出心裁地打出了广告词,做成理海报。这样的数学,根本不需要家长老师的高压政策,学生都会乖乖地去学,并且喜欢学。

在进行了小组讨论策略研究之后,我在班中随机抽取了10名学生,对他们在实验前后的数学成绩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看出,这几名学生的成绩在实验中有了很大提高,且前后的差异达到十分显著的水平。尽管我们还不能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但从实验中学生成绩的显著提高来看,有效的小组合作,小组讨论学习能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古人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勤观察,多思考,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

责任编辑钱昭君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教材数学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语文学习小组讨论的纠偏与回归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