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献忠
作为一名中学校长,我认为引导学生正确塑造自我,德育是所有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要通过完善制度、与时俱进、专题讲座、组织实践等方式来增值提效,提升德育的有效性。
一、完善制度,形成自觉行动
让学生理解制度、认可制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觉行动。但是这个前提是“制度是完善的”,只有完善了制度,学生才会认可和理解制度,进而自觉遵守并约束自身的行为。
我在学校巡视时,看到有班级学生即使下课之后也都老老实实地坐在座位上,几乎没有人活动,甚至没有人上厕所。我特意留意了几次这个班级的情况,发现每天都有两个课间是这样的。于是我问了一下该班级的学生,才知道原来这是他们的班规——每天上午第一节课间不许上厕所,要在教室看书。班主任出于好意,希望学生充分利用早晨宝贵的时间,于是有了这条规定。班规管理全面是好事,但是过于繁琐则没有意义,这样的班规是不完善的。于是我建议班主任将这条班规修改为:每天早上第一节课间小组开展分享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认为有用的知识点。班主任采纳了我的意见,奇怪的班规也被修改掉了,等我再去该班巡视时,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分享交谈,班级氛围也好了许多。
二、与时俱进,拓展管理视角
照本宣科的德育很难起到较强的引导作用。如今的学生生长在安逸的环境中,耽于享乐,缺乏吃苦意识。学生整体的特征产生了变化,德育也要与时俱进,拓展管理视角。
比如上课玩手机的问题在几年前几乎不存在,但是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这一问题愈演愈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上课玩手机不能单纯地通过禁止将手机带入学校解决。我要求教师在班级内设置手机管理箱,放学时才允许学生将手机拿出。此外,我还要求教师为学生分析上课玩手机的危害,讓教师软硬兼施,解决学生上课玩手机的问题。
社会和时代的改变需要我们与时俱进,拓展管理视角,从新的角度出发采取新的方法,不断改进自己旧有的管理方法和理念。这样才能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情况,让学生从内心开始改变,培养学生品格,达到德育和管理学生的目的。
三、专题讲座,渗透心理诱导
学生行为的问题说到底是学生心理的问题,给学生的思想号清脉,教育管理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渗透心理诱导可以从专题讲座出发,针对不同的情况召开相应的心理讲座,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从根本上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良习惯。
学生在青春期经常会出现的自控力弱、过度自卑或自信、内心闭锁等心理问题,从而可能会出现逃课、与同学争执、封闭自己等错误或不良行为。当学生出现以上行为时,首先我会要求班主任让学生意识到这种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其他学生的理解;然后我会在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如“健康心理,快乐生活”“走近青春期”“管理情绪,掌控人生”等主题讲座,每个专题讲座结束时也留有“具体问题和解答”环节,指导学生的具体问题,学生们还可以留纸条提问;最后,我会要求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及时关注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动向并提供心理疏导。
通过专题讲座渗透心理诱导,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比照自身寻找问题从而进行改变,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学生的互相帮助和互相理解培养学生理解他人的品格。
四、组织实践,升华丰富情感
单调重复的课堂生活总是难免乏味,如果德育仅仅在课上开展可能难以激起学生们的热情。因此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活动中成长,升华丰富的情感。
比如在举办一月份的文艺汇演活动时。有的学生准备了《我的未来不是梦》《最美的太阳》等单曲,展现了学生们的青春活力,我指导学生在演唱时投入更多感情,学生也在一次次地练习中丰沛情感,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有的学生则是准备了合唱《飞向明天》《青春舞曲》等,在练习中互相磨合,培养了团队意识,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还有的学生准备了小品、相声等,他们在前辈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使之更符合校园生活,学生也在不断地修改和讨论中加深了对作品所蕴含的现实意义的理解。
责任编辑钱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