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沙龙主题“歌唱北京”,此处“歌唱”必须具备第一层原始含义:唱,唱歌。沙龙两个版,四个标题,一个大标题,都有音符,都带暗响。哈哈,读这期文字,您下意识默唱对应旋律了吗?
“歌唱北京”,是北京广播电视台主办的原创歌曲征集活动。四位作者,对北京深厚的情感,都体现在了四首经典歌曲里:《故乡是北京》、《钟鼓楼》、《北京的冬天》、《北京的金山上》。尤其那位北京少年,站在学校礼堂舞台,不惧不怯,用京腔京韵的演唱做了演讲豹尾,勇夺全校第一名。台上的意气风发,台下的热烈回响,真的能让人对应想起梁启超那篇《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
四位作者讲了经典歌曲,我来补充一个原创歌曲故事吧。我们一起整体对应这次原创歌曲征集活动主题。
小时候,老爸总会讲自己童年故事给我听,其中音乐部分很是耳目一新。比如,和他四手联弹的女娃,是印尼华侨,特别漂亮,搞得他一弹琴就紧张;比如,他们出操、运动会、集体活动等,只要用音乐,都是同學们自己作词作曲。老爸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我也见怪不怪了,听了权当好玩儿,直到我自己的儿子上了小学,故事来了。
有一天,儿子回来说,要准备班歌了,每个班都要有班歌,还要参加合唱节,请家长们也帮着想一想。一开始没太当回事儿,家长们也是关键词“班歌”上网搜索,发现原来很多班级都有班歌,有相当比例是根据现有或流行或经典的歌曲改的,也就是说曲不变,词稍作改动。职业习惯,離不完美。虽然孩子们自己在学校唱,并没有什么商业用途,但版权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孩子们该有这个意识。
过了两天,有位协助老师的家长找到我,希望我能把班歌这事儿“承包”下来。大家是怎么找到我、认定我必须“承包”这事儿,我根本没心思追问了。脑子里就一个老爸种下的念头:原创。否则,我迈不过心里版权这个坎儿。
儿子所在的小学,在北京朝阳区,学校文化:“拥有荷之美,享受和之贵”。强调以“荷”的品质,塑造师生高雅的身姿和品位,高尚的人格和品行。想了想,我在路上用手机,快速胡诌出了歌词《小荷尖尖》:“我们是小荷尖尖,我们是新月弯弯,我们是未来的别样红,我们是明天的圆圆脸……”然后,联系自己的钢琴老师,他是科班钢琴毕业,请他写曲子。钢琴老师听了原委哈哈大笑,忙碌的他在天上飞行时来了灵感,用飞机上的餐巾纸给谱了曲子,手机拍照发给我。
接下来,就是教孩子们唱了。我又请了科班声乐出身的年轻歌唱家,再次讲明原委,漂亮的女歌唱家也是哈哈大笑,表示无条件配合。顶着大太阳,人家几次赶到学校,自己手写抄好《小荷尖尖》,坐在钢琴边,边弹边唱,带^七班30多个稚嫩的娃娃。
说实话,躲在一边看着这一幕的我,被感动了。不仅仅是因为音乐,更有原创歌曲一路走来的故事:人性温暖,善意满满,赤子初心。我们一票大人,像联手干了一票大买卖。其实,都是义务付出,微小到不足道。
最终,这群土生土长的北京娃,在女歌唱家的钢琴伴奏下,带着这首歌走上了学校合唱节的赛场。《小荷尖尖》作为唯一一首原创,得了大奖。孩子们圆圆的脸,被抹了红脸蛋儿。开心得笑开了的样子,真的像小荷尖尖的未来——映日荷花别样红。
下次是不是该指导孩子们自己作词、作曲了?其实,现在的孩子们,大多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