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
摘要:传统文化,是经过漫长的岁月洗礼沉淀而来的思想精髓。传统文化教育是继承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手段。本文从中小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结合心理学研究,对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溯源、剖析,以期为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提供一个有效参考。
关键词:心理学视角;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问题;浅析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9-0015-01
引言
傳统文化,是国民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各种文化在碰撞、交融的同时也打开了人们的新视野。中小学生喜欢新鲜、趣味的事物,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常常会产生抵触心理。这无疑都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唯有改革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才能够让传统文化跟得上时代的脉络,才能够让中小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人文情怀的熏陶,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颜。
1.结合心理学,剖析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应试教育的背景使得传统文化教育的人文情怀缺失。
当前的课程设计上,以小学语文苏教版为例,传统的古诗词所占的比重非常少。而小学生缺乏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充分了解。这令学生心理萌生出一种古诗词所占的考试比例低、不重要的想法。再者,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层面仍旧停留在应试阶段。教师所传授的传统文化内容都是自己整理而成的思想理论。学生无法体验传统文化的人文魅力,只是接受枯燥的知识灌输。而活泼好动的中小学学生在长年累月的理论灌输之后,就会产生厌倦的情愫。渐渐地学生只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去背诵相关的理论。教师、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漠视,使得传统文化教育陷入了一个僵局。如,笔者在参与公开课——古诗《峨眉山月歌》听讲之时。整节课占据教学大部分时间的是教师的思想理论。教师一味地讲述古诗的翻译,而且不是直译而是意译。教师丝毫没有注意到学生懒散的姿态,而依旧执意于灌输应试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这样的教学课堂传统文化的精髓没有体现出来。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不感兴趣的事、物,学生的注意力也难以持久集中。
1.2经济社会的功利化,使得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漠视。
除此之外,当今社会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显然没有了经济市场。如,钢琴、拉丁舞、街舞等等,这些是家长趋之若鹜,不顾高价,全身心投入让孩子学习的项目。而相反,毛笔字、传统舞蹈、古筝等等,这些传统文化则是相对比较冷门。同时,因为传统文化是需要慢慢品味与沉淀,才可能体会其中的意蕴。然则因为缺乏引导,中小学生没能更好地沉淀自我。在“快餐”文化的环境之下,学生也难以平静下浮躁的内心。由于家长、学生的不屑一顾,传统文化无法发挥其魅力去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操。同时由于在学生心理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所以学生也无法平静内心去与传统文化展开心灵的对话。
1.3教师陈旧的思想理念,让学生心理产生负担。
许多教师对自身所扮演的教育角色定位不准确,而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学生心理产生敬畏之情,对教师的知识被动性地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更不敢质疑教师的观点。而传统文化也随之而失去其魅力色彩。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心理将引发不可估量的影响。朋友型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身心放松。而师生之间的隔阂则会让学生产生畏惧、逃避的心理。实践证明,前者会促使学生主动去沉浸在传统文化的精神世界中。后者会让学生以为传统文化只是应试的工具,只需背诵得滚瓜烂熟即可。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模式,效果可想而知。
2.剖析应对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的策略
2.1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力量,也是促使传统文化继承、发展的“摆渡人”。因此,提升教师的文化修养才能最大程度地让传统文化的精髓得以弘扬。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教师评价管理制度”,定期对教师进行相应的考核评估。而考核的内容相应地提升传统文化的比重。唯有这样,教师才可能重视传统文化的作用。此外,教师还需要不断更新自我教学理念,懂得自身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唯有这样才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学生也更加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
2.2丰富教学形式,教师需要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适当地借助多媒体教学。如,古诗《春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搜罗一些图像资料,给学生营造一种春天的气息,让学生通过“品春”去理解蕴藉在古诗中的浓郁“春意”。再如,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指导学生建构诗境去朗读,教师的传统文化教学也将在不经意间悄然植入学生的脑海。总而言之,创新教学法、丰富课堂形式,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讨、挖掘。
总结
传统文化,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而教师,作为将文化植入学生思维、心灵的“摆渡者”,是传统文化得以继承的核心力量。教师需要不断读懂学生的心理需求,将一切的教学活动紧紧围绕学生的个性化特征而展开。唯有立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才能够让学生走进传统文化的世界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参考文献:
[1]李素华.浅谈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8).
[2]杨碧秀,袁国桢,蒋小娟,程灶火,赵勇.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干预对策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3):3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