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面商会现场(右一为蔡秀军)。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浙江省委会主委蔡秀军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加强地名文化建设与保护的建议》被民政部列为重点提案。2017年7月17日,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地名管理处调研员王腾就该提案的办理和落实情况专程来到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与蔡秀军进行沟通。
王腾汇报了民政部对提案的办理程序和进展情况,对蔡秀军的提案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提案指出的地名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很扎实的研究基础,有力推动了民政部门的工作。他还介绍了近年来民政部加强地名文化建设的相关文件以及开展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清理整治“洋”“大”“怪”“重”等不规范地名活动取得的成就,并对浙江省开展地名文化研究与宣传、建设与保护等方面的工作成绩给予高度评价。
蔡秀军对民政部高度重视政协委员提案、安排工作人员不远千里上门与提案人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协商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意。蔡秀军强调了地名文化保护的重要性,特别是地名文化的教育功能。他认为,地名的命名应体现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特别要对一代代年轻人有激励作用。针对当前地名文化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他希望进一步健全完善地名文化管理的多部门协同机制,加强地名规划研究工作,进一步完善地名词库,提高地名规划权威性,加快推进地名文化法治化进程,尽快推动出台《地名法》。
【提 案】
蔡秀军
民进中央原副主席冯骥才先生在《地名的意义》中写道:“地名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的文化象征,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工作,但长期积累的一些问题仍相当突出,特别是在一些新地名的命名上尤为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地名的命名与使用规范性普遍不够
政府部门、开发商、建设单位等均可进行地名命名,一些地方对于地名的命名与使用随意性很大,没有考虑当地地名体系的整体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如台州绿心的“飞龙湖”,为了迎合“飞龙在天”的口彩,弃用了地理上更适合的“白石湖”。又如大多数县城都有的“铜锣湾”,严重歪曲地名的本质特征与文化内涵,造成当地地名文化的断层。
二是地名“西化”之风愈演愈烈
尤其是新建的居民小区和商业楼盘,开发商多在崇洋媚外的心理下,以“洋名”命名以显示其产品的“高大上”,这种现象已成为一种外来文化入侵。虽然一些地方政府相关管理办法禁止用外国的地名和人名作为地名,但在现实中,或许是管理力度不够,或者是监管缺失,如“苏伊士小镇”“罗马公寓”“香榭大道”之类仍然经常可见。这是一种漠视民族文化、民族自尊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倾向,严重削弱了国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在提倡文化自信的今天,应该加以引导和纠正。
三是关于地名命名的程序标准规范不够完善
由于缺乏严格的地名命名程序、规则、规范、标准,使得地名命名随意、布局混乱,存在一定程度的无序现象。一些规划管理部门对地名语词文化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有关单位在地名命名过程中随意性很大,动辄“广场”“大厦”,实则广场不广、大厦不大;有的地名用词媚俗,如住宅小区“御江帝景”“玉玺园”等随处可见,一味宣扬封建帝王文化。一些地方,特别是住宅小区的命名严重存在“先斩后奏”、未批先用的现象,在社会上已经造成了恶劣影响,必须尽快予以纠正。
四是经典地名文化尚未得到有效传承
老地名不仅是地理信息的标志,更是地方历史的人文印记,是当地社会历史演变的见证。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与传承,致使经典地名消失或弱化的问题日益突出,对地名文化缺乏认知、对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意识淡薄、随意更改和废止老地名的现象屡禁不止。如金华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地名“铁岭头”,屡遭更改而废弃。同时,对正在积极推进的“特色小镇”建设,也应注意与原有历史小镇的衔接,否则极易淡化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古镇。如嘉善的“巧克力甜蜜小镇”如何与所在地的“大云镇”衔接,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其他如“梦想小镇”“金融小镇”等时尚镇名,也应与当地的传统地名衔接好。一些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地名文化,被旅游庸俗化的现象也应引起足够的警惕,如“一座叫春的城市”“我靠重庆”“两个胖子欢迎您”等旅游宣传口号,是对地名文化遗产的亵渎,应予以坚决纠正。
地名文化建设与保护的上述问题,会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良影响:一是有违“留住乡愁”的要求,严重影响群众生活与生产,影响人们对家乡的归属感、亲和力和凝聚力;二是影响优秀地名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利于今后申报世界地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浙江缙云壶镇等一批古镇,就因为地名更改不当而失去了申报资格;三是割裂了以地名文化为象征的历史承载,破坏了一个地区民族文化融合、疆域变迁和文化演变的历史印记,甚至破坏了地名指示地理位置的基本属性。
地名文化保护管理是一项严肃工作和系统工程,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精神,更好地处理地名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科学地进行地名命名与变更,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促进地名文化的科学化,提高全社会对地名文化遗产价值的科学认识
在做好普查、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我国地名文化发展与地名管理的规律,正确处理好区域的地名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尽快将《地名规划》纳入各地规划体系并切实做好衔接,加强地名文化的科学研究、地名规划和地名文化遗产旅游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工作。
二、实施地名变更的程序化,从机制上保障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在现行体制下,在强化各级民政部门的地名文化保护管理职责的基础上,要尽快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多部门协同机制,制定一整套严格的地名审批程序,规范地名的命名、审批及变更,强化查处与纠错力度,推进地名文化保护管理及地名变更的程序化与规范化。绝不能因为“媚俗”“崇洋”而随意变更地名,更不能放任牵强附会曲解地名文化。
三、推进地名管理的法制化,强化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力度
按照新常态下多部门协同管理的要求,积极探索地名文化建设保护管理的立法工作,尽快将地名文化保护与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地名命名,必须严禁未批先用、先斩后奏。要强化地名执法力度,做到地名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