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如霞 魏奋子 王 悦 陈 源
(1.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 兰州 730070;2.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近几十年,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一种途径。全民化旅游热的盛行,带来了当地餐饮业、住宿业等旅游相关行业的发展。以我国2017年为例,国内旅游人数50.01亿人次,入出境旅游总人数2.7亿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40万亿元。初步测算,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1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9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8%。[1]旅游业一举成为目前“最火热”的第三产业。
十九大报告再次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从现在到2020年。夏河县集民族地区、高寒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身,是全省全国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根据2016年甘南藏族自治州统计年鉴测算可知[2],夏河县综合小康指数为73.2%,其中经济小康指数最低,仅为55.0%,人民生活小康指数最高,也只有80.2%。面对长期经受贫困和与全国全省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差距,如何将夏河丰富的旅游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出来,是摆在夏河县领导和人民面前的一道现实问题。
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韦里克提出,指综合分析事物内部分析其优势S(Strength)和劣势W(Weakness),并结合外部环境的机遇 O(Opportunity)和挑战 T(Threat),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方法,经常被用于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3]。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剖析夏河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从而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对夏河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夏河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位于甘肃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北部,介于东经 101°54’~103°25’、北纬 34°32’~35°34’之间。县城东邻卓尼县,南接碌曲县,西连青海省,北靠临夏州,环绕甘南州州府,下辖3镇10乡和1办事处(牙利吉办事处),总面积约6274平方公里[4],2017年年末人口总数是91000人。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15.6亿元,工业增加值1.12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8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54元。
伴随着夏河机场开放、临合高速公路开通和全球旅游热的盛行,夏河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就旅游接待人数来看,夏河县从2011年的45.6万人次跃升到2017年的238.8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7.4%,增幅排在甘肃省前列。与此同时,2017年夏河县旅游综合收入为10.9亿元,占夏河第三产业总收入的95%,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9.8%。正是因为旅游业对经济贡献率的逐年上升,夏河县制定了“旅游活县”战略。
夏河辽阔草原面积、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丰富度较高。一是自然景观奇特。从地理位置上看,夏河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处于甘南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带,造就了境内既有达里加山、太子山等高山雪峰,又有大夏河、洮河等河谷流川,还有达宗湖、达里加翠湖等高原湖泊,以及桑科草地、甘加草地等大片草地牧场。二是文化底蕴深厚。从宗教文化上来说,夏河县既有享有“世界藏学府”盛誉、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还有红教寺、尼姑寺、清真寺等其它宗教活动之地。从民俗文化来讲,法会活动、藏族服饰、节日盛会、藏戏等民俗文化特色突出。三是历史遗迹完好。从历史遗迹来列,八角城、贡唐宝塔、丝路遗迹以及各古城遗址都具有很强的旅游吸引力。
一是思想观念保守,对旅游业重视不够。不论夏河县领导干部还是当地居民,对于旅游业的发展都不够重视。自1985年国务院批准夏河县对外开放旅游点以来的7年里,夏河县累计接待游客18万人次,不足目前接待人数的十分之一[4]。二是旅游开发不足,要素品质较低。旅游景点景观内容少,缺乏可供游客参与、体验的项目,仍然停留在浏览观光的初级层面。从旅游要素上来看,旅游商品供给品种少而且参差不齐,特色旅游餐饮严重缺乏,旅游旺季住房供不应求。三是基础设施滞后,配套硬件跟不上。夏河县长期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致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欠账较多。从交通条件上来看,夏河机场航线辐射面不广,全县铁路尚无通达,公路等级低、路况差,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到达景区的道路窄小。从旅游接待来说,景区建设缓慢,休憩场所缺乏,厕所修建不足,停车场数量不够,水、电、网配套设施也有欠缺。四是缺乏高层次管理人才,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旅游企业整体实力不强,旅游旺季接待能力严重不足,市场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经营管理不够规范,降低了旅游体验的舒适度。
一是政策的倾斜。近些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国家对藏区工作和“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重视,都为夏河争取国家资金提供了政策便利。同时,国家旅游局去年发布的《四省藏区旅游业协同发展规划》和甘肃省委省政府今年制定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都将夏河县的旅游业纳入了规划范围,因而夏河县享受的政策重叠效应明显。二是旅游热的盛行。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升级和人们对自然的向往,使得旅游市场的需求扩大。三是客源的分流。夏河位于甘青川旅游资源的中心,是青海至四川、兰州至九寨沟旅游线路上的必经线路之一,也是其重要节点,因而过境旅游给夏河带来相当数量的客源。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旅游业是典型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因而发展旅游业既顺应了夏河县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也能充分发挥旅游资源,因而旅游业是夏河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
一是与周边地区竞争激烈。青海东部藏区、四川北部藏区,不仅旅游产品组合全面、资源组合好,而且知名度高,比如九寨黄龙,此外还有甘南州的其它市县,都对夏河旅游的民族风情和草原游览构成了极大竞争。二是游客对旅游质量要求的提升。旅游产品的创新远远不能满足游客们日益上升的旅游消费需求。尤其是在乡村旅游方面,相似的地貌特征、雷同的旅游产品以及低端的旅游开发,导致旅游同质化严重,有效旅游供给不足。三是生态意识有待加强。表现在:旅游开发者不合理开发与利用旅游资源,旅游管理者对景区的管理没有融入生态理念,旅客在旅游过程中的一些不文明采摘、随意丢弃垃圾等行为。
综上分析,尽管夏河旅游业发展存在明显劣势,但是优质的旅游资源还是占了上风。从外部环境看,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会多于挑战。因而,夏河旅游仍然可以发挥引领夏河经济的作用。
盲目、无计划的旅游开发,会造成旅游资源的破坏,导致旅游不可持续性,因而有要想发挥好资源优势,避免“整体资源、零星开发”的局面发生,就要立足夏河的区位条件,找准旅游定位,统筹旅游空间布局。首先,夏河要打好拉卜楞寺这张牌,打造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内旅游目的地。其次,要突出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及藏族民俗风情旅游的特色。再次,要积极融入国家、省上的全域旅游规划。最后,要将生态旅游定位为夏河县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旅游资源的同质化竞争,往往会导致旅游资源破坏和有效供给不足。对于夏河县而言,结合自身的独特资源,用创意的理念深度挖掘拉卜楞寺的藏传佛教文化内涵,注重藏民族风情和草原风光,打造出自己的旅游精品。比如,发展宗教文化游、民俗体验游、草原生态游、科考探险游等。还要发挥文化旅游产业的带动提升作用,使夏河旅游由传统的观光、朝拜型向深度体验型、文化参与型、休闲度假型发展。此外,应加强与如临潭、卓尼等周边地区的合作,联动打造旅游精品线路;还应注意与合作、玛曲等县市旅游产品的错位发展,争取树立起夏河旅游的“拉卜楞寺——藏族风情——草原风光”品牌形象。
围绕发挥藏传佛教资源特色与品质,注重产品体系建设,打造精品游线上的亮点。一是要加强交通主干道通往景区、景区之间以及景区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接待设施建设,努力提升接待服务能力。比如修建旅游步道或栈道、观景平台等。二是要丰富“有特色、有品位、有内涵、便于携带”的旅游必购商品供给,增加旅游购物收入。三是要开发地方特色旅游餐饮或者旅游特色小吃,提升旅游餐饮品质。四是要发展高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主题酒店、养生度假酒店、生态庄园酒店、帐篷酒店、农家客栈、休闲农庄、古村民居等多元住宿业态,推动旅游住宿业发展,提高旅游档次。
旅游业的发展并非完全正相关于旅游资源的丰富度,而是在一定时间内随着资本投入的增加而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夏河县经济发展水平低,财政收入少,因而在旅游开发上投入不够。招商引资,正好能弥补旅游投资不足的现状。一方面,夏河县要营造良好招商环境,引进有经验的、大型旅游公司以推动景区规范化、市场化改革。另一方面,扶持旅游小微企业,吸引更多旅游、文化、艺术、科技领域知名人士建立工作室以改善旅游人才缺乏的现状。此外,要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手段,丰富宣传促销方式,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工作,吸引更多游客。
旅游需求的爆增,致使部分开发商对旅游资源低质化开发、同质化竞争,此种行为不仅浪费旅游资源,严重损坏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甚至会大肆破坏当地自然生态系统,以至于自然景观不复存在。所以,开发夏河旅游业,必须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是要严格控制桑科、达久滩、甘加、阿木去乎草原旅游的开发强度、开发方式和环境容量。二是要保护大夏河流域生态安全,严密监控旅游发展对河流、湖泊、森林的环境影响。三是夏河城区加快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新建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建立完善的环境安全应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