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策略

2018-07-13 00:00:14
天津教育·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层面导向公民

一、 公民意识的基本概述

公民意识是对社会意识的体现,其本质为现代意识,是以现代法治为基础构成的民众意识。该意识指的是公民对自身处在国家中的地位的明确认知,即公民以宪法及法律为导向展开活动。民主制度与公民意识联系紧密,其延续以及发展均会受公民意识的影响。中学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后备力量,除了掌握相应的知识外,还应强化公民意识。现阶段,中学生在公民意识层面并未存有明确认知,并且意识也较为模糊,因此,以公民意识为导向来推进中学生的培养显得极为关键和迫切。

二、 中学生公民意识现存的问题

(一)未能自觉承担起公民身份

公民具备的身份意识需要个人从思想层面来认知到自身为公民而非臣民,是开展公共、政治生活的主体,能够以国家主人的身份融入政治生活。但中学生多因传统观念所限,很少关注身外的事情。比如,在制定班级规章时,学生很少表述观点,只有当规章关系到自身利益时才进行讨论。再如,虽然大家对“插队”现象存有不满,但很少采取切实措施加以制止。因此,中学生并未自主地承担起公民身份,便也很难自觉地对社会发展加以关注。

(二)责任意识相对淡薄

当前中学生中的独生子女占比较多,再加上从小受到家长的娇宠,家长甚至毫无原则地对孩子进行溺爱,导致家校教育存有偏差,学生在进行自我认知时便也存有较多问题。很多中学生多以自我为核心,喜欢得到,但不喜欢付出,更难谈及责任感。同时,部分学生并未明确自己需要对国家、社会承担的责任,比如不愿参与环保活动或者是充当志愿者等等。

(三)生活实践中未能遵守法律

虽然中学生对于法律知识存有一定认知,但在生活实践中却很难遵守法律。比如:部分学生并未以学生守则为导向来展开学习生活;有的学生觉得,如果学校提出了明确要求便遵守,不提出要求便可置之不理。思品课程虽然融合了较多法律知识,但有时仅能增加学生的法律知识,却很难对学生的守法以及用法等意识进行强化。社会仍存有“权力越过法律”等消极现象,导致法律存有的权威感遭受威胁。

(四)在道德文明层面存在知行脱节的情况

对于中学生来说,其虽然在社会公德层面上存有一定认知,但在实践中却很难展开切实行动;学生在道德层面的行为以及观念上也存有较大偏差。比如:在公交车上发现老弱病残没有座位时,有的学生便会装作没有看到或者是不愿起身让座;还有的学生吃完零食之后就随手乱扔,这种“与我无关,不予理睬”的态度使得其公民意识很难得到强化。

三、 从中学生角度出发来强化公民意识的有效策略

(一)以教材内容为导向,切实展开培养

思品教材对公民意识极为关注,比如生活态度、责任意识、道德意识以及民族意识等均与公民意识联系密切。同时,教材对法律意识极为重视,其从法律角度出发,对诸如法律内涵、特征以及和道德间的关系等深层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引导学生明确融入社会生活时拥有的权利等。此外,教材还从义务意识出发展开了培训,例如公民存有的基本义务等。因此,教师需要以教材内容为导向来展开切实培训,可以把学生进行分组,依靠小组合作来强化自身意识。比如,在对“消费”相关知识进行讲授时,教师便可向小组分配任务,让学生担任导购员,并根据教师的购物需要给予建议,借助小组讨论等制定购物计划。依靠此类活动,学生便可明确消费时伴有的诸多问题,从而在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入并关注社会,为其义务、平等意识等的正向养成夯实基础。

(二)依靠多种教学方式进行培养

第一,示范法。示范法又可叫作典型教育法,该方式是根据模仿行为理论来发展的,主要指以他人品质以及模仿行为为榜样来展开自身实践。该模式并非借助说教形式进行教育,而是依靠模仿任务对受教育者进行感染,凭借情感共鸣等影响实现正向引导。中学教材以广大中学生为对象,通常来说,该阶段的学生身心变化较大。因为学生人生经历较少,因此他们在道德概念层面缺少足够的具体感受,但是榜样却可引导学生实现直观感受,从而对道德规范进行深层把握。

第二,研究学习。研究学习兼具自主性、主体性,其多以学习过程为核心,引导学生融入实践活动。该模式并非关注学习者可否掌握对应的知识技能,而是关注其可否做出选择判断,同时对自身的判断加以阐述,从而做到有所创造和发现。例如,在对“公平正义”进行讲授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针对热点事件展开调查,有的学生可以搜集视频或者文字资料,有的学生则可设计问卷,还有的学生可针对上述事件表述自身观点。待学生精心准备后,教师便可将其成果在班级内进行展示,从而引导学生对热点事件进行直观的感受,为其公民意识的高效培养夯实基础。

四、 结语

总之,公民意识对于学生成长而言极为关键,教师必须确保其意识紧跟社会发展,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等诸多层面出发,推进教学的发展。同时,还应明确中学生的责任感相对欠缺、道德层面行为与意识脱节、在生活实践中未能遵守法律以及未能自觉承担起公民责任等情况,确保其公民意识得到正向引导,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层面导向公民
江阴市三个层面构建一体化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机制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论公民美育
“偏向”不是好导向
当代陕西(2020年23期)2021-01-07 09:25:24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0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十二公民
电影(2015年4期)2015-11-29 07: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