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一名70岁的空巢老人,唯一的儿子已经在国外定居多年,老伴5年前因病去世,此后我一直一个人生活。儿子几次想让我移民去和他们一起生活,可是我无法适应国外人生地不熟的环境,所以只是偶尔过去住上一段,大多数时间还是自己在国内生活。老伴去世之后有段时间我觉得挺孤独的,后来慢慢也就习惯了。每天早上出去打打拳,上午做做家务买买菜,下午跟街坊邻居打打牌聊聊天,晚上看会儿电视,日子过得简单,感觉也不错。前两天,看到电视上日本有位90多岁独居老人担心自己会死在家里很长时间也没人发现的报道,我忽然觉得很害怕,担心自己万一哪天突发重大疾病,会不会也没有人知道。想到这些,这几天我就一直心神不宁的,原来的生活规律也被打乱了。请问我这样是心理出现问题了吗?
天津 吴女士
吴女士您好!
您在信中提到自己现在面临的情况,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提到,自2001年起,我国已正式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未来20年,老龄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超过3%。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与此同时,空巢老人也在逐年增多。有数据显示,2000-2010年十年间,中国城镇空巢老人比例由42%上升到54%,农村由37.9%升到45.6%。2013年中国空巢老人人口已达1亿。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陆续进入老年,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将超过两亿,占到老人总数的九成。
根据调查显示,空巢老人中存在心理问题的约有60%。而达到疾病状态,需要医学关注、心理干预的空巢老人,比例占到10%~20%,被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常表现出的症状是心情郁闷、沮丧、孤寂、睡眠失调、愁容不展甚至流泪哭泣。另外也会有责备子女的倾向,觉得子女对父母不孝,只顾自己的利益而让父母独守“空巢”。
随着年龄的增长,“空巢”老人的生活的确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除了需要社会加强关注、健全生活保障措施之外,“空巢”老人孤单、寂寞甚至心怀恐惧的心理问题也应得到重视。
首先,老人要逐步减少对子女的心理依赖。当前的社会形态已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家庭关系的重心应该由纵向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转向横向关系(夫妻关系)。作为父母来说,子女到了“离巢”的年龄,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其次,老人要及时地充实新的生活内容,尽快进入自己的新角色。特别是在子女离家之后,父母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调整生活方式,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将自身的价值从家庭中解放出来,在社会群体中得到更大的发挥和体现。
第三,儿女应加强对老人的义务,有责任赡养老人。当前社会节奏快,很多子女无法拿出很多时间来照顾和陪伴父母,因此更应该在情感上对父母多加呵护。定期和父母通话交流,多询问父母的日常情况,尽量多一些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子女还可以与社区居委会等部门建立联系,以防不测。
最后,对于家中有高龄老人的子女来说,除上述几点以外,还应为老人配备专业的看护人员,24小时守护老人健康。有条件的家庭,可以为老人寻找正规的养老机构,利用社会资源,共同尽到对老人的赡养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