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勒泰哈巴河县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一八五团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新疆哈巴河 836705)
羊鼻蝇蛆病又称狂蝇蛆病,是由狂蝇科鼻蝇属的羊鼻蝇的幼虫,寄生在羊的鼻腔、额窦或鼻窦内而引起的疾病,主要危害绵羊。流行区的绵羊感染率可达80%以上。对山羊危害较轻。
本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节很少发生,夏秋季节是该种疾病的发病高峰期,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羊都可以患病。
羊鼻蝇蛆病的病原是羊鼻蝇,其生长发育经幼虫、成蛹和成虫3个阶段,成虫在每年5月形成,6、7月份开始接触羊群,雌虫在牧地、圈舍等处飞翔,钻入羊鼻孔内产幼虫。经3期幼虫阶段发育成熟后,幼虫从深部逐渐爬向鼻腔,当患羊打喷嚏时,幼虫被喷出,落于地面,钻入土中或羊粪堆内化为蛹,经1~2个月后成蝇。雌雄交配后,雌虫又侵袭羊群再产幼虫。
羊鼻蝇蛆病的症状主要有两种表现:(1)产卵期。羊鼻蝇大量繁殖且进行交配之后,雌蝇就会不断地干扰羊群以获得繁殖机会。产卵的过程中,大量羊鼻蝇围绕在羊的鼻腔周围,这导致羊无法正常的进食,精神恍惚,影响生长;(2)幼虫期。幼虫期的危害十分严重,由于幼虫身体有钩刺,不断地刺激柔弱的鼻腔黏膜,导致发炎感染,幼虫在羊的鼻腔、窦内活动,也会造成大量的血管损伤。在这种情况下,羊自身的防疫系统会大量分泌鼻涕,增加了细菌的感染概率,甚至出现血液混合的情况。更可怕的是,幼虫不断地生长会无休止地刺激羊的内部组织,鼻孔周围不断地被破坏、结痂,导致羊呼吸困难,幼虫进入脑体之后引发脑膜炎,出现“疯羊病”的现象,进一步导致运动失调、精神崩溃和器官衰竭,直到死亡。
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在总结日常防病治病经验的基础上,就几种常见的治疗措施做系统阐述,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5.1.1 鼻腔内喷射驱虫药液。①可选用0.012%氯氰菊酯水乳液,每只羊每侧鼻孔用量在10~15ml,小羊酌减,分别向鼻内喷射,两侧喷药间隔时间10~15min。②也可选用3%来苏儿水溶液,喷洗鼻腔,每只羊每侧鼻腔孔喷射药液20~30ml,小羊酌减。③也可选用1%敌百虫水溶液喷鼻。④也可用中药百部根,煎成浓汁,滴入病羊鼻孔。
5.1.2 口服药物。①碘硝柳胺,一次量按60mg/kg计算。②氯氰碘柳胺钠混悬液,一次量按10mg/kg计算,内服。
5.1.3 注射药物。用1%阿维菌素注射液,按0.1~0.2mg/kg计算,一次皮下注射是目前治疗羊鼻蝇蛆病最理想的药物。
5.1.4 烟雾法,此法多用于羊群防治,需在密闭的圈舍或帐幕内进行。按室内空间每1m3用80%敌敌畏0.5~1ml,加热或高压喷雾。羊在室内,喷雾时间10~20min,即可杀死第一期幼虫。
分析羊鼻蝇的寄生特点,降低羊鼻蝇蛆的感染率,最有效的措施是阻断雌蝇的产卵环节,造成幼虫繁殖的断代能起到不错的控制效果。但是,操作起来较困难。从防控的角度分析,还应以“防”为主,配合积极治疗根据此病流行特点,结合北方气候变化,建议每年的2~4月份,应提前做好驱羊鼻蝇的准备,为夏季很好控制此病做准备。在驱虫的同时,注意场地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羊鼻蝇的蛆蛹。
进入夏天后,到羊鼻蝇的活跃季节。可尝试用3%的来苏水,喷施到羊鼻腔内,起到清灭幼虫的目的。或者,用1%的敌敌畏溶液,涂抹在羊鼻孔处,不定期的涂抹能控制成虫成卵而起到控病的目的。而随着虫害的繁殖,到1~2期的羊鼻蝇幼虫可深入到鼻腔较深部位,为此可尝试用熏蒸毒杀的方式。用80%的敌敌畏乳油加热雾化,每立方米用1毫升的药剂,确保有10~15min的熏蒸效果,能起到100%的驱虫。
对成虫的清灭,可用5%敌敌畏溶液,定期喷施羊舍周边,能起到理想的防控效果。喷施可安排在清晨或傍晚,此时活动最弱防控效果最理想。
此外,大量的驱虫实践证实:彻底根除羊鼻蝇蛆病可能性不大。为此,应选择合理放牧的方式,以有效避开磁蝇产卵侵袭。通常情况下,中午为羊鼻蝇活跃期,为此,最好安排在清晨和晚间放牧。
羊鼻蝇蛆病是为养羊常见典型的寄生虫病之一,当有幼虫侵染羊鼻腔或额突出部位可诱发鼻炎,而导致羊群运动失调、呼吸苦难、痉挛抽搐等等。此病的发生,将严重影响羊只的育成率。为此,考虑到此病的危害性,重视此病的防控,应结合羊鼻蝇的寄生特点,通过阻断雌蝇的产卵环节,起到有效防病的目的。为此,早期应提前做好驱羊鼻蝇的准备。在此基础上,选择合理放牧的方式,以有效避开磁蝇产卵侵袭。对确诊的患病病例,可尝试用鼻腔内喷射驱虫药液,口服或注射药物,以及用烟雾加热或高压喷雾的方式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