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县扶贫开发办公室,贵州绥阳 563300)
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山区农村单家独户的生猪散养户越来越少,规模养殖户逐年增加。但怎样才能提高规模养殖户的生产效益,是我们畜牧工作者认真思考和实践的课题。我们须指导养殖户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协调、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自力更生”的方针,应用综合配套措施提高适度规模养猪的科技进步率,提高生猪养殖效益,加快山区农村农民养猪脱贫致富的步伐。现就绥阳县多年来应用综合配套措施发展农村适度规模养猪提高生猪养殖效益的一些经验介绍如下,抛砖引玉。
通过对市场分析、以市场需求确定生猪当家品种(一县一品),根据本县现有良种繁育体系情况、经济实力、技术力量、群众接受程度等进行综合分析、精心规划,制定符合本县实际的生猪产业目标任务,采用一步到位或分段实施的方式,建立配套的良种繁育体系生猪生产体系。若某县计划年出栏30万头“杜×长×大”外三元猪,需存栏“长×约”外二元母猪15000头,每年需要更换补充3800头外二元母猪(淘汰更换率25%),还需存栏大约克母猪1000头(每头大约克母猪年提供合格外二元母猪4头)、长白母猪20头(纯繁用)、杜洛克母猪100头(纯繁用)。种猪公、母存栏比例为1:30~50,需存栏杜洛公猪300~500头(进行人工授精的可减少公猪数量)、大约克公猪20头(纯繁用),长白公猪40头(生产外二元母猪和长白猪纯繁用)。实现自繁自养,但大约克公猪、长白公猪要适当引进更换,避免近亲繁殖。
从2011起,绥阳县结合本县实际情况,确定“杜×长×大”外三元猪为当家品种,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引种扩大规模,到2016年存栏外二元母猪16251头(占全县存栏母猪的76.93%),其中能繁外二元母猪12676头(综合配套推广数9551头,占75.35%),猪人工授精普及率达97.8%,每头能繁母猪提供商品猪21.83头,出栏优质外三元猪数量逐年增加,2016年出栏优质外三元商品猪已达20.84万头。
指导养殖户建设养猪场过程中,指导养殖户按照畜禽防疫卫生和饲养管理等方面的要求科学选址、合理规划。养殖场严格按生产管理区、生产区、污物(水)分区规划布局,按照雨污分离、固液分开的方法进行规划设计,建与养殖规模配套的猪粪发酵池和污水净化池(或沼气池),一般种、养结合模式猪场按设计满荷存栏量每头猪建猪粪堆积发酵池0.25m3和建污水净化池(或沼气池)0.4m3。猪粪发酵池分设4个小池,每月循环发酵利用1次。建设封闭排污管道(或排污沟),保证雨水不能浸入污水净化池。以母猪333.33m2/头、育肥猪133.33m2/头规划饲料地,推广“猪-肥-粮(饲料、菜、果等)”循环农业,实现猪粪、尿综合利用。进行养殖场环境绿化,建立生态猪场。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季节、气候变化特点设计猪舍、圈栏。根据绥阳县海拔高低各异,早晚温差和季节性温差较大,湿度高,我们推广钟楼式带天花板(安装活动通风装置),墙根设通风门,墙上设窗户(窗户有效采光面积与舍内地面面积之比,种猪舍1:10~12,肥猪舍1:12~15),人工控制猪舍循环通风和保温,冬暖夏凉。猪舍地坪下铺塑料薄膜防潮,保证舍内干燥。母猪小群限位式猪栏和产仔栏完美结合,把母猪从单体栏里解放出来,母猪的平均利用年限从原来的3.5年增加到4年,仔猪成活率由原来的85%提高到95%,提高10个百分点。
按猪的不同生长阶段和生理阶段结合养殖户的自产饲料原料(如玉米、糠麸、薯类、豆类等)和购进饲料原料(如浓缩料、预混料、豆粕、添加剂等)调配相应的饲料配方,并指导其自配饲料、科学饲养,既充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也最大限度保证猪的营养需要。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和养猪经济效益。家庭农场配合饲料利用率达100%,特色育肥240d出栏比常规饲养多增重7.26kg以上。耗料增重比从原来的3.2:1提高到2.8:1。
指导推广生猪的科学饲养管理方法,为养殖户制定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卫生管理制度和各种规章制度,根据畜禽品种、性别、生长阶段、生理状况的不同,分别采用相应的饲料和饲喂方法进行饲养(如:限制饲养、阶段饲养或直线育肥等等),母猪除按标准程序进行饲养外,每天还供给3~5kg的优质青绿饲料。同时采用相应的管理方法(如:合理调控温湿度、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合理的光照和清新的空气等等)进行管理。实行合理的饲养密度。最大限度地满足猪的生长和生产的最佳条件。保证了生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生产。工作中要求饲养管理人员多与猪只接触,经常抚摸和刷拭猪体,增加人畜亲和力,便于管理驱赶和防疫打针,大大减少了猪的应激反应,提高了生长速度和生产管理效率。
工作中除对规模养猪户进行技术管理指导外,还帮助其制定必要的生产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和生产操作规程,指导养殖户填写生产记录表格和养殖档案等,要求他们按制度和规程办事,增强了规模养殖(户)的管理意识。培养了养殖户在生产管理上求精益求精的意识,提高了生猪生产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
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并举的方针,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指导规模养殖场(户)和乡村兽防人员进行规范免疫接种,对列入国家一类动物疫病(如:W病、猪瘟等)实行强制免疫,加大补免力度,免疫率达100%,其他因病设防的疫病,免疫率达 100%。从外地购进的种猪一律观察45天补免后进入常规饲养。实行防疫药品科学保管冷链无缝连接。建立和完善动物卫生监测实验室,实现生猪常规疫病的自行检测。严格按规定要求保管防疫药品,在免疫过程中要注意器械设备消毒,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开封的防疫药品要一次用完,剂量必须足,防止漏免。引种前一周对圈舍严格消毒,做好定期消毒工作。指导养殖户驱虫。坚持引种申报制度,要求养殖场(户)获县级以上动物防疫部门审批后才能引种,杜绝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盲目引种。严格执行动物疫情报告制度。生猪发病率、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和2.5%以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规模养猪场建设当中,大多数养殖户在猪场规划、圈舍设计、品种引进、饲料配制、饲养管理、繁殖、疫病防治、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产品销售等方面知识不够、经验不足,在生产往往出现这样可那样的差错,导致生产效益低或失败,丧失养猪信心和斗志。因为科学配套措施环环相扣,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全方位对养殖场(大户)进行综合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现场解决养殖户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绥阳县每年县、乡镇、村技术指导2000人次以上、开展技术培训10期以上,培训10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0多份。大大提高了养殖户的综合养殖技能水平,增强了养殖户养猪的自信心。
建立养猪专业合作社12个(其中:县总社1个;乡镇分社11个)。发展年出栏100头商品猪养猪场353个(户),新建和改扩建圈舍使用面积22.25万平方。全县外二元母猪数量从2011年的6000多头增加到15500头,出栏配套养殖优质外三元猪从5万头增加到2016年的20.84万头(出栏率129.60%),占全县出栏猪的75.34%。
3年生产优质外三元商品猪54.12万头;能繁母猪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12673.33元/头;总经济效益:19803.21万元;年经济效益:6601.07万元;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21.29元/元。
山区农村适度规模养猪结合以上综合配套措施的应用,能大大提高生猪养殖生产效益,值得在山区农村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