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200093)
根据国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将达到60%左右,数量有较大的增长,这一方面会推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研究生比例更加协调,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但同时也会为管理和教育工作带来进一步挑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术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都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其区别主要是培养目标不同。专业学位主要是培养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学术学位则主要是培养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方式不同。专业学位课程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教学内容强调理论与应用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同时对实践时间有半年到一年的明确规定。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方方面面的参与和支持,但主要参与力量是导师、辅导员、行业导师和管理、服务人员等。
《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号)指出,要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做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明确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指出,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同时明确校外导师主要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教党〔 2017 2017〕62 号)提出构建 “十大”育人体系,其中切实强化管理育人强调要研究梳理高校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编制岗位说明书,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径。要把育人功能发挥纳入管理岗位考核评价范围等。
第一,是加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各地各高校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挥在那和增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因为涉及到主体众多,协调不畅等诸多因素,还有很多需要提高和总结的空间,同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通过协同理论的应用,可以有效促进子系统相互协同,产生1+1>2的效果。
第二,是协同理论开放发展提升的需要。协同理论作为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已在很多领域进行了实践,取得了很多成果,为社会进步和事物发展做出了贡献。它自身本身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要发挥作用、发展进步,需要不断尝试新的领域,将协同理论应用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对协同理论的一次很好的检验和提升。
第一,协同理论具有普适性。协同理论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化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为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引入协同理论,既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也是一次检验和提升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有益探索。
第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开放系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体制机制、人员队伍等子系统,子系统又由更小的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既独立发挥作用,又相互协调。一个系统要生存发展进步,必须在系统内外不断进行能量、信息与物质交换,这就为协同提供了契机。
1.思想层面:统一思想认识。思维决定行动。只有上下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统一对融合的必要性的认识,全校各主体对自身的思想政治工作职责进一步明晰,才能产生协同的客观需求,激发协同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通过进一步发动广大研究生参与其中,推动各子系统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
2.制度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制度是落实的关键。通过加强制度的顶层设计,宏观规划,微观举措,建立完善协同体制机制,制定完善队伍规划、人员定编调配、选择、培养、使用、考核、奖惩、评聘、流动与调整等一整套制度,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责和融合的要求贯穿其中,才能有效保障融合的顺利进行。
3.文化层面:协同文化建设。文化是更深层次、更持久的力量。一个组织的发展,一项工作的推进,能够持久影响其走向的更多是文化的建设和完善,要提炼和完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融合文化建设,在各参与主体中达到融合文化认同,这也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思想,从而推动融合的发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1.加强队伍协同。第一,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加强顶层设计,细化各部门、各主体职责,纳入各部门和各主体考核体系。第二,建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联合团队。配齐、配齐导师、辅导员、行业导师等队伍,降低生师比。分学院、分专业组建由导师、辅导员、行业导师、管理服务人员等参与的联合工作团队,开展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谋划、总结思考等。第三,建立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由党委宣传部、研究生工作部牵头成立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由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和部分导师、辅导员、行业导师、管理服务人员等组成,进一步加强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研判和形势分析,加强理论研究,推进实践创新,推动理论和实践协同发展,相得益彰。
2.完善业务协同。第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由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牵头,召集各相关部门召开联系会议,制定规划,总结经验,推进工作。第二,联合发布课题。坚持围绕培养目标,从学生成长成才出发,定期发布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规划课题,开展相关研究调研,将党政要求与学生需求紧密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术科研有机结合,达到双结合、双促进。第三,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共建共享。对全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系统梳理,加强资源整合,推进共建共享。
3.推进制度协同。第一,建立完善统一领导体制。由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牵头,各相关主体共同参与,成立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规划、布置、督促、总结表彰等工作。第二,改革评价机制。高校要进一步改革评价导向,降低学术科研在考核中的比重,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考核范围,细化各主体的德育职责和评价标准。第三,探索制定《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手册》。根据培养要求,细化各部门、各参与主体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和职责,统筹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第四,建设协同文化。加强对队伍协同的深入挖掘,总结提升,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