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体生命的记忆到舞台创作的呈现
——观“云门2”作品《十三声》有感

2018-07-13 08:50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100081
大众文艺 2018年24期
关键词:万华市井乡愁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100081)

近日,台湾云门2团的《十三声》于2018年10月26至28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当然,这并不是该部作品在内地的首次亮相。在此之前,《十三声》已接连登陆厦门、广州、上海三地为该剧造势。郑宗龙作为该剧的导演、也是云门2团的艺术总监,带着两年前就已问世的作品来到内地可谓姗姗来迟。但是当我们得知他即将作为林怀民的接班人执掌整个云门舞团时,霎时对这次的巡演多了一份期待。尽管林怀民曾坦言选择郑宗龙作为自己的下一任是因为他“够笨”,但是这样的回答显然不能满足于我们对他的好奇。也许选择《十三声》来回应“接班人”这个最近非常热门的话题,是郑宗龙选择让我们认识他和他作品的一个绝佳途径。

一、从回忆到乡愁

郑宗龙出生于台北万华地区,他小时候常常蹲在那里的艋舺路边卖拖鞋,每天看着市井百态流连于眼前。直到有一天,这些儿时记忆中的影像在脑海里再次浮现时,他意识到艋舺路那个地方对于他来说是一种特殊的回忆,而所有的回忆和情感都聚焦在了一个叫“十三声”的说书艺人身上。这位神奇的说书艺人站在方寸大小的木箱上,手里拿着一本故事书,边说边扮演书中的所有角色,不时还有他表演的特色口技穿插其中。说书艺人塑造的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角色像极了郑宗龙每天在万华街道上看到的那些熙熙攘攘的人群,于是这位人称“十三声”的人物便成为了这部作品的创作来源。

我惊讶于郑宗龙的并不是因为他有海外学习的背景而非常娴熟于现代舞的创作技法和编舞理念,而是惊叹于这样一位尚为年轻的舞团艺术总监对自己的故乡饱有一份深深的眷恋。这样一份乡愁的心绪不仅成为了这部作品创作的主要来源,也反映了他在艺术创作中遵循着“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真谛。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说过:“人们通常依照他们习得的东西和所吸收的见解来谈论和思想,而一般来说,他们却是依照习惯来行动的。”对于郑宗龙来说,童年的回忆、现实的乡愁使得他对故乡拥有一种难解的情怀,同时也成就了他对于乡愁思绪表达的冲动。这种思乡的情怀演化为一种强烈的幻象,而编导则通过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官体验把这种幻象注入到作品的创作和表达中。

二、从市井到舞台

《十三声》这部作品充满了市井人物的生命张力和生活气息,但从舞蹈形式、舞段结构再到舞台制作却附着浓烈的后现代主义色彩。郑宗龙把自己年少时在台北万华地区观察到的街景百态和记忆中艋舺的人间烟火带到舞台上,通过记忆深处的故乡来找寻舞台艺术创作的灵感。为此,他带着演员回到他的家乡,即便记忆中的街道不再是当年他看到的那个模样,他也希望演员能够在双脚踏上那片土地时还能嗅到当年艋舺市井中存留的一丝气息。虽然我们可以把这种体验生活的方式称之为艺术创作环节中的“眼中之竹”,但或许郑宗龙想让演员感受到的是:“这就是民间生活最原本的样子”。

记忆中的艋舺市井有无数鲜活的人物跳跃在郑宗龙的脑海里,而云门2团的演员则需要把这些人物通过肢体以舞蹈艺术的形式呈现在舞台上。这部作品有别于2团以往主要推崇的现当代风格,而是接续了云门1团对于“中国元素”的守望与坚持。舞者游刃有余的身体被形塑在每一个动作之中,而重心的坚实向下、肢体的圆融无痕无不透露出中国传统文化在他们身上的停留与沉淀。为突出作为舞台舞蹈艺术的视觉效果,位于天幕的LED屏中出现的锦鲤不时配合着舞者舞动时的一招一式,在他们身体动态上的一呼一应中,似乎让我们隐约感受到这是郑宗龙对自我生命的一种回忆和追溯。这些刻在他记忆里的市井文化透漏着一股浓烈的民间气息,能够帮助他迅速找到市井与舞台之间的连接点。

三、从现在到未来

在北京站的演出开始前,郑宗龙来到北京舞蹈学院与那里的师生进行了短暂的见面和交流,期间他谈到这样一个观点,认为“舞蹈编导不一定只去看舞蹈”。根据他的解释,这种想法源于他在纽约进修时主动跟老师提出来要离开熟悉的舞蹈一段时间。但从另一面看,似乎他与生活的距离更近了,这也注定了他的创作来源是多元的、更是接地气的。即便我们这些没有生活在万华地区的人也能感知他对于故土的一种怀念,想象着当年那里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场景。因此,无论舞台装置有多么精致,也无论舞者的身体经过了怎样的训练和雕琢,吸引我的始终是编导虔诚地从民间的记忆里捕捉身体动势的做法和理念。如今的万华作为台北一个没落的地带,当年的喧嚣、热闹连带着那位著名的“十三声”,他们都随着时代的沉浮消失在时光的隧道里。我想,郑宗龙要给我们展示和再现的不仅仅是他童年记忆中的全部,而是透过舞蹈艺术传递他对世俗生活的一种认知,对未来人生的一种态度。

整体来看,《十三声》不乏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它很好地平衡了商业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但我们仍要明白的是,对传统与现代如何交织的讨论将永远是一个未完待续的话题。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写道:“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在我看来,整个万华地区的文化成为了郑宗龙在进行创作时所铺垫的底色,他想在舞蹈中找回自己当年与这些世俗生活亲密接触的感觉,通过身体勾勒出童年记忆的五彩斑斓,为自己未来的艺术创作和实践掌舵。

猜你喜欢
万华市井乡愁
乡愁
市井生活是一首诗
乡愁
股神榜:长电科技、万华化学、华宇软件
安昌古镇:一轴老绍兴市井长卷
这手机厉害
九月的乡愁
옌타이완화(煙臺萬華):개혁혁신으로 시대의 질문에 답하다
回头一望是乡愁
在广藏市场,看首尔市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