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城市化的步伐也在加快。为保障城市建设的水平,必须注重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效果,从而为现代城市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从当前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充分发挥信息时代的技术优势,推动城市公共艺术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城市公共艺术发展与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具有紧密关联,受到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城市公共艺术发展也体现出不均衡的状态。例如很多经济发达城市的文化建设水平较高,城市公共艺术也具有前沿性和时尚性,能够充分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展示出独特的城市魅力,但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城市正好相反,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因此文化建设的发展越受到极大制约,导致城市公共艺术发展不完善,难以凸显出城市特色。另外,当前城市公共艺术发展主要倾向于对改造并优化城市环境,没有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必要重视,导致城市公共艺术发展不均衡。
城市公共艺术发展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在发展城市公共艺术时必须具备宏观规划的意识,根据城市规划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有效的计划,从而促进城市公共艺术获得全面发展。但是就当前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现状来看,很多城市都缺乏系统规划的意识,导致城市公共艺术发展与城市规划建设相割裂,发展手段也缺乏创新性,一味抄袭模仿、粗制滥造,无法体现出自身特色。
对于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和发展而言,必须充分激发社会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引导群众参与建设过程中,从而使城市公共艺术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满足社会群众的整体审美要求,但是当前社会公众普遍对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缺乏重视,因此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使城市公共艺术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另外,部分社会群众的文化修养、艺术审美还存在不足,因此无法对城市公共艺术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导致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水平难以提升。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逐渐进入了信息爆炸时代,社会竞争也逐渐转变为知识与人才之间的竞争,因此在新时代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发展中,必须充分重视人才的作用,从而生成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的内在动力。我国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的相关人才还比较匮乏,因此在专业教学的同时,还应该对区域人才资源进行大量挖掘。例如以社会艺术培训、学术交流会等形式,为区域内城市公共艺术人才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同时加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城市公共艺术在发挥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实现取长补短,从而使自身的艺术创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另外,还应该为公共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搭建社会实践平台,以校企合作的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设计人才。
在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公共艺术发展必须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新发展这一历史方位,在城市公共艺术发展中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充分结合城市建设的规划布局,从而使城市艺术特色得到充分发挥。以河北省邯郸市的城市公共艺术发展为例,该市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着重结合“六区、九带、多节点”的布局模式,大力建设发展生态文明,形成特色化的城市公共艺术。另外,城市公共艺术发展还应该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对城市公共艺术产品的创新制造进行规范和指导,从而避免恶意抄袭、粗制滥造等不良现象发生。
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发展历史和建设进程,并且在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下形成具有差距的地域文化,因此很多城市都积淀着特色性的传统文化。新时代必须对本地区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应用,从而使城市公共艺术发展获得全新生机,充分展现城市的地域魅力。例如我国有很多文化古城,因此城市内部遗留大量珍贵的历史建筑,城市公共艺术与历史建筑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既能够使历史古迹得到保护,同时能够保障新景观与城市本体面貌相协调,从而满足社会公众的审美需求,提高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水平。另外,还要通过应用特色传统文化增强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审美价值,以广东岐江公园为例,该市主要对旧船厂进行改造利用,将古典怀旧美与现代工业美有机结合。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计算机技术、信息通讯技术、数字技术获得极大发展,新时代必须充分结合先进技术的优势,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使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传统城市公共艺术主要以静态景观为主,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城市公共艺术能够综合光、电、声等元素,以科技化手段增强各种公共艺术作品的内涵,并且实现动态化的景观设计,实现公共艺术产品与社会群众之间的沟通互动,以此拉近社会群众与城市公共艺术之间的距离,提高社会公众参与设计的积极性。例如采用数字技术构建多维度的虚拟艺术空间,使社会公众在声音、图片、影像、色彩等多维度的刺激下获得感官的享受,使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缓解人们在现代社会的压力,从而与城市建立更加亲密的联系。
综上所述,针对新时代下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的探究是非常必要的。现阶段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因此必须切实提升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水平,从而保障现代城市的建设质量。为此必须大量挖掘并应用区域人才资源、充分结合城市建设的规划布局、合理应用区域内特色传统文化、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交互优势从而提升城市公共艺术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