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近之间

2018-07-13 13:07杨光毅
今日重庆 2018年7期
关键词:朝天门解放碑山城

◇文|杨光毅

这段时间,身处重庆的我,总“有朋自远方来”。

时值炎夏。所以,无一例外,来者总会戏谑“这是对重庆的真爱”。于是,火锅、小面、解放碑、朝天门、洪崖洞、轻轨、桥梁……凡此种种,成了我招待“自远方来”的朋友的绝对标配。

反反复复。

在重庆土著面前,我只能操一口自认够得上以假乱真的重庆话,说“我也是从外省到重庆来的”。

只是,早已习惯甚至是在远居故乡的父母兄弟姐妹面前聊我当下所处的这座城市时,自然而然使用“我们重庆”这样的表达。

日久生情?或许这不是完整答案。

考学选择走进这座城市时,对重庆的感性认识还完全停留在从书本来的知识上,无非是红岩村、渣滓洞、白公馆、解放碑、朝天门,还有诸如“长江”“嘉陵江”“山城”这些元素。

四年后择业,却依旧让最初的选择延续——那时,我对重庆这座城市已有了理性认知。

想来,应该是一种叫“美好”的元素,驱使我——还有“自远方来”的朋友——选择了这座山水之城。一如《论语·子路篇第十三》中的描述——叶公请教政事。孔子说:“近处的人心悦诚服,远方的人慕名而来。”

这正是“近者悦远者来”的出处。

“近者”怎样才能“悦”?“远者”如何才能“来”?

显然,仅靠“颜值”难以让“近者悦远者来”。即便可以,那也只能满足即便是最大程度的纯视觉诉求。“气质”,才是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魂。

而深植在城市肌体里的文化,成了“气质”的根基。

外地做时政报道的朋友,喜欢用他自己的方式解读重庆的“气质”——你们的区位优势很独特啊,南向通道、国际航线、中欧班列……

这位朋友算得上重庆的“铁粉”。顺理成章,他留意到了重庆的一个新动作:城市提升。

怎么提升?

重庆正在做的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完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营造良好的环境品质和城市风貌……

其实不难理解,所有指向,均关乎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

在键盘上敲下这些文字时,正好是阳光明媚的午后。此时,我的一个成员遍及很多省市的微信群里,正在进行一场关于重庆的群聊。群聊的“中场休息”以这句话为标志——我把行程推到八月底,期待与山城重庆之约。

这实在很有戏剧性:三十一年前,我从重庆的千里之外而来;三十一年后,我在重庆静候千里之外的各式友人。

这样的远近之间,仅有“颜值”与“气质”的距离。

猜你喜欢
朝天门解放碑山城
三维重庆
“城市客厅”焕发新活力
朝天门
人大主动作为 助推山城教育高质量
点绛唇 朝天门
钟声里的解放碑
走出重庆的那扇门
解放碑下
山城的花朵与和平
山城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