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匡国地图设计的地域文化表达研究

2018-07-13 06:48:55浙江外国语学院310012
大众文艺 2018年21期
关键词:美学文化设计

(浙江外国语学院 310012)

卫匡国,字济泰,是明清时期从意大利北部特兰托来到中国的一位传教士。他有两次中国之旅,期间在中国停留长达十年之久。从二十九岁第一次踏上中国国土,卫匡国与中国便开始了长达一生的羁绊。

在中国的长期生活中,通过深入地观察和学习,让卫匡国了解了中国的地理历史、民俗文化,也读懂了中国的古老语言。他成为了一位优秀的汉学家、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给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素材资料和精神财富。

他用自己创新性的设计语言,将中国的地域文化在地图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通过游历、考察,学习得来的信息资料被巧妙呈现,成为了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镜子。

人们对于卫匡国的地图著作一直推崇备至,近代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教授曾评价卫匡国的《中国新图志》是“我们所拥有的一本最完整的中国地理著述……”。

如此高度的评价和赞誉一方面是因为卫氏地图设计作为一名外国友人对于中国地域文化的深刻理解、研究以及传播,另一方面就是卫匡国测绘的《中国新图志》不论是从涵盖层面上,还是测绘技巧和方法上都堪称地理学史巨制,有着史无前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至今仍有极高的借鉴学习价值。

通过分析卫氏地图在地域文化表达上的卓越之处,我们可以解读出其中的诸多实用美学思维,并从中汲取精华用于现代地图设计,比如引入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内涵和文化符号;比如对设计美学、地理测绘学、受众心理学进行深刻理解,;比如对地图设计元素和基本变量的灵活运用,灵活调度。

一、卫氏地图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表达

卫氏地图设计在地域文化表达上有着超高的美学技巧和质量,而其精髓之处主要在两方面。

第一,新颖的视觉语言。

在卫氏地图之前,地图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表达主要还是依赖文字,比如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而卫匡国则抓住了图案、色彩、形状、符号等的表现力,结合地图设计原有的常规线条、文字、数字等,用崭新的组合形式构画成整体,表达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内涵。

比如,以人物表现地域文化中的突出特征,像是给鱼米之乡的湖广地区画上农民形象,表现出农耕文明的属性;给中央直辖的直隶地图画上九五之尊,表现出皇权浩荡;给美女如云的江浙一带画上出行的女眷图,表现出江南的靡靡之风等等。都是以新颖的视觉语言展现精彩而独特的地域文化。

除了添加多元的设计元素,卫匡国还采用了丰富的色彩和纹理。比如水系的蓝色,海岸线的红色,国界线和省界线的橙色等。

卫匡国打破以往常规的文字加绘图的形式,和调节设计元素基本变量的艺术创造,极大地丰富了地图的视觉感受和内容层次。

第二,高效的视觉传达。

卫匡国通过查阅大量古书典籍和亲自实地查证,获取地域文化的全貌资料,然后力图直观表现于地图上,使读者轻松便捷地感知和使用这些信息。地图中的地域文化呈现核心就是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所以,卫氏地图设计另一个突破性成就便是具有超前高效的视觉传达。

这样的“高效”源自于卫匡国对设计美学、地理测绘学、受众心理学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地图设计元素的灵活运用。具体手法上则体现在对地图设计基本变量的灵活调度上。

比如他在色彩运用上除了增加数量,还考虑到了协调性,既做出了新意,又兼顾和谐的设计之美。比如调整色彩的亮度、饱和度、对比度等,增加层次感,以色彩引导受众认知心理,像是鄱阳湖南沙群岛等岛屿湖泊的浅绿,黄河长江等水域的深绿,太行山脉的棕色,江浙平原的浅黄等。

比如他还十分注重纹理的运用,卫氏地图中有大量纹理符号,示意了不同地域的海拔高度,地貌特征,甚至矿产分布。像是卫氏地图在分省图上将矿坑按种类以不同纹理符号标注,涉及金、银、铜、铁、铅、汞等八种主流矿物土类。

二、卫氏地图设计的地域文化表达对现代地图设计的影响

卫匡国对于地图设计中地域文化表达的突破性成就主要集中在创新性视觉语言的运用和直观化视觉传达的构建。这些对于现代地图设计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深远的驱动作用。

首先,卫匡国示范了地图设计可以使用的丰富的设计语言。

对于地域文化来说,其深广的内涵往往很难完整准备表达,尤其是在强调清晰易读性的地图上。而卫匡国所绘制的《中国新图志》图文并茂,以超越前人的姿态为我们展示了中国人文地理历史全貌。

其中融合美学思维的绘图方式、图形符号、色彩结构等都十分精彩,把各地的自然风貌、气候特征、物产和地形情况,甚至信仰风俗都精准细致地描绘出来。西方科学逻辑理念,中国传统文化和制图模式在卫匡国的设计语言中得到了完美结合,具有极高的研究和借鉴价值。

其次,卫匡国呈现了地图设计中能形成高效传达的多元化的艺术处理。

在当下信息点激增的时代,地图的地域文化信息也需要囊括更厚重的内容。比如在网游中的地图制作已经引入了音频、视频,还有3D、AR等虚拟现实技术手段,让读者获得更生动真实的体验。而在二维平面地图设计领域,以地图设计本源的美学思维为探索入口,如何在虚拟的地图与真实的文化情境之间搭建起一条高速通路,卫氏地图在百年后的今天依旧是一则优秀样本。

卫氏地图有着强烈的技术之美,在符合社会审美的同时,他充分调动基本变量,从点线面到色彩纹理符号等,将地域文化信息灵动展示,这样的表达技巧对现代地图设计的进阶有所裨益。

卫氏地图的智慧火花帮助现代地图设计不断开拓空间思维和艺术价值,将人文情怀、科学技术与设计美学相结合的表达方式灌输给后人,为现代地图设计的良性发展提供触点。

三、结论

不可否认,地图设计是一门科学技术,可其中的信息表达却离不开美学思维的加持,尤其是纷繁庞杂的地域文化信息。

卫匡国的《中国新图志》以强大的创新性的设计技巧将中国的地域文化风貌和社会状态系统而直观地呈现,其表现力毋庸置疑。

通过研究分析,我们提炼出卫氏地图设计在地域文化表达上的两方面创举。

一是新颖的视觉语言。

地图设计中,传统方式主要还是依赖文字,而卫匡国则抓住图案、色彩、形状、符号等的表现力,结合地图设计原有的常规线条、文字、数字等,用突破性的说明标注,崭新的组合形式构画成整体,极大地丰富了地图的视觉感受和内容层次,表达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内涵。

二是高效的视觉传达。

卫匡国通过对设计美学、地理测绘学、受众心理学的学习研究,对地图设计元素的灵活运用,把地图设计的基本变量进行了最大程度的灵活调度,包括对色彩、纹理、符号、线条、形状等符号的系统使用和规则制定,实现了高效的视觉感受和信息传达,让读者快速获知和使用地图中的地域文化信息,并对其有身临其境之感。

卫匡国的《中国新图志》是一次具有先进性的创想实践,是无可争议的优秀地图设计作品,是地图设计阶段性发展的伟大里程碑,是当代文化孕育的艺术之美。卫氏地图的诞生鉴证了地图成为地域文化的传达窗口,成为历史演进的真实载体,成为记录人类发展的生动容器。

著名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家王家耀院士曾说:“用创新思维改变地图学,要从思维辨析的角度,打破传统封闭体系,开始一个现代地图学的开放体系。”因此,现代地图设计应引入卫氏地图的设计美学思考,不论是其中的视觉语言意义,还是视觉传达价值,我们都有必要去获取其中的深远价值,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断优化对地域文化内容的精准传达。

希望本文针对卫氏地图地域文化表达的分析观点,能够为铸就地图设计的文化之美,实现新一次的提升与飞跃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借鉴。

猜你喜欢
美学文化设计
仝仺美学馆
杭州(2023年3期)2023-04-03 07:22:36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盘中的意式美学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08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谁远谁近?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艺术启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8
纯白美学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01:37
设计秀
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17
有种设计叫而专
Coco薇(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6
“妆”饰美学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3: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