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辉 宋晓琪
摘 要:枝城方言中的词缀很丰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构词能力较强,包括名词性词缀“子”、“头”、“佬”、“包”,形容词词缀“神”、“哒”等,还有少量的量词词缀、副词词缀等,这些词缀具有衍音、成词、转类及变义等功能。
关键词:枝城;方言;词缀
中图分类号:H1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8)03-0027-05
枝城地处湖北省西南部,位于宜昌市东南方,原属枝江县城,现为宜都市所辖镇。枝城镇古称丹阳,地处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素有“楚蜀咽喉,鄂西门户”之称。枝城方言属西南官话——成渝片,语法与汉语普通话基本一致。但在构词上,词缀的大量使用是其主要特色。
我国对词缀的研究历时久远,汉儒在注疏中就已对词缀有了感性认识。唐宋以降,尤其是清代至今,相关研究渐趋深入,研究内容也相当丰富,既有对古代汉语、普通话及方言词缀的研究,也有对汉语与外语词缀的比较研究。但词缀研究在语法学中一直备受争议,即就词缀的范围言,各家的认定就很不一致。赵艳平在其博士论文中考察了14本词汇学、语法学著作,发现各家在词缀的收录范围上宽窄不一,差异较大。[1]本文拟就枝城方言中得到普遍认可的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词缀做初步探讨。
一、名词性词缀
(一)“子”缀
1.名词词根+“子”。“子”缀附加在名词词根后,组合成的新词数量最多。根据词根是不是成词语素,又可分为两组。
(1)词根为不成词语素,去掉“子”后词就不成其为词,如:
膀子(胳膊) 胯子(腿) 蜂子(蜜蜂) 肠子(单音节不成词语素)
老鸹子(乌鸦) 克蟆子(癞蛤蟆) 礓榻子(台阶) 奶巴子(婴儿)(双音节不成词语素)
(2)词根为成词语素,根据加“子”后词义是否改变,可再细分为两类。
其一,意义发生了改变,转指另一类事物,如:
妈子(乳汁,乳房) 环子(耳环) 梗子(手镯) 腰子(肾) 疙瘩子(面疙瘩)
其二,“子”在成词语素后,带不带“子”缀,词义都不改变,如:
媳妇子 新娘子 老头子 姑娘子(指人)
皮子 手腕子 脸皮子 鼻尖子(肢体器官)
盆子 刀子 煤罐子 窗户子(器物)
虾子 兔子 鸡子 刺猬子(动物)
秧子 瓤子 苗子 茶叶子(植物)
2.动词词根+“子”,表示与动词相关的某些事物,如:
滚子(轮子) 罩子(雾) 挑子(勺子) 箍子(橡皮筋)
算命子 夹子 贩子 印子
3.形容词词根+“子”,组成表人名词,如:
痞子 聋子 尖子(表现突出的人) 油子(油滑的人)
4.量词词根+“子”,复合组成的新名词,在词义上与量词词根具有某些抽象的联系,如:
片子(尿布) 对子(对联) 分子 角子(角状或小颗粒或指钱)
5.“子”缀的延伸用法。
(1)名词/动词/量词重叠式+“子”,表示数量多或体形小的东西,在指人时通常有表示厌恶的意思,如:
①量词重叠+“子”,如:块块子 根根子 坨坨子
②名词重叠+“子”,如:盒盒子 眼眼子 婆婆子
③动词重叠+“子”,如:爬爬子(虫) 盖盖子
(2)“巴子”,用在少数表示人或动物的名词后,如:
“拆”巴子(爱出风头的人) 脸巴子(脸) 下巴子
(3)“角子”,用于指物名词后,表示小颗粒状或者角状物,如:
豆腐角子(豆腐切成小状,油炸) 油角子(油条) 岩头角子(小的石头)
(4)“泡子”,用于指油炸后膨胀的事物,如:
高粱泡子(类似于爆米花) 洋芋泡子
(5)“子子”连用,表示小颗粒状,如:
雪子子 岩子子 沙子子
(二)“头”缀
1.名词词根+“头”,表现某一类事物,如:
岩头(石头) 锄头 镡头(鲁莽的人)
2.动词词根 +“头”,常用于“有 /没得+ 动词词根+ 头”的结构中,表示“(不)值得/(没)有必要……”,如:
笑头(值得笑) 看头(值得看)
玩头 笑头 搞头
此外,“头”作为词缀附着在动词后,起到化具体动作为抽象事物的作用,如:
厌恶头 搞头 抻头 赚头
3.形容词词根 +“头”,常用来指人,如:
憨头 倔头
4.方位词词根 +“头”,表示方位,如:
下头 里头 边头 上头 后头
5.量词词根 +“头”,表示与该量词有关的抽象整体意义,如:
个头 块头 堆头
(三)“场”缀
动词词根+“场”,意思大体上与动词词根+“头”相同,表示有做这种动作的价值,如:
吃场(值得吃) 看场(值得看) 搞场(值得搞) 说场(值得说)
在具体用法上则略有差异,动词词根+“头”,可以用在“有/沒得”之后,而“场”一般用于否定句中,或者构成反问句,不能直接用在“有/没得”后面。
(四)“佬”缀
1.动词词根+“佬”。“佬”附于双音节动词后,如:
(1)杀猪佬(屠夫) 讨米佬(乞丐)
(2)日白佬(经常说谎话的人) “撮剥”佬(扒手) 赌博佬
其中,(1)表示从事某种职业的人;(2)表示经常做某件事的人。
2.名词词根+“佬”。“佬”与表地方的名词连用,表示某地的人,如:
湖北佬 外国佬
(五)“包”缀
1.动词/名词/形容词词根+“包”,特指具有某种特点的一类人:
①形容词+包:刁气包(很挑剔或者调皮的人) 好吃包(贪吃的人)
小气包
急作包(经常尿裤子或者尿床的小孩)
②动词+包:撒尿包(经常尿裤子的人) 齁包(有哮喘的人)
③名词+包:鼻涕包(经常流鼻涕的人)
2.“包”也可以用来表示身体的某一部分,如:肩包(肩膀) 磕膝包(膝盖)
(六)“家”缀
“家”放在称谓词后,表示某一类人:
姑娘家(已经结婚的女人) 儿子家(还没结婚的男人) 大爷家(已经结婚的男人)
老人家 儿家(小孩或者指年纪较小的人)
(七)“伢(子)”缀
1.“伢”与称谓名词连用,主要指年轻的一类人,如:
姑娘伢、儿子伢、徒弟伢(子)
2.“伢”用在指物名词后,用于指称较小的事物,如:
狗伢(子)、岩头伢(子)、树伢(子)
“伢(子)”的读音在枝城方言中,与“儿子”的合音类似,但在意义上与“儿子”没有太大关系。“伢”的本意有小孩子的意思,作为词缀使用时,实义还没有完全虚化。与指物名词连用时,具有拟人的手法。芜崧在《荆楚方言语法研究》中,将“伢(子)” 归类为类词缀。[2]
(八)“伙(的)”缀
“伙”用在关系名词后,表示两个人或几个人有某种亲戚关系,如:
郎舅伙、老表伙、姊妹伙
二、形容词性词缀
(一)“神”缀
“神”缀与单音节动词和拟声词重叠词连用,表示“……的样子”。
1.单音节动词重叠 +“神”,表示一种动作的反复连续,绵延不断,强调动作的状态,如:
抖抖神(不停地抖动) 摆摆神(不停地摆动) 颤颤神(一直颤抖的样子)
暴暴神(青筋凸起)
2.单音节拟声词重叠 +“神”,从声音的方面表現事物的情状,如:
哗哗神 啪啪神 轰轰神 哈哈神
(二)巴煞
“巴煞”位于少数双音节形容词、名词之后,表示“很……的样子”,如:
可怜巴煞(很可怜的样子) 眼泪巴煞(眼泪流下来的样子) 造孽巴煞(很可怜的样子)
(三)“人”缀
“人”缀与动词词根、形容词词根连用,表示某种感受。词组前常搭配“蛮”、“好”等副词,表示程度加深。
1.动词词根+“人”。单音节的动词与“人”缀附加,如:
磨人(吃了不易消化的东西胃里不舒服) 写人(很难写) 找人(很难找)
2.形容词词根+“人”,如:
冲人(味道很刺激) 潮人(形容心里或者胃里不舒服)
冰人(形容很冷) 烫人(很烫) 漤人(接触到了辣椒等很刺激)
(四)“哒”缀
在枝城方言中,“哒”的用法有多种,可作为动态助词、语气词、介词、形容词后缀等。
张玉苹论述了“哒”的各种用法,并根据“持续貌和完成貌在意义上有很紧密的联系”这一观点,解释了词缀“AB哒”中的“哒”与动态助词“哒”同形的原因。[3]“哒”作为形容词词缀,表示一种状态,主要有以下两种用法:
1.一般形容词+哒,如:
热闹哒 软生哒 宽伸哒 凉快哒
2.变体形容词+哒,由ABB式变体成AB+哒,如:
笑眯眯—笑眯哒 光溜溜—光溜哒 黑黢黢—黑黢哒 圆纠纠—圆纠哒
(五)“流”缀
名词词根+“流”,表示“全部/到处都是……”,如:
灰流(到处都是灰) 水流(到处都是水) 泥巴流(全部都是泥巴)
三、兼类词缀
(一)“的”缀
关于“的”是否为词缀还有不少争议。本文根据朱德熙的观点,“按照结构主义的原则把‘的分化为副词后缀、状态形容词后缀”。[4]
1.“的”做形容词后缀,形容词+“的”,构成形容词,主要出现在三种状态形容词后,如:
①AA式+的:满满的 细细的 光光的
②ABB式+的:胖乎乎的 笑眯眯的 软绵绵的
③AABB式+的:规规矩矩的 仔仔本本的 舒舒服服的
2.“的”做副词后缀,单音节动词重叠+“的”,构成副词,如:
转转的:转转的找(四处找)
飞飞的:飞飞的跑(飞快的跑)
跳跳的:书跳跳的看(快速的看)
想想的:想想的说(挖空心思的说)
(二)“巴”缀
1.“巴”做形容词的后缀,形容词词根+巴,起到加深程度的作用,主要形容人的性格,也可以形容事物的属性,如:
张巴(吵闹、不懂事) 直巴(直爽) 捏巴(犟、脾气大) 干巴 紧巴
2.“巴”做名词后缀,名词词根+巴,表示场所,如:
草巴(草地) 场巴(空旷地) 河巴(河边)
“巴”与其他名词连用,在普通话中也常有此种用法,表示某一类人或身体某个部位,如:结巴、哑巴、嘴巴、下巴。
四、词缀的功能
关于词缀的功能,学者们多有论述,角度也有所不同,有从语法和语义两方面划分,也有从表义功能、定性功能、调配音节、避免重复等几方面论述的。本文根据李小凡先生对汉语词缀功能的相关阐述,简述枝城方言词缀的相关功能。
(一)成词功能
成词功能是词缀最基本的功能。词缀附在某些不成词语素后,连在一起构成单纯词,增加音节数量,如:细细—细细的、膀—膀子、磨—磨人、岩—岩头、里—里头、抖抖—抖抖神、孙—孙伢等。以上各类词,词根与词缀关系密切,依赖性强,词根必须有词缀附加在后,才能独立成词。此时,词缀是词根不可省略的一部分。例如,单音节动词重叠是不能单独使用的不成词语素,附加词缀“神”之后,“抖抖神”等就组成了能够独立使用的词。
(二)转类功能
转类是指“词根是属于某一词类的成词语素,附加词缀后变成另一词类”[5]。简言之,就是改变词性,使附加式合成词的词性与词根的词性不相同。在枝城方言中,词缀的转类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词根是动词或形容词,加上后缀后变成名词,如夹子、滚子、罩子、赚头、搞头、甜头、写人、找人、吃场、玩场等。词缀将动词名词化,表示与动作相关的工具、对象或者相关的人;或是将形容词名词化,表示具有形容词性质的人或事物。二,词根是动词或名词,加上后缀后变成形容词,如:伤人、潮人、冰人、哈哈神、嘩哗神等。
(三)变义功能
词缀的变义功能较为复杂,一方面指改变词根的理性意义。词根本来就有的意义,加上词缀后,词义发生了改变,组成了新词,如:环—环子、罩—罩子、磨—磨人、口—口子、堆—堆头。加上词缀后,词根的意义得以延伸,新词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变义功能的另一方面是增加词的附加意义,如限定词义范围,表示“指小”的意义;增加词义的修辞色彩,使词语具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如表厌恶、喜爱、亲昵等。
在枝城方言中,指小名词的构词方式主要有三种:“头”缀、“伢”缀和“子”缀。“头”的指小功能主要体现在一些词可以表示整体中的某一部分,如零头、饶头、搭头、砖头等;“伢”的本意有小孩的意思,实意虚化后仍保留“小”的意思,与指人名词、动物名词及一部分单音物名词连用,构成小称,如:学生伢、姑娘伢、牛伢(子)、屋伢(子)、板凳伢(子)等;单音节动词、名词和形容词重叠与“子”缀附加,表示一种“小称”,如:根根子、尖尖子。
在情感色彩方面,枝城方言中的“佬”、“家”、“包”系指人的名词,通常含有贬义,如:好吃包、急作包、痞子、聋子、姑娘家、婆婆家、日白佬、啜白佬、赌博佬等。“包”与“佬”通常和某些表示恶习的词连用,“子”与表示有某种缺陷的名词连用,表示厌恶。“家”表示贬义的情感色彩需要结合一定的语境,表示这一类人具有某种让人厌恶的品性。而“流”、“人”、“神”这几个形容词后缀,组合成的新词通常表示主观上的厌恶、“不愉快”等带有斥性的感受,如灰流、晃晃神、冰人等。
(四)衍音功能
词缀的衍音功能是指词缀“既不能改变词性,也不能独立成词,同时又不改变词义,是一个羡余成分。”[6]此时,词缀只是通过增加音节,起到增添词语节奏感的作用。例如,在枝城方言中,词缀“子”与许多单音节成词名语素连用,起到衍音的作用,如:鸡子、狗子、猫子、皮子、章子等。去掉“子”字,并不会改变词语的意义、用法、性质,包括感情色彩等。形容词词缀“巴煞”放在形容词词根后面,也只起到凑足音节的作用,如:可怜巴煞、造孽巴煞等。词缀的衍音功能满足了汉语双音和多音化趋势的需求。
通过以上对枝城方言中词缀现象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枝城方言中的词缀构词能力很强,部分词缀为当地的特色词缀,与汉语普通话有较大差异,且大多与生活中的基本词汇组合,构成新的附加式词语,表达多样的意义,具有浓郁的枝城地方特色。
注 释:
[1] 赵艳平:《现代汉语词缀研究》,河北大学博士论文,2014年。
[2] 芜崧:《荆楚方言语法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年。
[3] 张玉苹:《宜昌方言中的“哒”》,《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4] 朱德熙:《从方言和历史看状态形容词的名词化》,《方言》,1993年第2期。
[5] 李小凡:《苏州方言语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6] 侯超:《汉语词缀的功能与皖北方言的“子”尾》,《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责任编辑:王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