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良情绪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8-07-13 09:03:36李晶
天津教育·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状况维度

李晶

情绪是个体对客体的一种主观认知的反映,其是由各种思想、感觉和行为综合起来产生的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表现形式。而不良情绪则是指一个人对客观刺激进行反映之后所产生的过度体验,其表现为一种负面的行为方式。不良情绪包括紧张、焦虑、悲伤、 愤怒、痛苦、难过、抑郁等表现形式,这些情绪的反应都称为不良情绪。

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被统称为高年级学生,这个时期的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他们在身体和心理方面开始从儿童向少年转变,对外界的事物有着极强的敏感性,但自控能力低,没有自我安慰能力,容易造成强烈的情绪体验,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良情绪的爆发。

本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良情绪的反应进行了调查研究,希望从中找到产生不良情绪的反应的原因,并找到相对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地发展。

研究假设

根据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第一,小學高年级学生不良情绪的表现水平总体状况存在差异;第二,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良情绪的表现状况在性别方面存在差异;第三,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良情绪的表现状况在年龄方面存在差异;第四,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良情绪的表现状况在担任职务方面存在差异;第五,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良情绪的表现状况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存在差异。

研究结果

本研究的调查表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陈会昌(2010)教授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适应性量表》进行测量,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检验分析方法,从性别差异、年龄差异、担任职务差异以及是否独生子女方面进行差异性分析。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良情绪总体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研究使用的问卷是5点记分,得分越高,说明不良情绪水平越高,由表1显示,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良情绪现状研究描述性统计总得分是3.25,各分项结果也都处在均值3之上。处于中等到稍高的得分说明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良情绪现状存在健康问题,其中表现程度最高的是敌对,最低的是抑郁。

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良情绪的表现状况在性别方面的差异

采用SPSS17.0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良情绪在性别方面的差异性情况,结果见表 2。

由表2显示,从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良情绪状况在男女性别差异测试各项维度的得分情况来看,除敌对以外,女生各项维度的得分均高于男生,并且也与男生有明显差异,这说明女生的症状和行为更多地表现出不良情绪。

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良情绪的表现状况在年龄方面的差异

采用SPSS中的方差检验分析法,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良情绪在年龄方面的差异性情况,结果见表 3。

由表 3显示的数据分析可知, 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良情绪与年龄有着很密切的关系。除10~12岁在敌对维度上存在差异性外,在焦虑、抑郁、孤独、恐怖四个维度上,10~12岁的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不良情绪跟年龄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而且12岁学生各项维度的差异性均为显著水平差异,且得分均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这说明12岁学生的症状和行为更多地表现出不良情绪,更进一步地说明学生们在面对小学升初中的升学考试时会不自觉地产生不良情绪,这表明素质教育下的教学体制依旧会对学生造成情绪方面的影响,学生对自我情绪的把握能力还有待提高。

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良情绪的表现状况在担任职务方面的差异

由表4显示的数据可知,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良情绪状况在担任职务方面差异测试各项维度得分的比较中,除抑郁维度外,非学生干部得分均高于学生干部,这说明非学生干部的不良情绪状况在整体上高于学生干部。说明学生干部是班级中学习以及工作能力都相对较强的学生,经过实践的锻炼,形成了较好的心理素质,面对不良情绪时能很好地化解,通过工作时间来消化不良情绪也是他们的优势。

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良情绪的表现状况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的差异

采用spss17.0的独立样本t检验, 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良情绪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性情况,结果见表 5。

由表 5显示的数据可知,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良情绪状况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差异测试各项维度得分的比较中,独生子女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这说明独生子女的不良情绪状况在整体上显著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学生不良情绪症状较为严重。从是否独生子女这方面来看,造成小学高年级学生有不良情绪状况的问题,不仅有个人原因,更是家庭原因的写照。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家庭的溺爱是造成学生不良情绪水平较高的关键所在。

结论与建议

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与相关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良情绪总体水平不佳,本研究显示的结果与预测的结果一致;第二,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良情绪状况在学生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比女生的不良情绪水平较低;第三,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良情绪状况在学生年龄上存在显著差异,12岁的学生由于处于即将毕业的情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不良情绪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的小学高年级学生;第四,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良情绪状况在学生担任职务上存在显著差异,班干部的不良情绪水平低于非学生干部; 第五,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良情绪状况在学生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的不良情绪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

建议

改善家庭教养方式,调整儿童不良情绪

(1)指导家长进行科学的家庭教养

父母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要因势利导,而不是两个极端。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生活的能力,而不能过分溺爱。孩子之所以在面对陌生的环境时会出现焦虑,主要的原因就是对家长的过分依赖性,家长对此应加以改进。

(2)通过参与式培训来培养和谐的亲子关系

学校可通过组织一系列的亲子活动来增加父母与孩子的互动和了解,拉近关系,帮助孩子化解青春期的各种烦恼,渡过这一充满矛盾的时期。通过组织互动活动,能让家长意识到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很多孩子之所以会出现不良情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导致的。因此,要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3)采用系统式家庭治疗

这是一种干预原家庭成员与儿童相处模式的新兴心理治疗方法,是以通过系统研究家庭内部的心理发展过程、发展行为以及家庭成员间沟通交流的状况为核心,改善家庭中不良的互动关系,帮助儿童在家庭中改善不良情绪的方法。其主要策略是了解家庭压力模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对整个家庭的干预来改变个人家庭教养模式的心理状态,使家庭产生新的冲突,获得新的变化(情感和行为),生成新的规则和互动模式。

发展良好同伴关系,改善儿童不良情绪

(1)情感训练法

教师要给予独立能力差、环境适应能力差的孩子以足够的关怀,帮忙他们适应环境,从而减少孩子的焦虑,引导孩子正确向上;对于那些顽皮的孩子,一方面,教师要加强教育,给予适当的批评,但要杜绝体罚。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因人而异,给予关注和关怀,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重视,满足孩子想引人注意的心理。教师要与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恪尽职守,随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以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和教育。

(2)系统式团体心理辅导

学生处于小学高年级时,教师要围绕学习适应能力(如抽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对言语指示的理解能力和读写算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等)和社会适应能力(如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与遵守规则的能力、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主动性、人际交往能力等)对学生进行培养,以降低青春期变化所带来的关于学习、社会适应等不良情绪反应,帮助儿童顺利实现儿童期和青春期两个不同时期的过渡。同时,要准确把握促进儿童个体身心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不仅重视知识上的衔接,更要注重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一般来说,系统式团体心理辅导主要针对有孤独情绪和自卑情绪的儿童。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状况维度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中华诗词(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0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中国外汇(2019年13期)2019-10-10 03:37:38
图说
遵义(2018年21期)2018-11-19 06:34:56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金桥(2018年1期)2018-09-28 02:24:50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光的维度
灯与照明(2016年4期)2016-06-05 09:01:45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独生子女需要的是保障而非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