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亮
分层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的教学方法。本文从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教学分层和课外作业分层三个方面阐述了分层教学的措施,重点强调学生分层次、教学分层次,使所有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实施分层教学的依据
理论依据
高中数学的教学不同于小学、初中数学的教学,其内容相对较多,难度也有所增加。一些学生的初中数学基础本身不够扎实,没有为学习高中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再加上高中数学难度的增加,这就使他们学起数学来倍感吃力,甚至有的同学对学习高中数学失去了信心和兴趣。而且每个人学习数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同,这就使得学生的数学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必须针对教学的内容和不同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层次地实施教学计划,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基础上学有所得,最终使整体学习质量有所提高,达到预期效果。
实践依据
在传统教学模式和教材的影响下,高中数学存在的不足和弊端逐渐显露出来。第一,教和学的问题。高中数学教材理论性较强,学生对一些抽象性的概念难以理解,再加上高中数学的习题量大,各科作业也很多,会导致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充分、理解不够到位,时间一长就会落下很多内容,产生厌学现象,认为自己学了也不会,不如不学,这就是教和学的问题。第二,不能正常吸收数学知识。高中只有三年时间,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大量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所以授课不能按照大纲的要求完成,只有尽可能地压缩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而不是正常吸收。
分层教学的实施
教学目标的分层
学生基础的不同和教材的复杂多样要求教师设计分层次的教学目标,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理解数学的能力;第二,学生吸收所学数学知识的能力;第三,学生处理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第四,学生处理综合数学问题的能力;第五,学生应用数学处理复杂数学问题的能力。依据这五条,可把学生分成三类,对每一类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基础差的学生在学习时要求完成上面的前三项;基础一般的要完成前四项;基础好的要完成全部任务。
例如:在学习数学公式时,基础差的学生仅要求记住即可;基础一般的不仅要求记住,还要会運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而基础好的要求他们不仅会应用公式解决简单问题,还要求会推导出公式的变形解决复杂问题等。
课堂教学的分层
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与学是双边活动。课堂教学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可以把基础一般的学生的教学内容作为基准,同时兼顾基础差的学生的知识传授,以及基础好的学生进行提高能力的锻炼。让基础好的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完全掌握、完全“吃透”;基础一般的学生大体掌握,课下能够自己复习消化;基础差的学生基本掌握,加以反复练习后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课堂提问方面,教师要分层次地对学生提出问题,可以针对基础差的学生提出一些基础知识的问题,帮助他们巩固基础,而把拔高的问题留给基础好的学生,以拓展他们的上升空间。通过这样分层的课堂教学,既保证了基础一般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让优等生的上升空间得以扩大,学困生也可以紧跟教学进度,而且学生的理解数学能力、思维能力都有所提高,积极性也大幅度上升。
课外作业的分层
课外作业的作用主要是对上课讲过的知识加以巩固,可以让基础好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让基础差的学生反复巩固课上的数学知识,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完成每一章每一节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要适当地给学生布置作业,布置作业的内容也要因人而异,基本也分为三个层次: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课本的课后习题是他们的主要任务。课后习题以基础知识为主,能够加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基础一般的学生要在完成课后习题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难度稍有上升的数学题目;基础好的学生的作业在难度上要有提高,具有一定灵活性并加以时间限制。
结语
综上所述,要实施好分层教学,就要从教育者本身出发,从教学实际出发,教师本身应有分层教学的意识,要能够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教学。因此,要想让分层教学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必须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既要发展基础好的学生,又要照顾基础差的学生,让基础好的学生更好,基础差的学生也能真正地学到知识,使他们有成就感,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