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故事国际表达——赵启正新闻传播案例》一书正式出版发行。赵启正原任国务院新闻办主任、上海市副市长兼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他被誉为“中国的形象大使”。 “我赶上了一个改革开放的大时代,是潮流把我冲进了这个领域。”新书发布会现场,赵启正如是说。
从浦东开始外宣之路
20世纪90年代,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做出浦东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赵启正担纲浦东新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
似乎从一开始,沟通和“说明”就成为赵启正的“天降大任”。
这一启发,来自于1993年某天的上海。那天,赵启正会见了一家美国航空公司的总裁。总裁问他:“从这里去浦东,是乘飞机,还是走高速公路?”看似不经意的问题,一下提醒了赵启正,黄浦江对岸的浦东,在多数人脑子里还是陌生的,该如何提升浦东的“存在感”?此后,赵启正不断地接待媒体,不厌其烦地讲述浦东开发的态势和政策。他的最高纪录是一天会见了11批外宾,外国媒体因而称他为:“浦东赵”。许多外国元首也成为了赵启正的老朋友。
1991年12月22日,“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乘专机飞往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赶去参加独联体国家领导人的一个会议。途中在上海加油,不巧碰上大雾,不能起飞。阿拉法特十分生气,要求以革命的名义起飞,谁都劝不了他。
结果,彼时还分管上海市外事工作的赵启正去机场跟他谈。赵启正回忆,当时他说:“阿拉法特同志,您不能起飞。”
阿拉法特問,为什么不能?
赵启正说:“因为您是我们的同志!”
这句话感动了阿拉法特,他同意不起飞,但条件是,赵启正得陪他聊天,直到飞机起飞为止。这一聊,就是七个小时。赵启正则在这个非正式场合,给阿拉法特讲述了浦东开发的意义和前景。两人相谈甚欢。最后,阿拉法特挽着赵启正,在机场草坪上边走边谈。
赵启正当年一直对浦东的干部说,“我们出国未必能见到那些国家的总统、总理与部长,但他们来上海了,我们就有较长一段时间跟他们交流。(一定)要介绍浦东。”
连赵启正自己也没想到,后来他竟然会走上专业的外宣道路。1998年1月,赵启正获任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并于3个月后被“扶正”。
“解疑释惑,这是我的职责”
2009年3月,赵启正被确定为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新闻发言人,成了一名“新闻官”,开启了“向世界说明中国”的时代。
2010年3月2日15时,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赵启正面对“谷歌退出中国事件”的提问时回答:
“中国民间有个谚语,‘好马不吃回头草’,这句话有毛病,如果有好的草为什么放弃?好马要吃好草,所以回头的马是聪明马。中国的互联网是开放的,中国继续为外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保护其合法利益。”“回头的马是聪明马”一时成为流行语。
2012年3月2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现在中国已经有1.85亿老年人,未富先老也给中国养老体系带来很大冲击。请问发言人,全国政协对此有什么建议?”
赵启正笑答:“你提出的这个问题与我本人密切相关,因为我是合格的老年人,我得好好回答。”
“合格的老年人”来回答中国养老问题,令人倍感亲切和信赖。
这种沟通的技巧引来海内外广泛称赞,也引来一些记者的疑问:“您会给记者布置问题吗?”
赵启正对此坦诚相告:“我们花了将近一个月时间住在郊区,连续作战,尽可能充分地进行准备。工作团队事先从各媒体和各部委调研了解到近千个热点问题,从中归纳分析,对筛选出的最可能被问到的几十种问题进行梳理。”
赵启正也深知,不存在问不倒的发言人,他在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时坦言:“请你告诉你们的驻京记者,要问我问题……越是敏感的问题,越是有回答的必要。因为这说明大家在这方面误会越多。解疑释惑,这是我的职责。”
“要拿出原生态苹果”
努力推动我国的新闻发布制度改革,是赵启正担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时的一项重任。“我们用很大的精力培训了中国的新闻发言人,鼓励他们改变讲故事的风格,少用艰深词汇,少用宣传口吻,而要讲朴素真实的故事。”
印度总统拉马斯瓦米1991年访问上海时,赵启正陪同他参观。在一个成功脱贫的乡里,乡长通过GDP、人均收入等一系列数字讲农民生活变化,总统听了不甚了然。随即访问农民家庭时,总统问农妇:“为什么儿子和儿媳妇的房间比你们的大?”农妇说:“因为儿媳妇是我们的第一客人,必须好好待她。”在爽朗的笑声中,印度总统感知了中国妇女的地位,满意而去。赵启正后来多次讲起这个故事。他把中国故事比作“苹果”:“最好拿出原生态的苹果,不要把丰富多彩的故事,变成单调的数字。”
站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赵启正回望来时路,对自己的评价只有一句话:“我只是顺应时代召唤,在每个岗位都从头做起好好学习,并且做适当改革的人……”
(摘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