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国佳
随着艺考热度升高,其专业考试难度、文化课考试难度都在不断攀升,“最难艺考年”这个定义随之连年刷新。不少人认为,“艺考热”是一种“虚火”,是浮躁的表现,修炼内功、注重内涵才是应有之道。也有人认为,青春追梦无可厚非,这也反映了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对人才的需求。(3月26日 《光明日报》)
近几年,“艺考热”持续升温,报考人数屡创新高。对此,不少人认为,“艺考热”是一种“虚火”,有些考生把藝考视为高考捷径,盲目报考,是浮躁的表现,因此该让“艺考热”降降温,让艺术学习回归理性了。也有人认为,经济越繁荣、社会越安定,人们对文艺产品的消费需求就会越旺盛,“艺考热”正反映了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艺考热”,既不盲目否定艺考给学生创造的“追梦空间”,也要引导社会、家长、考生谨慎选择艺考,根据各自的现实条件、兴趣爱好、人生规划等作出决定。
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艺考热”其实不是坏事,其反映的是人们的精神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精神生活的升华,电影、电视剧、新媒体、VR新技术不断发展,证明人们的精神需求正在不断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地方都存在艺术人才短缺的问题,艺术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因此,艺术教育方兴未艾,“艺考热”也在情理之中。
同时必须看到,当前很多学生选择艺考,存在盲目跟风的情况,没有认真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很多选择艺考的学生,并不全是因为真的热爱艺术,有的仅仅因为艺考不需要太高文化分就选择它,希望走高考的“捷径”。这样的认知其实很危险,因为从当前高校的录取状况来看,越好的学校对艺术科目、文化科目的成绩要求越高,并不存在走“捷径”一说。
此外,有意向选择艺考的学生,除了要考虑自身的爱好、天赋,还要考虑经济因素。众所周知,培养艺术人才的成本是很高的,因此学习艺术的费用也往往要比别的科目高出很多,这是学生和家长必须好好考虑的问题。毕竟,艺术上的成就有时除了个人水平,还需要机遇与平台,从投入与回报的角度来说,并不一定每一个艺考生都能“成名”,由此所带来的“回报”或许会大打折扣。
“艺考热”折射出我国艺术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需要各方理性面对。教育部门应制定统一的艺术类院校考试规则和流程,初试、复试也要有一整套规章制度来规范,以确保公平公正。艺术院校在办学时,切不可盲目扩大招生,导致市场饱和,造成艺术学生一毕业就失业,更不能把所有的艺术生都按照“明星”路线培养,还应培养未来的艺术教师、乐团成员、幕后艺术工作者等,满足艺术发展的多元需求。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