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莉
(国家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青海 西宁 810007)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让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是“三去一降一补”,“三去”一是去库存,目的是提高资产质量,降低超期应收与超期库存,消除低效与无效资产,提高资产周转效率;去杠杆,目的是降低资产负债率,去产能即如何化解过剩产能,努力消灭亏损企业,进一步减亏或扭亏;“一降”即降成本,企业要想高质量发展,就得千方百计降成本,低成本才是企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由之路。
目前企业从事成本管理人员的思想仍沿用“老一套”方法,即停留在片面地降低成本水平,强调节约和节省上,忽略成品投产前、制造过程、流通过程中的控制。其次,各企业对成本管理思想认识不足,仍停留在只是会计人员的事情,而成本管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核算、分析、决策、控制和考核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企业各个环节和每个人,是企业自上而下,全员参与和全过程管理的过程。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企业成本管理,无论是作业成本法还是成本企划,其运用的都是系统的、全方位的成本战略管理机制,从使用的具体方法到参与的人员,无不体现了这一点。但目前国内企业在成本管理机制方面,虽然建立起内部成本管理制度,但原始记录、资产盘点、定额管理、计量验收等基础管理制度都不完善;虽然制定了一些制度,但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只求形式,不讲实效,对制度的执行缺乏全面监督、考核,没有将考核指标切实落实到个人,达不到调动职工积极性的目的。
企业在成本管理方法方面,过分依赖传统的成本会计系统,无法满足企业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需要。传统成本会计系统局限于提供产品财务方面的信息,不能提供管理人员所需要的资源、作业、产品、原材料、客户、销售市场和销售渠道等非财务方面的信息,不能提供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以及各个环节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由于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扭曲,从而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企业或者以高新技术来增加企业的价值,或者以降低成本的方法来维持企业的竞争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的要求下,企业要想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降本增效,需要采取重新梳理价值链的方式,了解企业的各个生产节点和岗位情况,采取“精益生产”的管理模式,将每个节点、每个岗位进行重新衔接与优化,以达到“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管理效果,在通过流程再造的过程中,不必要的岗位可以删减,部分岗位可以采取合并措施,确保各个岗位的工作量趋于饱和状态,并结合管理学的专业知识,促使各岗位工作进入标准化状态,使得单位时间内能产生最大生产效益。
引进高新技术,以机器合理代替人工作业,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政府对于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给予了相应的优惠和补偿政策,“营改增”政策也推动了企业从低效、耗能的人工操作转向高效、低能的机械化操作。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企业应积极利用改革带来的红利和优惠,根据政策优势,积极淘汰落后的生产线路、机器设备和管理方法,聘请相关专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加强新生产设备的引进和管理方法的改革,推动“机器换人”理念的施行,在当前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企业采用机器换人的措施,契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优惠政策,既能获得引进机器设备的优惠,又能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有一项为“去杠杆”,财务杠杆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但是其也存在较大的风险,一旦行业出现跌势将会导致企业的偿债负担激增。因此,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需要精细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将财务管理上升到战略层面上来,根据企业的战略决定制定科学配套的财务战略,提前制定财务杠杆运用战略,避免企业过度依赖财务杠杆,并在企业内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搭建财务信息管理平台,将采购管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销售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现金支出管理、生产运营管理,集中于统一的财务信息管理平台。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监督每一笔资金使用的作用,运用“滚动预算”结合“零基预算”的方法,将企业降本增效动态化,根据不同时期的经营情况,最大化缩减企业经营成本。
现代成本管理强调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产生了战略成本、全面成本、作业成本、生命周期成本等多种管理模式,相应的成本管理方法包括标准成本法、目标成本法、ABC作业成本法、差异分析法等。电力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成本管理方法,而且有效运用ERP等信息管理系统对成本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并形成完整的成本费用明细资料,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企业应全面推行成本预算制度,确定成本预算指标,然后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车间以及班组。预算监督人员要深入基层,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成本预算执行情况,利用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动态监管,分析预算偏差原因及其合规性,然后提出改进建议。采购部门要坚持“三比采购”原则,制定合理的招标计划和采购计划,严格控制材料设备的价格和质量。使用部门要设置成本责任中心,充分贯彻材料限额领取制度,降低各种资源消耗。对成本损耗较多的环节,可采用专人负责制,反复核对和优化,提高成本管理成效。
首先要进一步优化企业资产结构,提高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加快资产周转速度。同时还要提高对资产风险的管控能力。例如企业在融资时必要要考虑融资成本与企业收益成本之间的关系,避免因融资成本大于收益成本而造成的错误投资决策;其次建立完善的内外部审计制度,优化财务监督控制体系。一方面要及时根据供给侧改革要求对内部进行风险管控,根据存在的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措施,规避企业风险。另一方面要建立事前、事中以以及事后审计体系,通过审计提高财务管理工作。
总而言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企业成本管理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企业更应练好内功,从传统成本管理思维中摆脱出来,不只是降低显性成本,同时还需要控制隐性成本,以更加全面、动态、科学的方式管理成本,深入推进“降本增效”工作,全面降低成本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