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玉庆 高 源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行,河北 唐山 063000)
2018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当场宣布,将有可能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美国以损人不利己的方式发动了贸易战,波及范围较广,对中国金融业来说,这无疑可视为一堂生动的教育课,提醒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市场变化,降低金融风险。
经济形势层面,中美贸易摩擦自7月6日实质征收起,就开始逐步升级,其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3月贸易逆差出现;5月和6月投资和消费增速创下新低,经济数据全线走弱,订单指数、进口指数均有所下降;欧元区和新兴市场走弱明显。诸多表现证明,受贸易战影响,我国的海外需求陷入了疲软态势,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强[1]。通货膨胀层面,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不大。中国的反制关税措施对汽车、农产品等目标进行了进口限制,这类商品的可替代性较强,对美国加征关税并不会极大抬升国内的通胀影响。产业结构层面,美国贸易战的主要矛头就是中国科技,企图通过为中国的科技发展道路设阻而延缓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行之路,中美贸易战升级,使得中国在军工、芯片、汽车零件和集成电路等领域面临一系列麻烦,这些问题要求中国着力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产业结构升级,通过高端制造业增强大国博弈过程中的竞争力。
“稳健中性”是货币政策的主基调,党的十九大后,我国的货币政策依旧保持着连续性和稳定性。受贸易战影响,国际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多变,我国对货币政策进行了微调,如降准和扩大M L F操作量等,以确保“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三者之间的平衡。货币政策的微调受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变化影响巨大,贸易战加之国内去杠杆,使得企业的整体融资环境偏紧,实体经济在在金融的资金供给方面存在结构性的短缺现象。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货币政策要满足实体经济合理的融资需求,随着债市融资难度不断加大,影子银行不但萎缩,“宽信用”逐渐成为改善金融环境偏紧的主要途径[2]。当前,我国依旧坚持货币政策的基本基调,大力支持“债转股”,强调结构性、定向投放流动性,这主要是由于“防风险”是首要攻坚战,中美贸易战虽有影响,但操作目标还是去杠杆,只是由原本的总量操作逐渐转变为结构操作,其根本并未发生变化。
总体上看,上半年的货币市场利率中枢在走势上呈现出前高后低的特点。从流动性环境的转折点看,时间正处于美国在三月份发起的贸易战之前,这既体现出国家决策者对贸易战的重视,又表明决策颇具前瞻性。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带来了市场避险情绪的上升,由于资本的外流会造成国内流动性放缓,人民银行的态度日益明确,即通过货币微调抵消冲击。近年来,杠杆政策备受关注,四至五月期间,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进行了两次会议,均提到国有企业去杠杆的问题,确定了结构性去杠杆的发展思路。这表明,在未来,金融体系流动性所受的影响将逐渐减弱。
近期,人民币汇率逐渐由“双向波动”向“单向走弱”的方向发展,人民币贬值的原因,一方面是美联储的加息预期加快,致使美元持续走强,另一方面是中美贸易战为经济发展和贸易顺差带来了不利影响。上半年来,我国的经济在整体上呈现出坚韧性,但也面临着下行压力,在此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承受的压力也不断增加[3]。无论贸易战成何种走势,贸易顺差收窄都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这也是人民币难以升值的主要原因。人民币贬值会加剧资本外流的风险,资本外流还受到美国债利差收紧的影响,因而加剧风险更大。为了应对这一情况,人民银行很可能加大对资本管制的力度。
贸易战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较大,由于投资者产生了担忧情绪,中美贸易战恶化会引发市场的恐慌,其进程直接影响着股市的走向。股市下跌加剧了质押市场的平仓风险,造成的负面效应会同时冲击经济和信用市场。股票质押账户在股市下行的态势下将达到止损线,强制清盘的几率很大。首先,强制清盘会通过增加抛售压力加剧股市下跌[4]。其次,清盘压力会增加企业的融资困难,是资金流动性面临更大风险,从而迫使企业放缓生产,频繁出现上半年的信用违约现象。
2017年以来,我国债券市场一直处于“慢熊”状态,中美贸易战将这一局面扭转,带来了“慢牛”行情。迄今为止,我国的的十年国债收益率已经下滑了30bp左右,而中美利差也接近历史地位,保持在55-70bp的范围。若中美利差的下滑进一步加剧,中国所面临的资本外流压力将更大[5]。在信用债违约频发的环境下,信用利差在贸易战升级依赖逐渐拉大。自三月起,5年中票、1年短融的AA级和AAA级利差扩大了50bp,AA-级和AAA级利差上涨超过120bp。因而四月起,人民银行开始进行货币的微调,再融资层面加大了对企业的支持,同时增加了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不断强调结构性去杠杆,预计通过“债转股”、“宽信用”等手段改善融资环境。
贸易金融分为国内外两种业务。国内业务基本不会受国际贸易战的影响,贸易战无论以怎样的方式收尾,两国都不会停止大国之间的博弈。中国将逐渐掌握大国重器,在经济结构和产业调整上促进升级换代,快速企业的优胜劣汰,从而影响国内的贸易结构[6]。国际业务由于中美贸易战会出现外贸出口放缓的问题,直接对金融业务产生影响,但由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占比不大,且开展国际业务的机构多是规模大的股份制银行或国际化的大型商业银行,这类机构适应性较强,资金雄厚,具有更加的抗风险能力,因而全行业受影响的程度较弱。
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升温,使得我国进一步扩大了对外开放,加大了金融行业的开放力度,这对金融体系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金融度外开放可以引入更多国外参与者,是我国的金融行业结构更为丰富,从而倒逼国内的金融机构提高忧患意识,改善自身技术,强化竞争力。境外机构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值得借鉴,金融对外开放有助于提升金融行业的综合实力,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促进金融行业的高水平发展。另外,外资机构的入驻,对国内金融行业的竞争格局来说是一种冲击,在人才、客户等资源层面,中外企业之间将面临更激烈的争夺。深入来看,金融业对外开放扩大也是对金融制度的考验,国家需要健全金融相关制度,为金融安全和风险防范提供保障。
金融行业的关联性极强,因而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经济到金融,再延伸到经济领域和金融市场,相互传导。面对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金融业应及时掌握国家大政方针的动态,以国家决策和监管做指导,提升自身风险防控能力,同时,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发挥金融力量助力国家拉动内需,打好贸易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