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辉
(保险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金融业关乎着国家安全与民生之大计。国际金融局势的每一次动荡都波及全球,为成功化解金融风险,提高我国政府规避金融风险的智慧与定力,并促进国内金融市场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金融专业人才所发挥的作用无可替代。为此,对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高度重视。其次,国内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发展,为高职金融的教学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与新的要求。为使高职院校所培养的金融专业人才更好地能与市场接轨,满足用人单位对金融专业实用技术人才之需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根据国内外金融行业的发展与变化,适当调整自己的职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向,匹配社会对所需金融人才的岗位需求。开设金融专业的高职院校也是培养金融专业技术人才的主阵地,为使培养出来的高职生能够更好奉献才能、服务于社会,继续加强对高职金融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非常必要。
笔者在专家老师的指点下,制定了访谈纲要,对在湖南省高职金融专业任教的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对随机抽样的金融专业90名高职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后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然后经过统计、梳理与分析,发现问题如下:
目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在金融专业教学中,坚持以教材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强调高职生对教材内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教学过程成为了师生之间口耳相传的纯理论传授过程。具高职生反映,校方偶尔也开展了与理论知识点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但在时间安排方面比例太少。由于课堂教学占比重较大,高职生的所学多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表象之上,不仅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同时也忽视了对高职生职业能力与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培养。同时,由于高职生实践环节中锻炼的不足,导致了与用人单位所要求的实用性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还有落差,不利于金融专业高职生毕业后的顺利就业。
每一轮高职金融课程的编撰与修订,需要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组织下,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及众多资深专家、教授的心血与智慧。但由于编撰与修订等过程的复杂性,一般情况下,高职所用金融教材要投入使用3-5年左右。众所周知,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国际与国内金融领域的新发展、新动态也层出不穷。这样以来,在国际金融领域,昨天发生的重大事件往往不可能立即添写入教材之中,例如美国特朗普上台后开始的对外贸易战,无疑对国际金融市场成剧烈震荡与冲击,显然在教材内容中还没出现,作为金融热点问题,但又非常重要。这样以来,致使现行金融教学内容就凸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如果金融科任教师嫌麻烦、不思进取、照本宣科,所讲授的内容不能与国内外金融界的热点问题相连接,也不去拓展与延伸,高职生感觉无新意,则会被动地坐在教室内耗时间,慢慢就丧失了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则不利于金融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教师的教学方法是有效开展教学的重要支撑。高职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效果如何,与科任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息息相关。访谈发现,传统的课堂讲授法,依靠教师一人的宣讲,不利于高职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提高,也不利于他们专业素养形成与综合能力的提升。而很多教师虽然做到了精心备课,重点难点突出,授课也非常认真,由于只注重了课堂个人单一地“满堂灌”,不注重对高职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思维的启迪与自学能力的培养。站在讲台上只是一味地强调重点,或结合重点习题,教师直接给出结论与答案。不难发现,由于缺乏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互动探讨、交流与互动,这就制约了高职金融教学改革的终深发展,同时也制约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走访调查发现,当前高职课程在考核方面,本分金融专业科任教师也结合了高职生的学习态度、出勤率等日常表现进行了综合性考评。问卷调查发现,但基本上还是侧重于期末的纸笔考试。纸笔考试的优点是简便,可操作性强,但缺陷是过于强调高职生对书本理论知识的识记,忽视了高职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等。相关研究证实,此考核模式下培养出的高职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欠缺,若到专业对口的金融部门上岗就业,多数还需要一个岗前培训的适应阶段。
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围绕金融市场人才之需要为方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与规格,应结合本校的师资、课程建设、实验设备等实际情况,搞好顶层设计,合理制定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走特色专业发展之路。为更好地推动金融专业高职生的顺利就业,高职院校则应强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意识,主动面向社会,服务于地方金融发展需要,把“立足地方、服务社会、奉献人生”作为高职院校办学的根本宗旨,创新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途径与方法,着力培养地方经济社会所需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其次,要结合区域发展概况,以本地区的金融产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发挥本校的办学优势与特色专业,将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重心从侧重理论转向理论与实践并重转轨,从专业性人才向复合型人才方向转变,所推向就业市场的专业技术人才既具有抓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对用人单位而言,实现“招之能用、用则满意。”[1]
高职院校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就必须建立适合社会金融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提高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教学改革中,首先要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或强调实践能力而忽视理论基础知识的偏识。增加高职生参与实践实训课时间比例,以此提高金融专业人才的专业实践能力;其次,通过改革金融课程体系,灵活扑捉人才市场就业信息,然后调整专业课程内容与方向,并灵活增加金融学科热门方向的教学时,大力发展本校的金融优势学科;再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应与市场成功接轨。特别是近10年间,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大数据等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在金融领域会催生一批新产业、新业态。为此,必须改革课程体系,做到引领潮流,把握市场机遇,优先发展相关的金融专业。因为我们所置身的信息社会,机会一旦出现,就要把握先机,倘若思想固化、停滞不前,就会落伍,甚至将会淘汰出局。
金融课程门类众多,要求高职生要领悟与掌握的教学内容相对也较为宽泛。由于受有限教学时的制约,一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另一方面,
金融风险与国际局势紧密相连,国际金融市场瞬息万变,所潜伴的风险也时常难以预料。例如近期的中美贸易战,其原由、风险及对策,都是在现行教材中没能以专题形式出现的,但其应是金融教学中无法绕行的热点问题。为此,在教学案设计中,金融教师要收集与整理好可信度高的相关资料与信息,将教学基本知识点与社会各阶层都比较关注的国内外金融热点问紧密结合。每节课都要力争在教学内容中穿插金融热点问题,体现出本学科的时代性与新颖性。另一方面,面对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与革新,金融教学内容也应当做到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不断地固本与纳新,并且积极引进国外与金融业相关的理论来扩充与完善现行的高职金融教学内容体系。此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了各世界国在国际金融方面的业务往来愈加频繁,金融机构与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金融市场一体化之趋势无法避免。所以,教学内容要体现出时代性。[2]
加强金融实践方面的教学,一方面可以缩小高职“生知与行”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便于对所学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高职学生的领悟能力与分析能力。笔者认为加强实践教学的举措为:一是可增加实践课的比重,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的投入,例如可购进一些培养高职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金融软件,引导高职生在电脑上模拟实验教学中的相关内容,如模拟银行结算、模拟证券交易等,既能让高职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激发高职生的参与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二是通过顶岗实习等途径,组织高职生熟悉未来职业场景,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同时也提升了他们对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以致用能力。此外,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建立金融教学综合模拟实训室,例如在学习《国际金融》中“外汇”这一知识点之后,专业教师可组织高职生在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模拟。通过模拟外汇交易,加强了高职生对外汇相关知识体系的理解,也使高职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保持了长久稳定的兴趣,高职生也会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收获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3]同时,通过模拟炒汇,可引导高职生对金融市场风险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通过实践操作,既培养了他们的投资理念,也锻炼了他们的投资心态,这对于他们未来踏入社会,从事个人投资与理财是大有裨益的。[4]
与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合作,是加强金融专业教学,提升教育质量、与培养多元化与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组织金融专业高职生参加社会实践,特别是专业实习,可以加深高职生对专业知识的巩固,使高职生了解个人所学专业对工作岗位的职责与要求,通过实习,亲身体验了岗位的工作性质与工作流程,一方面促进了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也通过此实践活动找到了个人的不足与差距,为将来毕业后尽快进入职业角色而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同时也体悟到了个人未来的努力方向。在校企等合作建设活动中,高职院校还可以充分挖掘满足双方深度合作的契合点:例如可利用高职院校的科研优势,主动为企业提供产品研发、员工培训及信息咨询等服务;校方又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企业所需人才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以此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拓展合作育人的新路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