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雁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 200083)
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涉及的内容有会计核算制度、预决算制度、财务报告撰写、会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结合高校实际情况,高校财务管理改革重点包括以下三点: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调整和优化了预算会计科目及其核算内容,核算范围的扩大和内容的调整使得预算会计制度趋于完善,同时,改革对会计核算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以落实新《预算法》等法律法规。新会计制度规定根据预算会计核算的数据来编制决算报告,决算报告内容包括决算报表及其他应当在决算报告中反映的相关信息和资料[1]。
政府会计制度采用的是“双核算”模式,在同一核算体系中实现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适度衔接融合,预算会计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预算收入、支出和结余是预算会计核算的三要素,财务会计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是财务会计核算的五要素,新会计制度很好地整合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优势,为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提供数据。
由于核算模式的变革,核算要素也增加到了八个,提高了对财务报告的要求,财务会计核算是撰写财务报告的基础,预算会计核算是撰写决算报告的基础。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后,政府财务报告中增加了反映政府资产负债管理和成本管理的相关内容,不再仅仅是反映当年预算收支执行情况,这样使得财务报告内容更完整。此外,新会计制度对财政信息透明度提出了新要求,更高的信息公开程度、财务透明度不仅要求财务报告内容完整,还要求各要素核算数据之间的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
高校的办学目标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企业的目标是为了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的不同决定了两者之间在财务管理方面有着本质区别。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高校的财务管理势必会产生影响,主要归为以下三个方面:
高校主要依靠政府拨款,长期以来其财务管理重点是预算管理,会计核算主要是收入和支出,忽视了对固定资产、往来款项、无形资产、负债等管理。此外,高校对成本管理不够重视,一直以来按预算数来完成支出,没有成本节约的意识。高校的组织结构决定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联系不够紧密,缺乏畅通的沟通交流渠道。各个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预算执行不均衡,上半年预算执行进度缓慢,下半年预算执行进度远远快于上半年,导致资金支付集中在下半年,特别是最后一两个月[2]。实施政府会计制度之后,高校决算报告在原先反映预算执行进度和结果的基础上,增加了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和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的评价制度的新要求。新要求和新目标明确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增加了财务人员预算管理的难度。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从两个方面增加了财务核算难度:一是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出台,高校财务核算由原先的“收付实现制”单基础改为“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双基础,同时面临着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相互衔接的“双报告”的会计核算模式,这无疑是一个挑战。二是对高校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财务人员需要时间去学习和实践新的理论知识以及熟悉和掌握新的财务软件。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高校财务报告公开程度也提出了新要求:即增加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要求财务报告公开。高校每年接受的政府拨款金额较大,其财务信息公开有助于政府部门对其资金用途进行监督,也有利于激发社会各界的投资和捐助热情,为高校吸引社会资金。但同时也增加了信息披露的难度,由单报告改为“双报告”:一是财务会计报表,通过财务核算形成,反映成本管理;二是预算会计报表,通过预算核算形成,反映预算的收支及执行情况。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更好地适应制度变革,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高校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制定应对措施:
加强对预算绩效的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的评价制度,注重对成本的考核,评价内容包括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与成本控制,避免管理层盲目决策,提高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3]。其次要建立预算管理绩效的奖惩体系,做到责权利相匹配,对业绩突出的财务人员给予奖励,反之给予惩罚,将业绩和奖惩挂钩,促进财务人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
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出台,高校财务人员面临着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会计核算模式,这无疑是一个挑战。现有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可能不足以完成现有的工作,所以高校要加强财务人员培训。首先,可以开设培训班,请专业人士进行政策解读和实务操作,帮助财务人员更新理念、进行知识储备和提高业务能力;其次,让财务人员也参加高校的管理课程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会计人才储备力量和高校后备管理者。
首先,要转变思想,特别是高层管理者的思想意识。通过规章制度、会议研讨、宣传培训等方式改变其思想,让他们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于高校建设的重要性,逐渐改变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模式,并主动学习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先进经验,定期向政府、银行、社会公众等公开资金的使用情况,高质量地披露高校的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净资产变动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和预算收入支出表、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和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等预算会计报表,从而吸引潜在投资者和捐赠人。其次,利用互联网建立财务专栏主动进行信息公开,及时更新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方便政府人员、学校师生、其他公众监督和查阅高校资金使用情况。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财务管理工作必然要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首先,高校要升级现有的财务系统,更好地实现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信息交流,同时借鉴企业财务管理的经验,采用目标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高校需要采用一套完整的、可以高效处理信息并满足新会计制度下两种不同会计核算方法的信息管理系统,将财务部门及其他部门分别接入系统,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连,共享数据库资源;另外,要在原有账务系统中增加基建会计模块,分项目设全套基建明细科目,整合基建会计核算,不再单独设立基建账。同时,也要注意不同校区之间的财务信息整合,使用相同的财务软件,统一数据口径,实现多校区之间的财务数据整合。其次,实现财务软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通过与研究院、企业等机构的合作,根据本校的实际运用需求改进现有财务软件,实现预算会计分录、决算报表等会计信息的自动生成。
高校长期采用预算会计核算,但是预算会计不能如实反映学校“家底”,也不能客观反映其运行成本,因此,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新制度的实施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巨大,同时也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使得其会计核算、报表形成、报表披露等工作难度增加,基于此,高校要重视财务管理,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绩效考核,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和高校的科研优势,借助信息化工具公开预算、财务报告、决算报告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从而推动高校加强财务管理,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实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