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 跃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 300000)
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方面,新能源汽车相对于传统汽车而言优点突出。但是作为诞生不久的产业,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融资难便是其中之一。截至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发布了停产燃油汽车的时间规划,所以从长远来看,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燃油汽车是大势所趋。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但是很多关键技术问题亟待解决,而大部分金融机构还没有动力给相关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缺乏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新能源汽车行业便难以蓬勃发展,目前可以有效缓解这个现象的途径就是利用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针对的不是单个企业,而是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把核心企业与需要融资的上下游企业结合起来,再对供应链中的企业融资的一种业务模式。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是电池,但就整个行业而言,金融企业出于风险考虑也很少会给这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其实,给新能源汽车提供配套的很多都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生存压力大,却又苦于规模小等特点难以融资。缺乏资金的支持,研发就难以为继,进而新能源汽车的整车质量和销售都会受到影响。
本文将从核心企业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两个角度分析供应链金融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应用,并指出业务运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处于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把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然后银行向上游供应商提供信贷支持,这一过程就是保理融资。在这个模式中,银行要承担应收账款的收缴和管理工作,其中的信用风险由银行承担。
该模式把原本由供应商承担的风险转移到银行身上,有效地规避了应收账款到期不能收回的风险,提高了应收账款的周转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上游零部件供应商、电池生产企业与整车制造商之间签订购销合同、购货订单,上游企业凭借这些合同和订单向银行申请贷款,而还款来源就是这些订单将来会产生的现金流,类似于资产证券化,这就是订单融资模式。
通过这个模式,上游供应商可以有效解决企业本身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物流仓储等方面的资金需求。获得大订单,经过该模式,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能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处获得信贷支持,缓解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
该模式是指上游零部件供应企业将应收账款动态质押给金融机构,这些应收账款都是在零部件生产企业向核心整车厂供货过程中产生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不久,应收账款期限长短不一、发生频繁,因而这些应收账款质押给银行等金融机构后能够形成比较稳定的应收账款池,金融机构可根据应收账款池的一定比例向零部件企业提供贷款支持,从而缓解供应商的资金周转压力。
应收账款模式可以使上游供应商合理利用应收账款资金,降低流动资金的占用比例,能够较快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还能降低经营成本。由于核心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占据绝对的话语权,零部件供应企业往往不得不接受苛刻的支付条款。利用应收账款融资能有效改善供应商的资金状况,使得生产和经营能够维持下去,供应商的生产经营能够得到保证,新能源汽车整个行业才可能健康发展。
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上的整车制造企业、下游经销商与银行签订也许合作协议,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经销商提供信贷支持,用来满足经销商向整车制造企业订车的资金需求,这就是保兑仓融资模式。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经销商如果要向银行提车,就必须还款或者追加保证金,整车制造企业在其中扮演的是银行的受托方,替银行保管车辆并根据银行的通知向经销商发货,除此之外,整车企业还负有连带保证责任。
金融机构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下游经销商提供资金支持,用来满足经销商向整车厂购车时的预付款需求,融资所得要求专款专用,这就是预付款融资模式。这种模式下,当销售商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不能按时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偿还债务时,整车制造商需要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并且需要无条件购回尚未销售出去的整车,前提是整车制造企业和下游经销商之间事先签订一份回购合同。这种模式也能有效缓解处于供应链下游弱势地位经销商的资金压力,满足其融资需求。
无论金融机构是对围绕核心企业的上游零部件供应商还是对下游经销商进行融资,也不论融资模式的多种多样,都可以将整个业务操作过程中的风险按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考虑,事前的风险主要是指授信之前的信用风险,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是指授信过程中的操作风险,事后风险主要是指授信后的违约风险。
1.供应链主体的信用风险。这里的主体主要包括供应链中所涉及的金融机构、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商、物流企业、产业链上下游的零部件供应商和经销商。在各种供应链融资模式的业务操作过程中,由于上述各方的利益诉求不同,各主体都可能存在信用风险。各金融机构考虑到新能源汽车行业尚处于发展的初期,各方面不是很完善的现状,普遍认为产业链上的企业存在程度不一的违约风险,故而单方面减少对这些企业的资金支持,进而缺少资金支持的这些企业发展更加困难,形成恶性循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因此,有些中小企业会利用这一点,伪造一些交易凭证以骗取信贷资金,直接给金融机构带来风险。此外,供应链中的其他利益相关方也可能存在欺诈行为,甚至是联合欺诈,以此来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授信。
2.供应链客体的信用风险。这里的客体主要是文章前述部分各种融资模式中所涉及到的订单、存货、预付款以及应收款等。客体风险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不足和抵押物质押物的保值能力弱引起的,而这些是因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处于发展早期,各项技术不够成熟,产品更新换代快,包括整车、电池、各配套零部件在内的产品价格波动剧烈,进而金融机构很可能遭受因此造成的违约风险。
融资授信业务过程中的操作风险主要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受自身某些因素的影响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些因素可以大致归为内控制度不完善、信息系统故障、偶然事件等三类,具体来说,这些操作风险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1.员工导致的操作风险。由于供应链金融业务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而针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供应链金融发展时间更短,这就对金融机构中从事这些业务的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要求员工既要熟练掌握金融知识,又要充分熟悉供应链管理,还要对新能源汽车这个行业及行业中的企业有十分细致地了解并不容易,这些都需要时间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所以在当下的业务过程中,员工难免出现差错,进而给金融机构带来风险。
2.信息系统导致的操作风险。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金融机构的信息系统和产业链中企业的信息系统对接,目的是做好监督工作,了解企业动态。一旦该信息系统发生故障,或者系统中存在能被利用的漏洞,就会造成信息的缺失或者是伪造,进而给资金融出方带来风险。
3.信贷流程导致的风险。传统汽车行业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金融机构针对它们的信贷流程设计已经十分合理。但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时间短,在生产、研发、运营、销售上都与传统汽车有诸多不同之处,容易导致在信用调查、合同的设计等方面出现问题,给金融机构带来风险。
供应链上的融资企业可能会因为规模小、研发实力弱、战略失误等各种原因导致企业经营周转出现困难而不能如期还本付息,从而形成违约风险。鉴于此,金融机构在授信前应该有针对性的认真调研。此外,一些中小企业虽然现在生产经营没有问题,但是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随时可能会涌现出新的热点,缺乏战略眼光和跟不上潮流的企业很快就会被淘汰,这种情况导致的违约风险很难规避。
供应链涉及诸多相关方面,它们的关系紧张很有可能导致合作关系的破裂,而各方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是供应链金融能够运行和维护下去的基石。
最近两年来,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已经席卷了各行各业,区块链与金融的结合代表了当前最前沿的金融科技。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主要是许可链的形式,信息难篡改、信息透明化、信用的流转和分割将会是具体应用方向。区块链技术实际应用到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金融中后,将有效缓解业务中的信用风险和事前逆向选择问题,促进产业和金融的发展。
产业离不开金融的支撑,新能源汽车行业亦是如此。行业处于发展的初期,技术不成熟、产销量不大、民众接受程度有限。但是随着日益严峻的大气问题、资源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中国又是一个汽车保有量大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作为可以缓解这些问题的一个有力抓手,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很多中小企业纷纷进入这个行业,企图分一杯羹,但是苦于资金短缺难以得到较快发展。为探寻问题的解决途径,本文提出了提出了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中的融资企业可以考虑的几种融资模式。对于供应链中的各方来说,这些模式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期待区块链技术等前沿金融科技的引入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