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凤琴
(中国人民银行嘉峪关市中心支行,甘肃 嘉峪关 735100)
中央纪委八届三次会议强调,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紧围绕监督执纪问责,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全面提高履职能力。但由于基层央行的纪检监察部门“三转”深化程度不均衡,内设机构也不统一,纪检监察部门与内审部门有的单设,有的合署办公,因此纪检监察部门的履职不尽相同,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方式方法各有所异。以甘肃辖区的纪检监察部门与内审部门合署办公为例,深入分析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性提出加强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路径。
自中央发布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来,人民银行总行将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作为重要工作之一持续抓促落实,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开发推广运行了“中国人民银行系统风险监督管理系统”。根据《办法》中“一岗双责”的规定,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坚定不移地落在了基层央行的纪委监察部门。2014年党中央提出“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紧围绕监督执纪问责,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全面提高履职能力”,之后基层央行的纪委监察部门的职责在逐渐转变,尤其新《党章》中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专责机关”,再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的出台,按照上级行的纪检监察工作要求,为深化“三转”,有效解决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职能泛化、职责发散等问题,2018年上半年基层央行的纪检监察部门已经退出了与履行监督执纪职责无关的专业工作领导小组、委员会等议事协调机构,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鞭长莫及,名义上的岗位风险管控与实质性岗位风险防范成为“两张皮”,纪检监察部门已不适合主抓岗位风险防控管理工作。
古语有“闻到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对于人民银行各岗位的风险识别能力莫过于从事本专业的人员。基层行纪检监察部门人员组成长期处于年龄偏大且非专业岗位人员,对各岗位的风险识别从业务理论知识到业务实践操作都不具备条件,纯属外行类。不懂业务,又如何能准确发现风险?管控风险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比如“人民银行风险监督管理系统”中下达的业务类监督计划,纪检监察部门所谓的监督检查也只是督促业务部门规范完成信息录入而已,至于检查是否到位、有无存在风险不得而知。
基层行纪检监察部门承担着本单位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再监督职责,人民银行的岗位(廉政)风险防控遍及人民银行的所有部门、所有条线和所有领导班子成员,无论从那个层面那个角度被监督的内容都面广而繁杂,再监督与被监督之间客观存在各种信息的不对称,如过程信息的不对称、责任信息的不对称、整改信息的不对称,致使监督检查轻易发现不了问题,即使发现了问题,到了应当追究责任的程度,业务部门一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检查报告中故意降低问题的严重程度,使纪检监察部门在再监督时认为这些问题无须追责,整改情况也多凭一纸报告来掌握,整改的及时性和真实性都无法得到保证。在实际工作中,某些问题不断整改却又屡查屡犯,足以证明再监督效率的低下。
目前,人民银行的各种考核机制,人为的主观因素占据着上风。基层行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责多数是同级监督,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碍于情面,难免畏首畏尾,致使监督检查力度不大、深度不深,反映的问题“蜻蜓点水”,呈报的问题避重就轻,追责处理多以批评教育为主,督促、警示和促进作用微乎其微,降低了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的有效性。
一是加强纵向管理。上级行充分发挥权威性和专业性,加强对下级行归口业务的现场检查和考核力度;在“人民银行风险监督管理系统”中下达业务类非现场监督计划,加强非现场检查和考核力度(即条线管理),使内行人监督管理内行;二是加强横向管理。同级纪检监察部门继续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考核制度,督促分管领导及部门负责人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管部门和所在部门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将条线管理工作列为党风廉政建设考核重要指标,监督条线管理任务的落实。坚持依法行政廉政监督,对权利运行的重要部门和关键环节进行再监督、再检查。
始终以问题为导向,各层级行纪检监察部门和业务部门均建立问题台账,纪检监察部门(内审部门)每年根据问题台账进行跟踪检查,靠实问题整改,对屡查屡犯并造成一定后果的问题,尤其是廉政风险问题,运用行政处分或“四种形态”追究当事人或负有管理责任的领导干部责任,最大限度发挥“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的作用,让失责必问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