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卉
财务管理精准化是以精细化、准确化为管理目标,重新构建财务工作流程,并采用科学、专业、系统、现代的管理方法,强化财务活动各个环节的管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减少财务会计差错、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一种管理模式。对于事业单位而言,财务管理精准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的转变:一是实现财务管理理念由过去机关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二是实现财务管理方法由过去事后核算向全过程动态监管转变;三是实现财务管理职能由预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只有实现上述转变,才能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精准化的深入实施,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1)保证事业单位财务信息质量。财务管理精准化将财务重点活动和易被忽略的活动均纳入到财务会计工作中,既关注从全局出发,又强调突出重点,能够确保财务信息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财务管理精准化重视对信息技术的运用,通过运用财务信息化系统可大幅度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加快财务信息的处理速度,保证财务信息的生成质量,避免人工会计核算造成的差错。
(2)提高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精准化可有效解决单位内部资产使用效率偏低的问题,通过采取精准化的管理方法可规范单位资产管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优化配置资产,避免单位出现资产闲置状况。同时,精准化的财务管理还能够细化每一笔支出的监控,确保各项支出均在预算范围内,杜绝出现贪污腐败、中饱私囊等违法违纪行为。
(3)提升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财务管理精准化将事业单位原本的财务会计工作,拓展到成本管理、目标管理、风险管理、考核奖惩等方面,使财务管理工作覆盖到事业单位运行管理的各个层面,与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
(4)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发展。财务管理精准化可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为实现事业单位财务公开化、透明化奠定坚实基础。财务管理精准化将财务工作细化到事业单位内部具体事项之中,清楚掌握事业单位的资金运行情况,有效杜绝违规使用资金的情况发生,从而有助于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满足财政体制深化改革的需求。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大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过于粗放,未能涉及到本单位的各项财务活动,降低了预算对财务活动的约束力。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缺乏监督,也没有对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难以体现预算执行刚性。
事业单位绝大部分资产属于国有资产,资产购置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所以导致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意识淡薄,资产运行效率偏低。如,事业单位没有建立起科学严谨的资产调剂制度和使用制度,使得部分资产长期处于闲置状态;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脱节,经常出现超标购置、重复购置资产的情况;事业单位资产会计核算信息质量不高,加之缺乏资产定期清查盘点,导致账实不符问题较为严重;事业单位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滞后,尚未与财务管理系统实现无缝对接。
事业单位虽然建立起了内部控制体系,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暴露出诸多不完善之处,未能给财务管理工作创建良好的内部运行环境。如,事业单位财务部门没有落实岗位分离制度,普遍存在一人身兼多职的情况,易滋生舞弊风险;事业单位授权审批制度细化程度不足,没有明确相关责任人权责利之间的关系,经常出现越权或超限额审批资金的情况。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机制缺失,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不到位,没有对内部控制执行效果和财务工作情况进行全方位审查监督,弱化了内部控制的执行力。
事业单位属于公益性单位,其运营管理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是,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实施,事业单位必须重视内部成本管理,以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财政资金监管的目的,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现象。然而,当前大部分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意识淡薄,没有在各部门落实经济责任,使得单位成本费用支出较为随意,导致财务管理水平难以提升。
事业单位要积极推进预算管理改革,用精细化、准确化的理念指导预算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首先,加强基本支出定额管理。事业单位要根据财政部下发的文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定额体系,细化人员、资产、经费等各项定额,将实际支出控制在定额范围内。其次,细化预算编制。预算编制要充分考虑到事业单位的宏观经济环境,科学预估单位未来预算年度内可能发生的事件,结合历年来的预算情况编制下一年度的预算。尤其要细化三公经费预算编制,明确各项经费支出的编制标准。其中,公务接待费预算要采用绝对额控制法下的预算控制数,结合当地物价水平和市场价格发展趋势,量化日人均接待费用,并乘以预测的接待人数和天数,保证公务接待费总额测算的准确性。车辆购置及运行费预算要细化区分资本性支出与日常性支出,严格执行国家对车辆配置标准和数量的规定,结合本单位车辆存量情况,预测下一年度新增数量和购置资金。再次,加大预算执行力度。事业单位要将资金管控作为预算管理的主线,要求各个部门在预算范围内支出资金,避免超预算支出现象。最后,落实预算考核。事业单位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编制财务报告,结合财务报告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实际数据与预算指标,考核预算绩效情况。
事业单位要加强精准化的资产管理,提高存量资产使用率,促使资产合理配置,提高单位资产管理水平。具体措施如下:其一,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要完善国有资产审批制度,根据本单位存量资产和年度经营计划制定资产购置计划,将其报送到财政部门审批。其二,细化资产配置标准。事业单位要制定国有资产配置标准,将资产存量与财务预算相结合,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判定存量资产使用率,为编制资产购置预算提供可靠依据,并为确定资产配置标准提供决策数据,避免事业单位盲目购置资产造成财政资金浪费。其三,规范资产绩效评价。事业单位要完善资产绩效评价体系,采用科学方法对资产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进行准确评价,使事业单位领导掌握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并将资产绩效评价结果上报到财政部门,强化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全面监控。
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创建良好的财务管理运行环境,并将精细化、准确化的理念融入到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来,用以保障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具体措施如下:一是落实岗位责任制。事业单位要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配备财务部门的各个岗位,避免一人身兼多职的情况,准确定位各个岗位的职责,细化各个岗位的业务操作流程,促使各个岗位之间形成相互牵制的关系,从根源处杜绝利用职务之便徇私舞弊。二是落实授权审批制度。事业单位要明确各个层级和负责人的授权审批权限,尤其针对重点项目、重点领域要制定细化的审批规程,要求资金申领严格执行程序,规避单位资金风险。三是强化内部审计职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要全面履行监督审查职能,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并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核对,使内部审计工作覆盖到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并为内部控制提出合理化的整改建议,从而促使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完善。
事业单位要重视内部管理成本控制,以预算为基础强化各项支出管控,实现预算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过渡,拓展财务管理职能,从而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公共服务成本。首先,细化经济责任划分。事业单位要合理界定部门应承担的经济责任,要求各部门严格执行预算,不得出现预算外支出。其次,细化成本核算。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要处理好各项成本的准确归集,将办公费、人员支出、水电费、通讯费等都按照费用配比原则进行归集,并分摊到产生费用的部门,提高成本核算信息的精细化水平。再次,紧密结合成本核算与预算管理。根据成本核算信息,分析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找出产生成本预算执行偏差的原因,并在下一阶段的成本管理中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增强预算对成本支出的约束力。最后,引入先进的成本分析方法。事业单位可借鉴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引入标准成本法,通过比较分析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找出成本失控的原因,在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下,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从而确保以最小的资金投入实现最大化的管理效益。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要顺应发展环境的变化构建起精准化的财务管理体系,减少不必要的差错,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在精准化的财务管理体系中,事业单位要将精细化、准确化理念贯穿于各项管理活动中,实现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以及成本管理精准化,推动事业单位由预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在促进事业单位持续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