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峰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0)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渴求使得中国的高职教育应运而生,天津职业大学成为了我国第一所创办的高职院校。几十年的社会变革,使得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但是高职教育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当前招生难的问题。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面临着招生危机,报考人数持续下降,部分民办学校生甚至出现了无人投档的局面,真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以江苏省为例,2017年,全省考生为33.01万人,77所本科院校录取人数达61.57%,而90所高职院校录取人数仅占30.34%,这一数据既是江苏高职院校招生情况的体现,也是反映了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的夹缝中艰难生存的现状,相信这一局面必将继续下去,那么作为高职院校如何更好地持续发展下去,破解招生难题,已经势在必行。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十年的发展改革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然而在社会上高职教育却很难受到认可。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人们的传统观念所导致。自古以来劳动者在社会阶级中都处于底层位置,而我们高职教育培养的技术型人才又都被称为“蓝领”,不明思议在大家看来高职院校就是为社会培养劳动型人才。多数考生和家长都不了解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前景,就凭着一知半解给高职教育盖棺定论,认为上高职不是上大学。大多数家长给孩子制定的目标是上本科,上不了公办的也宁可选择学费高昂的民办本科,这些都是社会对高职不认同态度的最好体现。当然,高职院校本身起步较晚,而且很多都是由中职、技校和成人学校升格而成,教学质量、办学口碑和硬件设施等确实与传统的本科院校存在较大差距,社会影响力较小,这也导致了高职院校的社会地位不高。
虽说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但纵所周知,国家对高职的资金投入明显少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生存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学生的学费,本科院校除了学费收入以外,还有教育部门和国家财政的各种补助。近年来,高校扩招的步伐越来越大,但我们不难发现扩招更多是发生在本科院校,以江苏省为例,2017年本二本三统一合并为本二批次,招生计划的增加也主要在本二批次。可以说教育主管部门是有计划有意识的在增加本科招生数量,从而导致了高职生源的缺失,社会资源配置严重不均。高考扩招的政策对于本科院校来说是好事,录不满可以降分录取,考生本来只能读高职的因为降分能上本科何乐而不为,甚至这也让上不了本科的学生萌生复读来年上本科的希望,这是在变相争夺高职生源。
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趋同,不能形成自身特色专业,没有形成专业品牌效应。这也导致了高职院校间横向比较就没有专业优势可言,都只是 “人有我有”,可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在专业领域能结合地域优势,找准定位培养未来急需的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形成自身的专业品牌,更好的来吸引广大考生和家长。事实上有特色和品牌专业的高职院校也不存在招生困难问题,比如江苏的南京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设置了一些优势稀有专业,拥有很好的就业途径和上升渠道,自然也就赢得了考生的青睐。另外,专业特色也需要实践教学的支撑,高职教育的初衷就是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建立相应的专业实践基地和平台,给学生一个就业实践的技术环境,才能让学生在就业中立于不败,从而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比如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在建的智能制造工厂,就是结合了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特色,整合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凸显专业特色。当前,很多学校的实践基地建设趋于落后,也是制约高职院校特色建设的一大因素。
生源缺少导致了各大高职院校竞争激烈,在争抢生源的过程中不少高职院校丑态百出,存在招生严重不规范行为。一是宣传手段不符合要求,宣传严重失实。为了把考生骗到学校,有的甚至不惜跟考生签到承诺协议,保证考生进入第一选择的专业等,更有甚者侃侃而谈,吹嘘夸口,严重缺乏诚信。二是存在严重违纪行为,部分学校为了生源,不惜违反纪律向考生所在中学进行钱财交易,美其名曰招生费,存在严重失德,是否已经忘却自己是一名高校教师。三是在宣传过程中歪曲事实,中伤兄弟院校。招生工作本是服务学生,以人为本,但有的学校为了私心,过度推销自己,为了留住学生,不惜攻击其他院校,存在恶意说服考生和家长的情况。
当前的高考录取形势,几十年来都没有变化,这种先本科后专科的形式,本身就是对高职院校的招生存在不利的因素。本科批次到高职录取,都是以文化分数分档进行,到高职批次的学生,生源质量较差,较本科院校相比,相差太大,这无异于恶性循环,相对应的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也很难提升。那么对于现行的高考录取制度是否能有一些改革或者说打破,可以将高职录取和本科录取同时进行,高职和本科根据各学校层次进行分数划定,考生可同时填报本科高职在内的限定数量的志愿,如此一来从本科滑档的考生可以进入高职院校投档,从而提高高职生源的质量。另外,可以对高职院校本身进行升格,比如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条件可以升格为应用型本科,条件可以放开,这样也能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同时也解决了招生难的问题。因为考生的心里无非是上本科和专科的区别,高职院校又本科自然也能提升考生报考的兴趣。
高职院校生源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生源大战已经进入了“白热化”,很多学校因为争抢生源不惜通过钱财交易留住考生,更有甚者是各种威逼利诱骗取考生报考,此类违规违纪行为比比皆是,不仅严重违反了招生考试制度,更是让高职院校名誉扫地,很多考生和家长宁可复读、辍学也不愿意报考高职院校。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主动出击,严厉打击有偿招生和不道德招生行为,整治当前混乱的招生市场,还考生和家长一片朗朗乾坤。
据统计,2017年,全国约有790多万的各类毕业生,而2018年预计将超过800万人这么庞大的一个数字,纵使我国的经济形势再好,企业发展规模扩大,也难以满足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需求。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生的就业方向,能否在万千企业某一高就这既是对高职院校就业水平的一个衡量,也是广大考生和家长对高职院校作出重要选择的关键依据。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就是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可想而知,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对于招生工作是多么的重要。要做好就业工作,第一要务是要推动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与企业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可以通过 “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和工学交替等多种模式,与企业共同制定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技术在不断革新,社会在不断发展,市场也在不断变化,要想打赢这场就业大战,就必须顺应时代变化,发挥企业的前沿优势,互利共赢。这既是在为毕业生就业拓宽渠道,也是在发挥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参与社会服务的一个指标,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高职院校的立身之本就是专业特色和人才质量。高职院校必须要有超前意识,积极投身于本地区的经济服务,做好企业调研。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和需求,依靠自身的能力,对专业进行重新定位,调整和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特色专业,增设专业相关的特色课程,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建设内涵,形成更具特色和品牌效应的专业,培养出更加适应时代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特色专业造就精英人才,优势品牌提升教育影响。在高职院校群雄争霸的大时代,一所学校没有自己的特点也就被埋没了,要想生存,只有不断调研和考察,寻找与其他院校的差距,从而才能找准定位,发挥自身的优势,整合一切优势资源,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提高内涵建设,走品牌发展道路,在优胜劣汰中脱颖而出,以质取胜。
一是组建一支专业、稳定的招生工作队伍。招生工作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倡导“全院招生”,虽然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但事实上效果未必会好。很多老师缺乏实际招生宣传的经验,在宣传过程中过于教条化,有的老师甚至于对国家的招生政策和原则都把握不准等,往往会适得其反。招生工作人员是学校与考生和家长沟通的情感桥梁,所以需要专业、专注,对心理素质要求较高,也需要一定的沟通能力,组建专业可靠的招生队伍至关重要。二是要做好招生宣传策划,宣传海报和单页要适应时代特征和社会潮流,充分发掘招生宣传的方式和方法。三是要诚信宣传、服务考生。本着服务考生的宗旨,不能利用一些违规行为来欺骗和迫使考生填报志愿。在招生咨询的过程中,要如实宣传学校,才能赢得考生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