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自作诗书法的文化内涵及价值探析:以南宋陆游为例

2018-07-12 09:57:19咸阳师范学院712000
大众文艺 2018年15期
关键词:诗卷陆游书法作品

路 薇 (咸阳师范学院 712000)

中国古代文人艺术家笔下的诗歌、书法始终脱离不了“人”这一创作主体的作用。陆游笔下的诗歌与书法彼此衬托,互映生辉,具有诸多内在关联。陆游的书法代表了南宋前中期书法的最高成就,他在文学领域的成就亦不可忽视。他通过不同的笔势、墨法和章法释放诗歌创作中未尽的情感或思想,将书法作为诗歌之外抒情达意的另一途径,自作诗书法即为诗歌与书法较为密切的“交集”之一。

一、自作诗书法内容与形式之关系

自作诗书法作品与其他抄录旁人诗歌的书法作品相比较而言,诗歌内容与书法形式之间具有更加密切的关联。此处所言诗歌内容与书法形式之间的关联,绝不是将二者一一对应、相互印证的粘滞、牵强关系,而是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出发,对自作诗书法的创作、风格等具有内在规律性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诗歌与书法是人的内在主体生命艺术化的外现和投影,这两种艺术形式可以回归到人性的、精神的、生命意识的核心——他们不唯独是作为审美的对象而存在,更是文学艺术中创作主体在表现自己的人格、气质、才思、境界、风调、品味、情致等这些内在的精神之域。

文人艺术家通过聚精会神的创作去领悟对象的本质,然后再以诗歌或书法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艺术创作成为主体心迹自然流露的活动,即“随着文书素材的不同则潜心于内容的意境,因此渗透出自己的生命能量而加以表现。至妙技法的追求加应时的变化,同时又立于极高的境地与心境的清澈,然后他把这些托之于笔端。”1明代许学夷就将不同时期的书体特征与诗体风格联系起来,采用比拟的方法进行对比观照:

诗体之变,与书体大略相类。三百篇,古篆也;汉魏古诗,大篆也;元嘉颜、谢之诗,隶书也;沈、宋律诗,楷书也;初唐歌行,章草也;李、杜歌行,大草也;盛唐诸公近体不拘律法者,行书也;元和诸公之诗,则苏、黄、米、蔡之流也。2

不仅是诗歌与法的体裁具有相似或相通的关系,由于文人书法家这一创作主体的决定性作用,诗歌与书法的创作风格也有诸多相似相通之处。诗歌之雄浑、冲淡、沉著、典雅、绮丽、自然、豪放、婉约,未尝不是书法之常见风格;书法之清奇、飘逸、旷达、流动、古朴、苍劲、遒劲、严谨,又都可以用来表现诗歌风格。同一创作主体笔下的诗歌与书法有着丰富多变却又主调一致的艺术风格,这是由其个性、涵养、学识共同融注笔端而形成的。在书法创作中,笔画、线条是最基本的要素,创作一幅书法作品可以看作是对不同的点画线条运行轨迹进行排列组合。

实际上,诗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直接诱发书法创作才华发挥的因素之一,好的诗文也是好的书法创作冲动的前导。3诗歌等文学内容是书法创作的催化剂,起到“兴”的作用,这也是不可否认的。当然,我们所讨论的诗歌对于书法的影响作用主要是从“兴”的角度而言,“并不限定在个别的细节、意象或者来源等问题上——虽然也可以包括它们在内——更多地还是通过艺术创作呈现出某种渗透及有机融会。”4如白谦慎在研究傅山书法时指出,一个人的自我需要在反观与他人的关系时方可以显现出来,而且需要经由可感知的具体形式来显现,否则,他人又如何知道一个人的自我是否具有独特处?一个人也可以退隐到彻底的主观世界中,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毋需介意他人的反应。但是,当追寻真实的自我成为文学和艺术的重要话语时,就很容易导致这样一种强烈的兴趣:如何在形式上表现自我。5孙过庭在《书谱》中指出,文学作品的情感因素体现在书法创作过程中,与书法创作行为呈现交汇融合的现象,如他对王羲之创作六幅不同内容书法作品时的情绪有这样的描述或者想象:

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意惨。所谓“涉乐必笑,言哀已叹”。6

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擅长变换不同笔法书写相应的内容,以求书法形式与所写的作品内容达到一种内在的默契或相称,这种创作也是体现了文学内容与书法形式互为因依的自觉性。

陆游的自作诗书法作品正是根据自作诗歌这一特殊的书写素材,文人潜心于诗歌内容的意境,在书法创作中寄寓自己的生命能量,用笔墨将文字内容及情感加以再次表现,选择适当技法的同时又立于更高的境地,然后将其托之于笔端,形成文学与书法之间形式、内容二者的统一,而自作诗书法作品,就是对诗歌与书法二者统一的双重审美表现。

二、陆游的自作诗书法举隅

陆游的现存书法作品多以行草相间,笔法圆熟,遒劲流美的笔法与圆转流美的诗歌遥相呼应,《自书诗卷》即是其中之一。《自书诗卷》作于嘉泰四年(1204)一月三十日,陆游当时已八十岁,这是他写给第七子陆子聿的一幅抄录自己诗歌的书法作品,共有诗歌八首。这八首诗存于《剑南诗稿》五十五卷,分别为《记东村父老言》《访隐者不遇》《游近村》《癸亥初冬作》《美睡》《渡头》及《庵中杂书四首》其中两首。卷后陆游自作跋文道:“嘉泰甲子岁正月甲午,用郭端卿所赠猩猩毛笔,时年八十矣。”陆游的这八首诗歌风格清新平淡,恬然静谧,如诗歌中所写的:“耕荒两黄犊,庇身一茅宇,勉读庶人章,淳风可还古。”(《记东村父老言》)“雅闻其下有隐士,漠漠孤烟起松崦。独携拄杖行造之,枳篱数曲柴门掩。”(《访隐者不遇》)“泥浅不侵双草屦,身闲常对一棋枰。茆檐蔬饭归来晚,已发城头长短更。”(《游近村》)“爱酒陶元亮,还乡丁令威。”《癸亥初冬作》他以农人、隐士、陶渊明自比,流露出在归居田园生活后逐渐平静的心态及洁身自好的追求。诗歌中所传达的那种较为洒脱、淡然的情绪和心态,也表现在书法作品之中。

《致仲躬侍郎尺牍》又名《仲躬苦寒帖》,乃陆游于淳熙九年(1182年)写给曾逮(即信中“仲躬侍郎”)的一封信札。这两幅作品都是陆游行草书作品中的代表之作,创作时间间隔22年。两相比较,章法布局方面,两幅书作中均存在书行略向左欹侧、倾斜的特点,但在《自书诗卷》中已不如《致仲躬侍郎尺牍》及前期其它作品中明显,说明陆游书艺渐进成熟,而且由于《自书诗郑》的书写内容是自己精心挑选的诗歌,因而他在谋篇掌控方面更加用心,章法布局显得文人书卷气更浓郁。从笔法及结体方面分析,陆游的行草书笔法多变,藏锋与露锋交相运用,墨色浓淡、字形大小随文变化,随意之中显规矩,规矩之外灵活结字运笔,结构疏朗明净,自具一家风采。

此外,《致仲躬侍郎尺牍》和《自书诗卷》同为行草书,将两幅作品相互比较,其中也存在不少差异,以单个字为例,《致仲躬侍郎尺牍》和《自书诗卷》中同时出现“雨”、“亦”、“秋”、“有”等字,前者字形多为楷体痕迹,多用露锋,但较为工整,后者是典型的行草字形,纯熟圆润。“有”字虽结体变化不似其它字明显,然下笔干脆利落,转折果断遒劲。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由于《致仲躬》帖为带有部分公务性质的书函,内容涉及具体事务,为理性书写,落笔较谨慎。而《自书诗卷》是为其子写的自作诗歌,诗文作品也是书法创作的催化剂,激发出他更多创作情感和激情,因此笔势纵横,疾顿快收,深得唐代“草圣”张旭笔法之意,乍一看曲线相连,字体变化多端,细观之却笔笔都合乎书写规矩。其笔意与苏、黄有相近之处,点画对比分明,字势稍有倾斜,不拘于小节,体现出陆游的疏放个性。

可以看出,陆游的行草书艺术观念、理论在与创作实践结合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在不断去其糟粕用其精髓,尤其在书写带有情感与思想的诗歌作品时,书法技艺、风格与诗歌相得益彰,更具诗书大家之风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诗歌与书法艺术的融合互衬。

三、陆游自作诗书法的文化价值

古代文人的诗歌书写以毛笔为工具,他们书写自作诗歌这一行为,有时是自己创作或抄录,有时是书法艺术创作,需要视不同情形而定。就目前陆游的传世作品来看,自作诗书法具有赠送、交游、唱和等功用,石刻诗歌别有一番韵味,有的作品还对校勘辑佚有所补充。陆游的《自书诗卷》是他在自己所作的近万首诗歌中选择了八首,然后写给儿子的一卷书法作品。这些诗歌并非随意挑选,而是有一定心理动机和书写用意。当时陆游已至耄耋之年,闲居山阴,年轻时热情豪纵的报国恢复的渴望虽然常存心间,但随着老年时代的到来,他的心情更多了一些恬淡与安静,如“天高斗柄阑干晓,露下鸡埘腷膊声。俗念绝知无起处,梦为孤鹤过青城。”7(《美睡》)所选的八首诗歌也多有浓厚的田园气息,可以看出陆游暂时放下了满腔热情却无路请缨、怀才不遇的惆怅,显得较为洒脱淡然,这种情绪和心态也表现在书法作品之中,他借这些诗歌向儿子传递自己的意绪和思想。

此外,自作诗书法作为陆游诗歌的另一种流传方式,在今人校勘或辑佚中也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研究陆游的诗歌或书法时,可以通过这些自作诗书法作品进行校勘分析。以陆游《剑南诗稿》诗歌为例,《自书诗卷》所录诗歌《记东村父老言》诗句“父老可共语”之“语”,在《中国书法全集》(以下简称《书》)的校释文中作“两”;“芋栗旋烹煮”之“煮”在《书》中校释为“鬻”;“甚爱问孝书”之“书”在《书》中校释为“章”,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仅一首诗歌在流传过程中就有不同版本的文字,其他亦可想而知之。

综上,陆游的自作诗书法是在书写自已诗歌的过程中,诗歌意境经过主观品味与提炼后,与书法创作的技巧与意境相融合,起到互相映衬、烘托、升华的作用,使诗歌内容与书法形式在题材、风格、审美等方面都有剪不断的关联,二者形成互依、互补或互相衬托的关系,为我们探讨陆游在各自擅长的两种艺术方式相结合过程中的自我表现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

注释:

1.刘孟嘉.《书法哲学:哲学视角下的中日书法思想演变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页.

2.(明)许学夷《诗源辩体》.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28页.

3.陈振濂.《书法美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0页.

4.(美)韦斯坦因著,刘象愚等译《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9页.

5.白谦慎.《傅山的世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17页.

6.孙过庭《书谱》,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等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年版,第124页.

7.(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五十五,《陆游集》第三册,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1341页.

猜你喜欢
诗卷陆游书法作品
宋 苏轼 行书桤木诗卷
中国书法(2023年9期)2023-12-26 18:03:59
明 文震孟 行书甲子除夕诗卷
中国书法(2023年7期)2023-09-14 09:59:45
明 金琮 行书诗卷
中国书法(2023年6期)2023-07-25 13:25:21
宋 欧阳修 行书谱图序稿并诗卷
中国书法(2023年2期)2023-07-17 05:59:33
书法作品选登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雷锋(2020年2期)2020-03-31 09:27:09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除夜雪
我行我秀
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