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慧敏 吴成晨 (南京林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10037)
话剧《早餐之前》主要讲述了年轻少妇罗兰太太与丈夫阿尔弗雷德的婚姻生活。一天早上,罗兰太太从客厅的饭桌上醒来,开始洗衣打扫、偷喝烈酒,并暗自偷窥丈夫的隐私,随后便开始了对生活和丈夫的各种抱怨。在早餐之前的短短一段时间内,她混乱的生活陷入了更多的意外,通过这样一个特殊却又平常的早晨,可以看出罗兰太太与阿尔弗雷德之间早已是互相折磨,痛不欲生。演员在演绎一个角色时,应对人物性格进行大量的分析,这有助于帮助演员进行角色塑造,以下是笔者在分析剧本的基础上总结出的罗兰太太人物性格。
罗兰太太出身于一个杂货商家庭,虽然家境贫寒,但由于父母的宠爱,让年轻的姑娘对生活充满着幻想,她常听到英雄披荆斩棘带着公主远走高飞的故事,她始终相信自己的英雄正在等待着她。
当她和阿尔弗雷德相遇时,拥有诗人身份的阿尔弗雷德更是符合了她少女心中所有的期待。这个男人温文尔雅、英俊多情,罗兰太太深陷其中。罗兰太太无畏人言,阿尔弗雷德也抛弃了优越的生活,和罗兰太太一起搬到一间阁楼居住。
脱离家庭的阿尔弗雷德和罗兰太太开始在自己的小家里忙碌,他们婚后的幸福生活并没有坚持几年,富家少爷阿尔弗雷德肩不能抗手不能提,家里捉襟见肘,几乎所有的生活开支和家务活都由罗兰太太承包。她始终依靠自己的双手而活,不接受其他人的施舍和怜悯,是一个坚强而独立的女性。
阿尔弗雷德这个富家大少爷不谙世事一身的富贵病,让这个原本还算幸福的小家摇摇欲坠。起初罗兰太太还能为爱忍受,但久而久之她开始抱怨生活,原本积极的生活态度也开始有了转变,她靠酒精麻痹自己,靠喝醉后的想象来逃离现实生活的牢笼。
积压的负面情绪开始让她暴躁、消沉,变得闷闷不乐,再加上她得知阿尔弗雷德在酒馆里和一个女诗人的婚外情后,内心悲痛欲绝。她知道自己文化程度不高,无法和阿尔弗雷德有精神交流,她看到女诗人的信,愤怒的情绪下更多的是自卑,她深刻的明白自己永远比不上这个女人,她只能通过酗酒逃避现实。再坚强的人总有累倒的一天,不单是身体无法负荷,内心也无法支撑,一层层的重压让这个原本快乐纯真的女人开始抑郁。哀莫大于心死,内心的不满足远比身体的负累要痛苦的多。不是阿尔弗雷德选择了自杀,那么可能先选择死亡的会是罗兰太太。
在生活里,人们通过语言传播。在话剧舞台上和影视中,语言是交代情节、解释思想、展现冲突、刻画人物、感染观众的重要手段。《早餐之前》是一出单人独幕剧,推动剧情高潮的发展主要依靠语言,在这出话剧中语言设计显得格外重要。
罗兰太太出身于杂货商的家庭,自然不像上等社会的妇人一样语言高雅。因为她常和粗枝大叶的洗衣工一起工作,说话自然比较粗鄙,更不会轻言细语,罗兰太太就设定为了一个大嗓门,配合着“傻瓜、不是像个男人、呸”等粗俗的语言,加上她神经质的唠唠叨叨,把她塑造成一个唠叨、刻薄的更年期形象。
潜台词是角色的真实思想、真实动机和意向所在,是反应人物思想和人物精神世界的“窗户”。原本在看到阿尔弗雷德情人所写的信后应情绪爆发的罗兰太太却突然忍住,随后说了一大段似乎和那封信没有关系的话,实则她所说的这些话都带有大量潜台词。这大段话是在告诉阿尔弗雷德离开罗兰太太将无法生存,因为他没有自理能力,并且指责他在生活中就是一个对家庭不负责的男人,不会挣钱养家只会喝酒,一无是处。
在处理“老天爷在上,我可不是那个吃闲饭的人”这句话时应着重强调“我可不是”这四个字,意在说明那个人其实是你。在处理“你说你找不到工作,那是弥天大谎,这你心里一清二楚。”时意在强调阿尔弗雷德一直在撒谎的事实。阿尔弗雷德真的可以听出来她说这些话的潜在意思吗?笔者分析他只会觉得聒噪并逐渐对这些话不予理睬、消极应对,而正因为他的“无反应”才更让罗兰太太恼火,继续用更难听的话来讽刺他。
从罗兰太太说出“这位海伦是谁?是那伙艺术家里面的人吗?”可以看出罗兰太太其实很自卑,她知道自己文化程度低,无法和阿尔弗雷德谈论诗歌文学,尤其是现在这副样子,在那个年轻又有才华的女人面前是多么不堪。演员在处理这句话时用了一点讥讽的语气,来掩饰内心的自卑,想告诉阿尔弗雷德也同样是暗示自己我不是成为不了这样的人而是根本不屑。“她知道你结婚了吗?她肯定知道。”“哼,在我眼里,她就是个妓女,就是个婊子!”这两句话是对那个女人的诅咒,用尽恶毒的语言来形容这个女人,也是为了激怒阿尔弗雷德。
她在情急之下说出“在我外出之前我会把所有的事都告诉你”然后立刻停下,慌张地跑到灶台前倒洗脸水,这时她内心有些慌张感觉自己说错了话,所以做别的事来转移话题。她在骂过阿尔弗雷德邋遢不体面后,房间里传来了砸毛巾的声音,她内心开始反思自己是否说话太重,所以伸手倒了杯水送到房间来掩饰自己的内疚。罗兰太太在扫地时和屋内的阿尔弗雷德挑衅般的互相抬高音量,由行为刺激了心理,再由心理刺激了行为,产生观众所看到的舞台效应。罗兰太太在沉默后问了一句“海伦是谁”,这时她不再忍受,决定和盘托出,因为悬在两个人心头“孩子”的这把刀再一次把她的伤口撕开,她索性亮出底牌让阿尔弗雷德痛苦,这之前沉默的时间里她在内心给自己下了决定。
最后的“三封信”可以说是罗兰太太与阿尔弗雷德之间的“最后一根稻草”,阿尔弗雷德的内心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杀死理想主义者最关键的一点则是让他“看清现实”。剧本前半段罗兰太太的控诉、指责只能让阿尔弗雷德感到烦躁和不屑,当罗兰太太读出这三封信并与自己的生活进行比较时,阿尔弗雷德才幡然醒悟,当初他与罗兰太太的感情也和他与海伦一样,他一再的逃避现实沉浸在爱情中,当他回到现实审视自己时,发现自己其实是个自私、懦弱没有承担的男人,他无法给予任何一个女人幸福,罗兰太太的话给了阿尔弗雷德最后一击,所以观众在看到阿尔弗雷德自杀时才会有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
在写实主义的风格中,演员必须在台上真听真看真感觉,根据自己对对手的判断做出反应。“无对象交流”可以说是单人剧这种戏剧类型中最特别的一点,单人剧的表演主要集中在一个演员的身上,观众能看到的所有表演形式只能在一个人的身上体现出来,这也是单人剧独特的魅力所在。
作为交流,是指演员在动作与行动中与行动的对象(包括自身在内) 在思想、情感、目的和欲求上的相互给予、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在只能有一个人存在的单人剧里,“我”该如何和“行动对象”进行交流呢?刚开始拿到剧本时演员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模仿一个家庭妇女说话的语气和态度,但逐渐会发现自己无法进入角色,因为演员缺少一种交流感。演员意识到自己在演绎这个角色时并没有一个对象,但其实他是有生命的,只不过没有出现在舞台上。演员可以借助想象描绘出“男主角”的样子。这个男人是个邋遢的诗人形象,穿衣松松垮垮,头发也偏长,皮肤白皙,爱喝酒,整日无所事事,一副永远没有精神的样子,和罗兰太太风风火火干活的劲头完全不同。
同时,演员可以借助文本那句“你昨晚找我吵的假”开始,与饰演阿尔弗雷德的男演员做前景小品。在寻找交流对象时,虽然对手不是有实物的,演员在舞台上实实在在可以触碰到很多道具,如推成山的衣服、冰冷的水以及灶台上不多的食物,这都是可以让演员进行交流的对象。在现实空间里,观众所看到的只有一个演员,没有对象,但因为演员有了丰满的对手形象和对故事更深层的理解,就自然而然进行了一场想象中的交流。
本文记录了话剧《早餐之前》中“罗兰太太”一角的塑造过程,并对演员在表演中如何处理突发舞台事件、情感打破后的状态调整、单人剧的无对像交流等问题进行了初步阐述。尤金•奥尼尔笔下罗兰太太这一角色,她真实、渺小,让人心疼,单人剧的演绎让笔者对人物有了更深刻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