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铁 柏晓芸 (湖北工业大学 430064)
虽然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发展已有近半个世纪,人们对景观的认识还很浮躁。他们认为景观只是植树种花,挖湖堆山,置石理水、欧陆风情的雕塑和柱廊。而不考虑居住区人性化空间和功能空间,造成了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功能的社区景观。他们忽略了东西方各自的历史、文化、哲学和美学思想传统的影响,照抄照搬西方的景观设计,从而形成了今天不伦不类的景观来冲击人们的视野。
(1)目前现状
随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购房观念发生重大的变化。我国的社区景观逐步注重资金和人才的引进进行设计。但在实际过程中,还是存在建设工期段、流程不够细、主题思路不明确、服务设施不完善、植被植物绿化不达标的这种社区景观设计已经让人们开始厌倦。缺乏创新,照抄照搬,盲目跟风等社区景观设计现状。这些现象导致让大众开始疲惫和不舒适,感觉生活质量也不够,心理需求同样也不能满足的现状。
(2)主要问题
①重形式轻功能
我国有许多社区景观环境过分注重形式美,而忽视了对功能需求的考虑。例如小区多会设计大型的人工湖、欧式的廊架和雕塑等。过分矫揉造作,没有做到真正的形式,适合美,却已经本末倒置,忽视了基本的健身区域、休憩遮荫区域以及公共需求区域等,没有充分的将功能与形式相结合。
②重人工轻自然
当前的社区景观多呈现出人工造景般的气派华丽,忽视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珍惜自然的原则。常呈现出大挖人工湖、地下商场,维湖造田,疯建楼盘的社区景观状态。但他们却忘记了基本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设计原则。
③地域性与创新性不足
现在的社区景观大多呈现欧美华丽的异域景观面貌,邯郸学步般忘却了自己本民族本地域的历史文化、生活民情背景,只有少许社区景观设计结合了地域文化,加以创新,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共生共荣的状态。
④设施不完善与缺乏人性化
一般有所设计的社区景观多会设置基本功能设施,但只是设施的类型不够丰富,设施维护不够完善,设施细节缺乏人性化。例如休憩座椅,遮阳伞、树,垃圾桶,方向牌,残疾人通道等。
(1)整体性与多样性原则
社区景观设计应当从建筑和景观的整体空间结构、组织结构去进行规划和设计。只有在满足社区景观整体性功能和形式的布局下,进行细节景观的多样性丰富。而这种多样性是包括当地的历史背景、地域文化、风土民情、生活习惯、人群结构等等元素。
(2)地域性与创新性原则
社区景观的地域性与创新性体现在,将本地的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新兴科技相结合,加以创新,形成自己的文化设计创新理念,去设计具有自己地域特色的社区景观,以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继承与发展。
(3)公平性与参与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指的是尊重每一类社会人群,不论是老年人、青年、儿童或者是残疾人,他们都有资格享受社区的公共设施和环境。并且能使各类人群参与互动在社区景观其中,真正的实现公平性与参与性,以达到社区的更加稳定和谐。
(4)生态性与人性化原则
自然性、生态性、绿色化、可持续性的社区景观设计,一直是居民追求的方向。而人性化的元素加入其中,便形成了“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社区景观。充分满足社区居民的生理和心理,生活和习惯的不同要求,充分体现“人性化”关怀。
社区景观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规划和设计好交通流线和空间区域。组织疏通交通流线要做到“人车分流”。例如主次干道的区分,私家车与自行车停车位区域设置以及设计一脉相承的交通路线,才能与各区域节点相辅相成、相互融通,清晰而有趣味。
在社区景观空间功能设计的过程中,要合理规划社区的功能分区、空间流线。形成整体配套的建筑形式、景观节点、空间环境和基础设施。以中心景观向外发射拓展,辐射周边的空间环境,提升周边的空间整体性和一致性,使各空间区域有机结合,使得社区景观更有趣味性和曲折性,以优化街巷空间功能。例如,设计符合中老年人的休憩座椅和活动公园。符合儿童的儿童游乐园,提升更多社区中青年儿童与景观的互动性;对于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社区景观,或许是在景观设计各方面设计无障碍领域,以便他们也可以融入这个社区乃至社会。
社区景观中,将景观建筑与小品的设计与小区居民的兴趣度和参与度相结合。当今社区景观设计很少关注到,在居民居住生活的过程中,居民的认知意识和心理情感具有一致性。居民都渴望需求参与互动性、地域民俗性、自然情趣性等各方面的设计需求。所以,社区景观设计,去体现人与景观相互参与和互动感,和谐感,才是景观环境时久不必淘汰的设计方法和趋势。例如,可供居民观赏、使用、拍照等。在此基础上,也要大力通过政府和公众宣传相结合,提高居民了解、认同、保护、继承社区景观历史文脉的积极性,激励公众参与到景观中,形成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景观风貌。
在社区景观设计中,我们也必须尊重现状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建筑周边地形环境,进行合理绿色改造、设计,提高绿化率和绿地空间,形成生态和谐、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景观环境。我们都知道每个社区景观都有它的历史背景和使用寿命。所以,我们要大力通过政府政策和公众宣传,提高公众了解、认同、保护、继承、发展历史文脉的积极性,激励公民都参与到社区景观的保护中来。要让每一个公民知道享受绿色生态的同时,必须意识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可可持续发展。
社区景观设计应该是多元发展的,并且能够融合中西、古外、传统与现代的综合元素,做到民族、地域文化相融合。不论是硬性设施还是软性设施,甚至是社区周边风貌风俗都应该融汇和贯通,继承和发展。对于社区景观内有些历史建筑、文化设施我们要在原有保护上进行重构和置换。注重新旧资源相利用、相融合。充分地实现新与旧的共生与繁荣,现代与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社区景观设计要以人为本,加强人性化设计。而在社区景观中,应该是处处体现人性化的特点。例如道路铺装的破损之处的修复,图案形式的丰富;环境小品的趣味性与装饰性;基础设施的维修完善,实用性和需求性;细节中广告牌、垃圾桶、方向标等等的设计,都要体现人文关怀的特点。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和谐是社区景观自然发展的主要方向,绿色生态,自然环保的设计原则也是未来能够资源循环利用,保护环境,健康利用环境的一种方式。
社区景观中,每一种设施,每一处环境,属于每个人,每个人也属于它。因为社区景观秉持公平性,均好性的原则。与此同时,并秉持了对人身心健康稳定的原则,并为每一个社区居民服务,这是未来社区景观发展的持续目标。
未来社区景观将越来越会将本民族、本地域的历史背景、传统文化、生活习惯、民俗风情与未来发展的智能化、科技化、自由化相结合,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社区景观。
社区景观设计必须一直遵循“以人为本”“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并将生态景观上的可循环性与居民身心需求上的可持续性相结合,作为社区景观设计未来持续发展的趋势。
在多元化而又忙碌的社会发展趋势下,人们开始关注的不只是手里的物质资本,而更多的是关注身心理资本。对于社区景观的设计不再是设计一个没有生命的东西,而是更加注重人的参与,人与自然的相和谐,绿色生态性,均衡性与健康性,以人为本、人性化,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等等。而这也是在体现社区景观设计为大众所服务的重要性,也是我们设计师需要努力学习,更加努力崛起国内的社区景观设计,形成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社区景观,去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